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的主要病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清空。分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瘀血阻窍五型。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易发而难愈.本病病位在脑窍,涉及心、肝、脾、肾四脏,病理性质为邪实正虚.发作期以痰瘀内扰、肝风妄动邪实为主,休止期以气阴亏虚、痰浊内伏正虚为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刘国安主任医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刘老认为,心律失常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气、心阳、心阴、心血虚为本,痰热、血瘀、气滞为标;论治分为痰热内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6型,选方分别为黄连温胆汤、生脉散、炙甘草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痛,非独心也.心与胆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胆的功能影响于心所发心痛为胆心痛,胆心痛病位在心,由胆所引起.如胆都化火,胆火扰心 胆气虚怯、心神失养 胆气都结、心脉瘀阻 痰瘀交结等皆可导致心的病变而发胆心痛.胆心痛的辨证重在辫病位,辨兼证,辨虚实.胆心痛的分型治疗属于胆火扰心者宜清胆宁心 胆气虚怯者宜温胆宁神 胆气郁结、心脉瘀阻者宜利胆舒心 痰瘀互结者宜清胆和胃,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5.
路志正教授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血不养心、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脾虚湿阻痰热扰心、胃腑不和心神不宁等。路老临证常以健脾益气养心、化痰降浊、和胃温胆宁心等法调理中州,以达到安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临床常见之症,其证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心火过亢、痰热上扰、或胃中不和;虚者多由心肾不交、心脾两虚、或心虚胆怯。实者祛邪则愈,虚者补正则安,只要辨证准确,一般不难治愈。但顽固性失眠,则非如此,可经年或数十年不愈,除主证外,它证不著,医者实难辨证,更无从施治。对此,笔者探其病机,从阳不交阴着手医治,每获效机。兹举例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8.
王师认为失眠的发生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主要为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及心肾不交,实者主要为痰热、郁火、血瘀,治疗首当辨清虚实之异,分别采用相应治法,王师强调清心养心,安神定志当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失眠证治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失眠的病理机制为阴阳不交,神不入舍。发病主脏在心,然与其他脏器关系密切。临床应辨证施治,主要分四法:心病不寐,正虚邪扰,治以补虚泻实;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治当交通上下;五志过激,肝病及心,疏肝清心安神;心胃同病,调理中焦,畅达交通之路。并列举验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探讨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认为记忆力减退是一个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又与气血痰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复杂病症。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与肝、脑、肺有一定联系。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心虚、肾虚、脾虚、气血衰少和脑髓不足;实者多为瘀血、痰浊、肝气郁滞、心经浊火。病因以内伤居多,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通过多脏腑的演变,最终导致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两端,心脾肾的亏损是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是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解结”理论,从失眠的病因病机、解结理论、温通针法、机理探析四方面解析郑氏温通针法治疗失眠的“解结”机制。失眠有“实结”“虚结”之分,“实结”主要包括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三方面,“虚结”主要包括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三方面。温通针法可通过“温”“通”“补”三大特性解失眠之“实结”与“虚结”,使经脉畅通,气血相通,脏腑和调,阴阳相和。  相似文献   

12.
人之寤寐由心神所控,不寐之病机总属邪气扰神或心神失养。笔者在岭南多年临床发现,消渴症见不寐者,多表现为脾虚胃热之中焦寒热错杂证,是以营血不足,湿热有余而致心神被扰,心失所养所致。治疗上注重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以治本虚,祛湿醒神,平调寒热以治邪实。临证时常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渴不寐,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探讨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认为记忆力减退是一个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又与气血痰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复杂病症。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与肝、脑、肺有一定联系。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心虚、肾虚、脾虚、气血衰少和脑髓不足;实者多为瘀血、痰浊、肝气郁滞、心经浊火。病因以内伤居多,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通过多脏腑的演变,最终导致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两端,心脾肾的亏损是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是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掌握脏腑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病变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下边以脏腑病变为重点进行讨论。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居胸中,心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痛,失眠健忘,谵语等。病症有虚实之分,虚者多见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虚,实者多由实、火、寒、瘀、郁气等引起。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心气虚仅为心的功能减退,心阳虚多为心之阳气虚衰,而心阳暴脱则是阳气暴脱的危症。三者除共具有心悸怔忡,气短自汗等症状外,心气虚者多兼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心阳虚者多兼侵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大多数是心气心阳不足,或心血心阴亏捐.虽也有虚实夹杂证,但毕竟是本虚标实,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益气温阳或滋阴养血为主,对本虚标实证也要始终重视本虚的一面.对心律失常的辨证论治,临床可以分以下五种证型:(一)心气不足,痰火扰心证:主证:心悸怔忡,易惊善恐,心烦失眠,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失眠常见,多由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肝阴虚、心肾不交、胆郁痰扰所致。对于肝郁气滞者当舒肝理气,解郁安神,养血扶正;心脾两虚者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扶正解毒;心肝阴虚需甘润缓急,养心安神,化瘀解毒;而心肾不交则需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热解毒;胆郁痰扰则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化瘀解毒。本病往往正虚邪盛、虚实夹杂,治疗当明晰证候,辨证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早泄一证,历来多以虚证立论,虚者补之,泄者涩之,故以补虚固涩为治疗常法。殊不知临床上实证患者也大有人在,实者泻之,或清心肝之火,或泻下焦实热,也可常起沉疴。故余常把早泄之疗法概括为清、补、涩三个字。清者,清心火,清相火,清湿热也。大凡伏案攻读,劳神过度,心阴被耗或欲念不遂,均可导致心火亢盛,下扰肾水而致精关不固,以成早泄。正所谓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  相似文献   

18.
陈存卫 《河南中医》2011,31(6):624-625
眩晕之病因虽多,但究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眩晕与肝木关系最为密切,其病位虽主要在肝,但由于病人体质因素与病机演变的不同,可表现为肝阳上亢、虚阳上扰、血虚生风、肝郁化火等不同证候,因此,辨证时当根据不同病机选用养肝、清肝、潜肝诸法。  相似文献   

19.
杨芳 《光明中医》2013,28(8):1615-1616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失眠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随证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阴虚火旺4型进行加减。结果临床治愈及显效者共29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91.6%。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症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三参首乌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多以三参首乌汤为基本方,并根据兼痰、瘀、火等实邪进行加减化裁。兼脉络瘀阻者,合生脉散;兼痰瘀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火扰心者,合黄连温胆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