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建平 《四川中医》2002,20(2):13-14
本文分析,比较了《金匮》停钦咳喘诸方证治用药。如寒饮郁肺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寒饮挟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饮热郁肺用越婢加半夏汤,饮停较甚用葶苈大刺泻肺汤,十枣汤,饮停正虚用泽漆汤,水防已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等。认为《金匮》治停饮咳喘主以麻黄宣肺平喘止咳,半夏化饮降逆,并根据病情的酌配它药,如热用石膏,寒伍姜,辛,桂等。但若阳气虚弱则不宜用麻黄,钦停较甚当利水,逐饮,正气虚弱又当佐以补益。  相似文献   

2.
经方治疗喘证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配伍精当,在喘证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治法角度结合笔者经方体会与案例,总结如下。 1发表清里法发表清里法用于治疗外有表症、内有热邪的喘证、咳嗽、哮证、风温、痢疾等病症。治疗喘证的这类经方有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等,外感喘满而热积便秘者可选用厚朴七物汤、  相似文献   

3.
喘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证之一,临床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力特征.导致喘证的病因甚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概括起来,其病机皆为气机升降出人失其常度所致.喘证有虚实寒热之异,但治当首分虚实.张景岳曰:"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故一般初起多为实喘,其病位主要在肺,治以祛邪为主;如延误治疗,致病邪羁留,久喘伤肺,又可波及脾肾而由实转虚,其病位主要在肾,治以培补摄肾为主,但临床有寒、热、饮、痰、郁等不同.又多虚实兼挟为病,故其治法又因此而异.  相似文献   

4.
通腑泻下法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喘证的条文颇多 ,有麻黄汤证的风寒束肺而喘 ,有小青龙汤证的外寒引动内饮而喘 ,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表气不固、外邪引动宿疾而喘 ,有麻杏石甘汤证的里热壅滞、肺气不降而喘。在论述里热壅滞、肺气不降的喘证时 ,仲景提出 ,若里热壅滞在肠而致阳明腑实者 ,宜用大承气汤通腑泻下法治喘。经查阅近 10年的临床研究报道 ,鲜有用泻下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的报道。究竟《伤寒论》通腑泻下法在治疗哮喘病中的意义如何 ,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中医理论认为 ,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 ,…  相似文献   

5.
王刚  周奎龙 《江苏中医药》2014,46(10):22-23
史锁芳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常取佳效。辨太阳经发热,卫强营弱自汗用桂枝汤,阳气闭郁无汗用麻黄汤,虚人外感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辨阳明经高热,见大渴以白虎汤加减为主,石膏量重多则100余克,阳明腑实发热且见潮热予承气汤辈。辨少阳经寒热往来,治以小柴胡汤为主,重用柴胡30g辛透外邪。辨太阴病发热多属虚人外感,推崇薯蓣丸,伴阳明热盛口渴喜饮用石膏,腹中大实痛加制大黄。辨厥阴病发热,实肝阳虚馁,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治以乌梅丸、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主。辨少阴病发热,素体肾阳不足,复感外邪,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附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喘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分为实喘与虚喘,为后世论述喘证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虽无咳喘专论,但在书中可见"咳喘""上气"等论述,并配有治法方药。研究《伤寒论》中关于喘证的论述,对临床辨证治疗喘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以病因病机为主,分类剖析如下。1表邪之喘1.1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谓:"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相似文献   

7.
喘证有实喘与虚喘之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治喘之要,与实喘相比,虚喘迁延反复,证治更为棘手。《临证指南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喘证病案20例,其中虚喘占2/3,虚喘常发,且辨治复杂。叶氏从虚喘病因责之于肾入手,围绕肾之虚耗导致肾不纳气、肾不化水之主证,以扶正培本、温补摄纳为法度,方药加减运用灵活,层次轻重之间,展现了其独出机抒、治病求本的虚喘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8.
论述韩明向教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实喘病位多在肺,治当祛邪为主;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肺脾气虚之喘证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肺肾两虚之喘证,在治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今归纳仲景《伤寒》、《金匮》治喘有如下十一法。【散寒宣肺法】《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19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相似文献   

11.
导师赵子贤教授,长期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笔者侍诊期间,见赵老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哮喘发作,疗效卓著,现总结如次,以飨同道。赵老认为,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证”范畴,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及有无并发症,灵活掌握证候的寒、热、虚、实,作出相应的治疗。1治寒哮,善用小青龙类方赵老治疗寒哮,常选用小青龙场及由此演变而出的厚朴麻黄场、射于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认为小青龙场虽然原文为外寒内饮而设,但临床运用时主要针对肺胃水气,正如徐灵胎所云:“此方专治水气。”表证不是…  相似文献   

