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刀松解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西清 《四川中医》2005,23(8):103-10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为主,配合针刺加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刀松解为主,配合针刺加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疗效,并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加TDP照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方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道通 《光明中医》2012,27(4):762-763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方法 将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单用针刀松解法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3例,占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1例,占87.5%,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中医手法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刀康复治疗,一个月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进行康复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4%,对照组优良率为52%,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且搡作简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王子振 《光明中医》2014,(6):1257-1258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5I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gI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优于对照组的66.15%,观察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4.67±2.19)分较对照组(9.14±3.12)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迅速缓解病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纠正棘突偏歪和改善椎间隙的宽窄度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B组采用封闭加手法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4 d后,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各项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辨证及手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14d、30d,0.5a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14d、30d,0.5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中药汤剂及手法14d-0.5a的治疗,VAS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疼痛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自主疼痛积分均比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后两组间自主疼痛积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颈椎关节松动法与常规推拿手法均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颈椎关节松动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经筋气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评价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疗法,每周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结合低频电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ND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疼痛评分、N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NDI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NDI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67%和83.33%: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筋气血理论指导下,针刀疗法可显著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的疼痛等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孔注射和针刀松解与椎间孔注射联合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颈椎功能情况,并于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优于针刀组和注射组(P<0.05),且针刀组与注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的疗效优于两者的单一疗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TDP神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①电针(取穴:凤池、颈夹脊、大椎、肩井、阿是穴),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30号1~2寸毫针对穴位依次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仪,以适宜为度,留针30min。1次/d,疗程间休息2d,②TDP神灯照射,30min/次,1次/d。治疗组44例小针刀,患者正坐低头趴于桌面或俯卧治疗床,头部尽量下垂,医生位于身后,右手拇食中指捏住刀柄,小针刀与颈部皮肤平面成90。垂直迅速刺入皮下,使刀口线和大血管、神经即肌肉纤维走向平行,针刀柄加压,使神经血管被分离在刀刃两侧。进针后颈椎痛点处找酸胀感,酸胀感处行平行于棘突纵向切开3~5刀,椎板和横突上横排切开3~5刀,黏连组织切开时术者手下有针刀落空感,术毕快速出针按压-3min防止出血。小针刀治疗处3d后给予TDP神灯照射治疗,疗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垂且(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TDP神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星针循经叩刺配合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叩刺加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星针循经叩刺加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毫针针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对照组仅用颈牵引治疗及TDP照射,评价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肌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最大握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牵正骨结合循经取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颈椎牵引、颈部按摩、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用颈椎牵引下正骨推拿、循经取穴电针治疗。两组均不使用药物治疗,10天为一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z=-7.125,P<0.001)。治疗组的积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72, P<0.001)。结论:颈牵正骨结合循经取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i观察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颈部制动、推拿、针灸、中药、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左右侧屈、前屈和后伸最大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配合拔罐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痊愈34例,显效15例,愈显率达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结论温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