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沈承武  张晶  耿辉 《西部医学》2013,(10):1557-1559
目的选择临床常用7种药物进行加药试验,评价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与药物之间的相容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情况,分别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玻璃输液瓶装基础输液中,分别加入临床常用7种药物,加药后放置6小时,分别于0、1、2、6小时取样对输液中的药物含量、PH、性状进行测定,以玻璃输液瓶作为对照。结果药物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与用玻璃输液瓶包装的同批药品相比,未发现盛装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的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拉定、肌苷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以及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有更明显的吸附作用。结论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与临床常用药物相客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聚丙烯输液袋的细胞毒性情况.方法本实验选取了3个不同批次的样品,采用琼脂覆盖法来进行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在琼脂覆盖法试验中,使用L-929细胞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检测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脱色区和细胞溶解现象,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结论直立式聚丙烯输液器无细胞毒性作用,值得在静脉输液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8种药品分别被溶解于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溶液后,观察其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中的吸附性。方法:将8种药品分别定量溶于含有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100 ml中,并置于玻璃输液瓶、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中,于混匀后的0h,1 h,3 h,24 h,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对比48 h与0 h的药物含量百分数:1PVC输液袋多柔比星、头孢噻肟钠、头孢巯脒的含量下降至80.75%~88.73%;2玻璃输液瓶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巯脒下降至80.75%~87.57%,除水溶液不稳定药物外其它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3M312C非PVC输液袋除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的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结论:PVC输液袋和玻璃输液瓶对部分药物均具有明显的吸附性,而非PVC输液袋对药物吸附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按照药包材生物学评价标准中的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菌内毒素试验、皮肤致敏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热原试验,分别对三批样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3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 3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作为药包材用于临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15种药物在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PVC输液袋、M312C非PVC输液袋、玻璃输液瓶)中的吸着性.方法 将15种药品溶于上述3种不同材质容器的输液中,分别于混匀后的0,1,3,24,48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当药物于输液中混合48 h后,其中药物的含量与0 h相比:①在PVC输液袋中,胺碘酮、氯丙嗪和表柔比星的含量下降至76.76%~89.84%之间;②在M312C非PVC输液袋及玻璃输液瓶中,除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药物含量的下降均小于10%.结论 PVC输液袋会对一些药物有吸着,临床应避免这些药物在PVC输液袋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次性使用聚丙烯输液袋和聚氯乙烯输液袋的致突变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应用Ames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两种输液袋的致突变作用。【结果】在Ames试验的TA97、TA98、TA100和TA102四个标准菌株±S9mix条件下,两种输液袋在0.5~500.0μg/皿浓度范围内均未诱发菌株回变菌落数明显增加。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该试验条件下,一次性使用聚丙烯输液袋和聚氯乙烯输液袋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方法 环丙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平均吸附宰为1.875%和2.083%.结论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方法 环丙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平均吸附宰为1.875%和2.083%.结论 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方法环丙沙星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平均吸附率为1.875%和2.083%。结论PVC输液袋对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贾阳  张琳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79-1980
目的:分析国内首家聚丙烯(PP)输液袋是否适合医院制剂大输液生产,为医院制剂室大输液包装材料和设备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比较PP输液袋和玻璃瓶的大输液的生产工艺,并考察其对输液质量的影响。结果:聚丙烯(PP)输液袋在医院制剂大输液生产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国内一种新型大输液包装材料,在生产中也 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聚丙烯(PP)输液袋适合医院制剂大输液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PVC)、聚丙烯可立袋(PP)、非聚氯乙烯复合膜软袋(NPVC)4种包装材料在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媒大输液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吸附情况。方法 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0、0.25、0.5、1、2、4、6 h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吸光度值,考察其量的变化。结果 6 h内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4种材质两种输液中量的变化低于±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4种不同材质的输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玻璃瓶、聚氯乙烯软袋、聚丙烯可立袋、非PVC复合膜软袋4种不同材质包装常用大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分别配制于4种材质的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中国药典》附录光阻法测定配伍前,配伍后Oh,4h,及通过输液器后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结果配伍后混合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不同材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在4种材质包装的常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比空白输液显著增加,不同材质输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择合格的输液器具,可大大减少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存不同包装的加药输液瓶口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中心所加药物分别为头孢硫脒、注射用川芎嗪、维生素C和山莨菪碱的玻瓶输液200瓶(A组)和直立式聚丙烯袋(可立袋)装输液200瓶(B组),A、B组分别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A、对照组A及观察组B、对照组B,每组各100瓶,观察组加药后用卷装医用输液瓶口贴封存瓶口;对照组则用消毒棉球蘸安多福(PVP-I)覆盖。分别在10、20和40 min于瓶口开启处取样菌培,比较二组菌培阳性率,续接后观察并记录二组输液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护士操作耗时及耗材。结果观察组A、B消毒均确切有效,与对照组A、B菌培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续接后A、B组输液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A、B护士操作耗时明显缩短(P〈0.01),耗材也有大幅度下降(P〈0.05)。结论医用输液瓶口贴对当前两种主流包装输液加药后封存瓶口消毒效果均有效可靠,且能降低护士劳动强度,节约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无需悬挂的输液器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无需悬挂的输液器具。方法:采用全封闭内加压原理,以克服现有输液器具必须悬挂在支架上才能使用的缺陷,同时将输液器的莫菲管作了相应的改进。结果:本设计能适合无需支架的院前抢救、战时伤病员转运或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时大批量输液时使用,也可在医院内配合普通的需垂直悬挂的输液器垂直悬挂方式使用。结论: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作为输液瓶(袋)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中加入中药注射剂后的微粒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EWF—4B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输液中加入中药注射剂后的微粒变化。结果提示:四种中药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有三种不同程度超过了199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建议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产品质量,临床配制加药输液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溶解,以减少微粒进入人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金霞  胡三莲  江玉 《海南医学》2012,23(19):113-115
目的观察5.5号头皮针用于输注滴速限制类药物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来我院输注滴速限制类药物的59例患者,使用7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为对照组。对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来我院输注滴速限制类药物的62例患者,使用5.5号头皮针行静脉穿刺为实验组。评价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滴速波动情况,使用卡方检验、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输液过程中滴速波动情况:输液后15min为(2.93±8.86)%、输液后30min为(0.8±8.6)%、输液后45min为(1.53±6.93)%、输液后60min为(0±10.5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号头皮针在输注滴速限制性药物的过程中,能减少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滴速波动,提高治疗效果,保证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两种便携式药泵持续灌注化疗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泽琴  陈金华  唐晨曦 《西部医学》2008,20(5):1119-1120
目的探讨两种便携式药泵持续灌注化疗药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持续灌注化疗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子泵组120例,采用便携式电子自控镇痛药泵持续灌注化疗(以下简称电子泵);弹性泵组120例,采用便携式弹性自控镇痛泵(以下简称弹性泵)持续灌注化疗,观察两组灌注时间的准确性、恒定性、毒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电子泵灌注给药的准确性,恒定性优于弹性泵(P〈0.01),且毒副反应低(P〈0.05)。结论电子泵持续灌注化疗,时间准确,流速恒定,毒副反应轻,提高病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胃左动脉灌注药物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胃左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药顺铂等,多次治疗者间隔4用给药一次。结果:5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好转。结论:经胃左动脉灌注药物治疗晚期贲门癌近期疗效明显、安全可靠、耐受性好、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