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滋膵蠲痹方组(中药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滋膵蠲痹方组(联合组),每组33例,各组给予相应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疗效、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血糖、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流速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①甲钴胺组、电刺激组、中药组及联合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8.5%、74.2%、78.1%、90.6%,电刺激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P<0.01)。②治疗后各组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联合组、电刺激组和中药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5,P<0.01),且联合组TCSS评分低于电刺激组和中药组(P<0.05)。③治疗后,电刺激组、中药组和联合组血糖(FPG、2 hPG)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且联合组FPG、2 hPG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1)。④治疗后,联合组、电刺激组和中药组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联合组、电刺激组、中药组足背动脉流速高于甲钴胺组(P<0.05,P<0.01)  结论: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外周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降糖蠲痹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滋膵蠲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8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滋膵蠲痹方进行治疗.两组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蠲痹活络汤治疗组及维生素B1、腺苷B12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蠲痹活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痿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月~1999年1月,笔者自拟痿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且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发凉、麻木、末端束缚感或蚁行感,疼痛呈刺痛或钝痛,夜间尤甚,行走似踩棉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和体征。临床出现气短畏寒,肢麻无力或疼痛,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细或沉涩,中医辨证为元气亏虚、痰瘀阻络型。 2一般资料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采用温阳蠲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服温阳蠲痹汤。结果 经过治疗,在症状水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 0. 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运用温阳蠲痹汤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在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还兼具抗炎、抗过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通络蠲痹方(丹参、川芎、红花、当归、白芍、丹皮、全蝎、桂枝、山药、熟地、黄芪、水蛭、蜈蚣等);再加用针灸。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1%,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络蠲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通络蠲痹止痛、益气养阴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痹通络方足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足痹通络方足浴,甲钴胺片口服;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两侧腓总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足痹通络方足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蠲痹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窦增新 《国医论坛》2004,19(1):33-3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大多数病例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为对称性,下肢比上肢多见,常于夜间加重,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常有麻木、虫爬、蚁走、烧灼样、触电样感觉,且多伴手套、网套样改变。神经系统检查见深部震动觉及位置觉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痹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通痹络方,对照组32例予甲钴胺和西洛他唑。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6%和59%(P<0.05),总有效率分别是95%和88%(P<0.05)。结论与西药相比,通痹络方能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08-111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统计相关数据,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2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包括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PN的疗效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95%CI=(4.76,7.45),Z=15.59,P0.000 01];单纯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疗效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00,95%CI=(5.15,9.52),Z=12.40,P0.000 01]。结论:补阳还五汤或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PN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但由于原始研究质量较低,结果可能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120例分为两组。两组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用弥可保。两组4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好转21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29例,好转16例,无效15例。[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护理等综合疗法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征宙  段培蓓  刘沈林 《河南中医》2016,(10):1767-1769
目的:观察蠲痹汤熏洗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接受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并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弥可保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蠲痹汤熏洗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缓解情况及血黏度、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改善率为91.4%,对照组改善率为54.3%,两组患者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熏洗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滋膵通脉饮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滋膵通脉饮;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FPG、2hPG、HbA1c水平和血液粘滞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滋膵通脉饮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予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组予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Lat),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及潜伏期(La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调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调糖通络方(药用黄芪、葛根、天花粉、牛膝、鸡血藤等),1剂/d;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u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空腹血糖值治疗组有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糖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调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调糖通络方(药用黄芪、葛根、天花粉、牛膝、鸡血藤等),1剂/d;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u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空腹血糖值治疗组有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糖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前4周肌注弥可保,每周3次,后2周口服弥可保片500mg,每日3次,6周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7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发挥中西医药之所长,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64-46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痹症、血痹、痿证范畴,认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脾肾两虚、阳虚寒凝为其基本病机,病位在脉络;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阴亏是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中医分型辨治运用经方,每获良效,报道了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该病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病变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5年1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未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纳入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糖尿病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芍药甘草汤治疗。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评估踝臂指数(ABI)以及由专业医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治疗后FBG、2 h PBG、HbA_(1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FBG、2 h PBG和HbA_(1c)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低(P 0. 05)。治疗后ABI观察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和糖尿病组(P 0. 05)治疗后交感皮肤反应(SSR)的潜伏期和波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和糖尿病组(P 0. 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均较糖尿病组低(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NCV均见增加(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病变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和ABI等下肢功能,同时改善其SSR和NCV等神经电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