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活血化瘀七法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可分别采取理气活血,清泄化瘀,破血软坚,益气活血,补血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等7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肖岚  朱宏  张婷  任丹  李若梦  绍范雷 《陕西中医》2020,(11):1639-1642
原发性肝癌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现代医学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有肿瘤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但肝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变化快,预后往往不理想。中医药治疗肝癌术后、放化疗后患者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不良反应小,不容易产生耐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董克礼教授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治疗上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和辨治方法,临床疗效突出,他认为本虚标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根本病机,强调扶正祛邪原则,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之法,善于辨证辨病治疗肝癌。本文总结了董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健脾利湿与活血化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胆管细胞发生的癌变,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自拟川军甲虫汤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6岁,平均48岁;合并黄疸l0例,腹水16例,二者兼有4例。全部病例均经过CT与B超扫描,并结合AFP滴度测定予以确诊,其中16例腹水还进行了腹水病理检查,均查到了脱落癌细胞。主要临床表现有消瘦,纳差,腹胀,胁痛,乏力。舌淡质暗,脉弦细。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生存期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疗效稳定,而且具有一定优势,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现结合临床体会,就中医药在治疗肝癌方面的优势做一些粗略探讨。辨证施治的优势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精髓所在,也是现代中医临床基本的思路与方法,这对及时明确肝癌诊断,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就肝癌而言,辨证分型、遣方组药得当,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而实际上,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诊断完全清楚后的治疗康复方面,更多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每年新发肝癌中的42.5%出现在中国大陆,约有13.8万人。近20年来,中国大陆肝癌死亡率增加41.17%,其死亡率已上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肝癌病人从第一个癌细胞的出现开始,发展到病人有自觉症状为止,大约需要经过1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病人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和体征,一旦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等。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预后差,生存时间较短,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1],我国属于肝癌高发地区,新发病例占全球的55%左右,而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2].中医药在肝癌的手术、放化疗后辅助治疗,及晚期肝癌的姑息治疗中均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复锦  朱梅菊 《陕西中医》1999,20(4):191-191
<正>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其优势,近年文献资料表明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辩证治疗 朱氏将54例原发性肝癌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肝气郁结三证型,分别以一贯煎、膈下逐瘀汤,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并随机分为二组,中药组辨证论治,对照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FM方案。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无差别(P>0.05)。李氏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痰湿型、气滞血瘀阴虚型、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0.
<正>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黄曲霉素、水污染(蓝绿藻类毒素)和酗酒吸烟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发。我国的肝癌发病率仍处于上升趋势,每年发病人数约35万例,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位,是全球肝癌发  相似文献   

11.
中药抗凝血作用的网络药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对抗凝血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从数据库中收集抗凝血中药小分子、靶标数据;使用计算机虚拟筛选软件进行分子-靶标的相互作用研究;利用网络构建软件建立中药-分子-靶标之间的网络,并分析其意义。结果:筛选出一批抗凝血中药活性分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计算结果预示抗凝血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凝血、抗血栓和抑制血小板3个方面;部分抗凝血中药分子同时作用多个靶标,调节多种抗凝血效果;抗凝血中药分子不仅对单个靶标因子表现出强的活性,而且可以同时调节多个靶标,药物分子间相互调节、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细胞因子的改变、胰腺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钙离子超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胰腺的微循环障碍.中医学认为“热毒血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AP微循环障碍,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取得较好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P...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肿瘤转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正不抑邪,癌毒扩散。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配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湿利水为辅。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病因为多因素体亏虚,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阻滞气机,致气滞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日久导致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或由劳倦过度伤脾导致脾不健运,湿邪内停,外有湿热毒邪内侵,过嗜烟酒而化湿生热,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结于肝,日久更伤正气,正不胜邪又助长积块生长,循环往复,停于腹中,本虚标实,渐形成臌胀或积聚,终致肝积之证。原发性肝癌分为三型: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气阴两虚。临床当根据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处方以缓解患者痛苦,不适合做肝切除或长期放化疗的患者可从中医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减轻临床症状及放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脾肾不足为主,故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成为了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治以活血化瘀与补益脾肾并重,并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消癥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消癥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43%,对照组有效率6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率74.29%,对照组妊娠率4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消癥中药能加快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正常妊娠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拟通脉养心汤加减治疗心绞痛40例,治愈2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内科疗法(基本方加减治疗、中药制剂研究)中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及评价与展望,综述活血化瘀法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指出: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尚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化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胃石症多因空腹进食柿子、山楂、黑枣等引起,采用消积行气,活血散结并配合中医传统耳疗疗法的方法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组分"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性问题简单化,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可能;也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方药-病证相关性研究进展迅速,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是硕果累累。然而,组分-病证相关性研究尚需深入。血瘀证是中医学临床常见的证型,涉及多种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中更为常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中药及中药复方的特定组分能够改善血瘀证患者或实验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具体表现在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改变红细胞变形指数、抑制血栓形成等。血瘀既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亦是多种疾病的病理产物,涉及范围甚广。因此,本研究将对中药不同组分在血瘀证防治方面的进展进行研究,围绕皂苷类组分、黄酮类组分、有机酸类组分、多糖类组分、生物碱类组分及其他活性成分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高凝状态、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方面进行综述。基于组分-病证相关的思想,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分类总结不同组分在血瘀证防治的成果,希望能为中药组分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组分配伍研究、中药组分制剂研究等方向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