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海燕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3)
通过对1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了常规切开排脓手术的弊端,认为对此类患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先采用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尽量避免切开排脓。采用中药处方,效果独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乔元任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6):547-547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外科常见病。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西医治疗恢复慢。我院于2000年~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8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7—2007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36例,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结果感染以牙源性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最少为血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本组35例痊愈,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以及原发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远处扩散、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缩短疗程。方法自2004年以来,在我科收住17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脓肿切开引流,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容易感染部位及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本细病例完全治愈,没有任何后遗症发生。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感染扩散,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及放置引流条等全身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①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②脓肿切开引流。结果:间隙感染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①明确诊断;②合理选择抗菌药物;③切开引流要充分;④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⑤积极处理原发灶;⑥护理上强调清洁,根据患者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面部多间隙重症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颌面多间隙严重感染34例,给予切开引流、局部换药、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治疗。结果:治愈率高,疗程短,并发症少。结论: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士与医生之间默契配合,互相协调,治疗效率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林桂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87,(4)
本文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44例,治愈率为95.4%。介绍了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中医分型治疗及穿刺插管引流术的操作方法。作者对其治疗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疗法优于切开引流法。 相似文献
9.
8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间隙感染早期积极抗炎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继续抗炎治疗。结果:8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能使颌面部间隙感染获得圆满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外科常见疾病 ,由于颌面部分成许多个肌肉筋膜间隙 ,脓液可以局限在某一间隙内 ,也可以互相扩散 ,形成多间隙感染 ① 。故早诊断 ,使用有效抗生素 ,及时切开引流是治疗关键。现将我科 1995年以来收治的41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作初步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1例患者中 ,女性 13例 ,男性 2 8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76岁 ,绝大多数年龄在 2 5 - 40岁之间。1 2 感染来源 :牙源性感染 31例占 76 % ,腺源性感染 8例占 2 0 % ,外伤性感染 1例占 2 % ,上颌窦炎继发感染 1例占 2 %。1 3 发病部位 :颌下间隙 1… 相似文献
11.
谭华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23-24
目的分析比较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104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1组采用单纯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照2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结合以上两组的治疗方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妊娠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组的妊娠率(78%、70%)要优于对照2组的妊娠率42%(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要高于对照1组治疗总有效率78%和对照2组治疗总有效率60%(P〈0.05),观察组和对照l组的不良反应率(12%、20%)低于对照2组不良反应率58%(P〈0.05)。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的治疗方式均有较为理想的妊娠率,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更为理想,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78例胃渍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沣托拉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腹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为1.7±0.7d,对照组为2.5±1.1d,1年后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辨论证治,方法灵活多样,可提高治愈率,且副作用少,尤适合于慢性病人,价廉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8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加中药)42例,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42例。结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比较,P〈0.05,心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分阶段轮换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RUTI)的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RUT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胸腺五肽联合抗菌药和三金片分阶段轮换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抗菌药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胸腺五肽联合抗菌药和三金片分阶段轮换治疗RUTI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P〈0.05),并可显著减少RUTI再发率(P〈0.01)和药物的不良反应(P〈0.05),患者满意率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腺五肽联合抗菌药和三金片分阶段轮换治疗RUTI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患者愿意接受,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诊疗的急性胃肠功能患者56例,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诊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28例患者,21例在3~6天痊愈,5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2.86%,而对照组患者仅有9例在4~8天痊愈,8例有效,总有效率仅为60.71%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间收治的4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纤维胆镜微创胆囊取石术后配合利胆排石汤,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纤维胆镜微创胆囊取石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5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具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服自拟中药方(黄芪、白术、防风、山药、山茱萸、熟地、补骨脂、五味子、仙灵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感冒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反应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临床症状。Bronchodilator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B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的总积分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积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总积分和疗效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具有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74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治疗组在心脏形态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将154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76例采用单纯西药(激素、环磷酸胺)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5.0%,对照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和59.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