12.
房莉萍 《中医研究》2011,24(5):64-65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所立的两个方子。一直以来,教科书及各医家注解均认为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的哮证,多用于寒哮证;而小青龙汤同样用于治疗寒饮郁于肺而作喘的病证。然而,若二者均用于治疗寒饮犯肺,是否还有区别呢?仅  相似文献   

13.
木防己汤出自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二十四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发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原文用于治疗支饮重证,病机较为复杂,一方面饮邪内结胸膈、心下,另一方面正气已虚且兼郁热,治以通阳利水,清热补虚.若饮结较甚,病重药轻,可用本方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以增去饮之力.笔者查阅了1994年以后的文献,发现本方现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等病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有8条出现喘证。笔者临床习用篇中方药治疗喘证,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于下。1 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指的是病在太阳,风寒外束,致卫阳被遏,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宜用麻黄汤。如治王某某,男,28岁。工人。于1996年3月就诊。3天前因受凉出现头痛,肢体酸痛,伴有畏寒发热,咳嗽气促,经治无效而来诊。苔薄白,脉浮紧。此乃病在太阳,风寒束表,肺气不宣,与35条合,投麻黄汤。药用麻黄6g,桂枝4g,杏仁10g,炙甘草3g,6剂痊愈。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伤…  相似文献   

15.
黄甡  邢新婵 《陕西中医》2006,27(10):1256-1257
目的:总结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方法:整理老师医案医话,学术思想。结论:认为小儿咳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临床常分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及痰食互结证等;虚喘主要表现为气虚精亏证。痰热壅肺,喜用定喘;寒痰伏肺,独善青龙;久喘难愈,益气填精:治肺未效,医胃收功。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岳为明末著名医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景岳全书》上承《黄帝内经》,下引诸家,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有创新。通过研读《景岳全书》中关于喘证的相关篇章,总结发掘张景岳喘证学术思想,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张景岳将喘证分为虚喘与实喘两类,认为虚喘责之于肾,实喘责之于肺;虚喘本由元气虚衰,治疗以补益固摄纳气平喘为主,实喘本由邪实在肺,治疗以散邪平喘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辛温解表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汤用桂杏草,表实无汗喘咳疗. 大青龙治寒包火,再加石膏生姜枣.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能发汗平喘,主治伤寒(伤于风寒)表实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临床多用于冬季及北方农村,体质壮实而感寒较重,并伴有喘息气逆者大青龙汤即麻黄汤倍麻黄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能解肌清里,主治表寒里热(寒包火),而偏重解表,用于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相似文献   

18.
傅青主与陈士铎对喘证皆认识深刻。将《傅青主男科·喘证门》和《辨证录·喘门》中涉及喘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和用药部分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二者对喘证的辨治。傅青主与陈士铎细化喘证的虚实之辨,从肾水与肾火分析正虚之本,认为喘证多为虚实夹杂,临床亦善用攻补兼施剂;重视五行生克和脏腑理论,从金水与金木关系论述嗽喘与郁喘;并对兼症细察辨别,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在治疗时善用多种治气法,提出虚喘应重用人参等独特用药思路。傅青主与陈士铎丰富了中医学对于喘证的辨治,为后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射干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雅琴 《中成药》1997,19(9):25-26
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100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总有效率85%.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92%.提示射干麻黄汤是化瘀降气平喘定哮良方.通过加减,即可用于寒饮郁肺的证治,也可用于痰热蕴肺的证治.  相似文献   

20.
方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7):300-302
支气管哮喘是以突然发作、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哮病 ,由于哮必兼喘 ,故又称哮喘 ,亦有称哮吼和喘。哮病临床一般辨治首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分冷哮与热哮两型。冷哮多为痰积日久 ,痰从寒化所致 ,常呈内外皆寒 ,外有表寒、内伏寒痰之候 ,方选射干麻黄汤 ;若反复发作者 ,不但肺实 ,更有肾虚 ,宜加配真武汤温肾益阳 ,化气行水 ,杜绝寒饮再生 ,寒饮不生 ,寒痰从何而来。热哮多为积痰日久 ,痰从热化所致 ,常呈内外皆热 ,外有表热 ,内伏痰火 ,上焦热盛 ,肺气壅阻之候。如新病暴发主责于肺 ,次及于胃 ,勿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