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新龙 《光明中医》2014,(8):1603-160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的主要致病菌,目前西医临床上的根治方案多以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为主,配合两种或三种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治疗,但副作用较多。而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张洪义老师在治疗此病方面,主要从毒为切入点进行治疗,经过临床实践,筛选出对药重楼、野菊花进行辨病论治,同时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利用中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毒邪致病的代表病症,认为风寒湿热毒邪入侵是引起RA的先决条件,痰瘀虚毒内生是RA发病的病理基础,毒力强弱是导致RA病理改变及转归的基础,毒所依附之邪属性决定着RA临床表现有风寒湿热痰瘀虚之分(简称七毒辨证法).并提出RA可用祛毒、泄毒、解毒、制毒、搜毒、攻毒(简称攻毒疗法)的治疗原则及基本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行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常常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因此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毒"的含义,探讨毒邪学说的理论,指出时行感冒的辨证应重视其外感与内生之毒邪,进而分析临证时应如何从毒论治时行感冒。  相似文献   

4.
5.
杨春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02-1104
缺血性中风病的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方法不一。其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瘀,久而不去,蕴积不解,在体内蓄积为毒,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和代谢物质,使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严重损害,导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中风,本文从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证明"从毒论治"成为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治疗方法超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范畴,而"辨病论治"的提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且不能从中医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的病因已经认识得比较清楚,中医学如果据此建立辨因论治的理论,将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并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可能会将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成果纳入中医理论的范畴,辨因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能会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可能会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可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毒邪"理论为切入点,对中风病中"毒邪"的概念、致病特点、发病机制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风病的解毒原则及解毒的8种具体方法,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具有特异性与针对性药物以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突破了传统的风、火、痰、瘀等病因论治观点,论证了从"毒邪"论治的可行性,认为中风毒邪学说是提高中风病临床疗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童舜华 《中医药学刊》2005,23(2):321-321,329
对当代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与皮肤病有关的汗的病变,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做了尝试性论述。首先作者认为,汗的病变可以由汗腺自身发病,亦可由全身性疾患或皮肤的病变所引起。因而观察汗的病变,对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皮肤疾患等,就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汗的病变,作者分为颜色、气味及数量变化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其中颜色的变化,又分为黄汗、红汗、棕汗、血汗等;气味的变化(主要为臭汗),又别为腋臭、尿汗、足臭等;汗量的变化,又包括全身或局限性多汗或少汗等。在分辨汗症、审证求因的同时,又提出了相应的论治方法和治疗方药。并于文末附有其中不为常见的方剂三十余首,以便检索。本文内容较为丰富,论述条分缕析,对于指导皮肤病临床的辨证论治,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风毒邪论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在总结《内经》以来历代有关中风发病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疑惑,结合现代中医中风病研究,吸收、借鉴现代医学成果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病证结合论治方法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目前病证结合论治方法整理归纳为:西医诊病,中医治证;中医疾病的病证结合论治;用中医理论辨西医疾病之基本病机论治;西医疾病分期论治;专病专方治疗;专病专药治疗;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并对每种形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65-1668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和慢性起病两个方面。其中,急性病主要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哮喘发作;慢性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根据大气污染物的致病途径、致病特点及肺的生理特性等方面论述大气污染物与中医"毒"邪的联系,从而提出解毒,即化解、转化肺内毒素,使毒分解;排毒,即针对毒的部位,因势利导,给毒邪以出路;御毒,即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治疗大气污染所致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土家医毒气发病学说出发 ,充分论述了毒邪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识毒的疾病认识观和量邪论治的疾病治疗观 ,以及“四因”朴素辨证唯物观。重点阐述了“恶毒”的发病机理和以毒攻毒的治法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土家医毒气学说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对当代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肝豆状核变性从毒邪论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殿华  陈金亮 《中医杂志》2006,47(6):461-463
肝豆状核变性(WD)是内生毒邪为患,铜浊毒邪贯穿于WD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变过程.中医治疗可分为:(1)疏肝利胆排毒;(2)通腑利尿排毒;(3)清热泻火解毒;(4)健脾助运,升清降浊排毒;(5)通络活血排毒.  相似文献   

16.
该文总结分析夏仲元教授“辨体-病证症结合”论治桥本氏病相关经验。夏教授认为辨体需关注甲功、过敏体质;其中脾虚为重要病机,临证采用扶正消瘿八法治疗。甲亢期以养阴清热、重镇安神为主,佐以软坚散结,多用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减。甲功正常期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瘿,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甲减期以补气温阳为先,方药采用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加减。辨症常用山慈菇、射干、夏枯草、海藻玉壶汤治疗瘿肿;补中益气汤治疗乏力、肌肉关节痛;当归芍药散或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黏液性水肿。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毒贯穿AS的发病、病理变化以及并发症全过程当中。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消炎的目的。认为辨证与方药方面应考虑到毒邪的作用,以解毒为大法,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陈晓玉 《世界中医药》2012,7(5):369-370
毒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尤其是浊毒、瘀毒、热毒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从毒邪论治高血压病,不仅能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而且还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西药的降压作用,并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温病从毒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张仲景将病证症有机融合的优点结合起来,构想了"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重视疾病基本病机的探索.辨识疾病基本病机是辨病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确立治则治法,指导辨证论治.(2)突出辨证论治的主导地位.辨证的目的在于揭示患者机体疾病发展阶段的个体特殊性,并与辨病所确立的治疗原则、方法、特异性药物、用药禁忌等紧密联系起来,使治疗个体化,从而充实辨病.(3)注重症状的辨识治疗.在辨病与辨证基础上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辨症论治,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