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病率高,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西药治疗RA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严重的副作用常致使患者不能坚持使用.近年来,针灸治疗RA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2010-10-2011-10,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RA 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口服药物的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药物。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和类风湿因子(RF)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和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和RF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温针灸背部腧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 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背部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都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背部督脉穴及夹脊穴治疗R A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估问卷(HAQ)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53/5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9%(42/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数目、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RF、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AS28、HAQ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RA,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关节病变程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 ,从其四肢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来分析 ,中医认为属“痹证”之范畴。本文采用温针灸的方法与西医常用扶他林软膏进行比较 ,重点观察外治法在RA局部的镇痛等作用。6 2例成年人活动性RA患者中 ,男性 2 3例 ,女性 3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修订分类标准 (1 987)和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即温针灸组 ;对照组 ,即扶他林软膏组 ,每组 31人… 相似文献
8.
温针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自1989年10月~1996年11月,采用温针为主配合内服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26年;并根据X线摄片、关节病损程度分期诊断为:早期18例,中期12例,晚期2例。2 治疗方法32例患者均采用温针配合内服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进行治疗。21 温针治疗 取穴:肩、肩贞、肩、阳池、外关、曲池、合谷、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昆仑、… 相似文献
9.
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在我处首诊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并于3~4年后对其生活情况进行残疾评定。治疗组27例患者以针灸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以中西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基本或完全瘫痪者少于对照组。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是慢性难治性疾病,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而针灸治疗方法可以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温针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我自 1 987年 4月~ 1 989年 4月 ,应用以温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50例 ,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因医院条件有限 ,仅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为主 ,有以下 6个方面作为诊断依据 :1晨僵 ;2关节疼痛、压痛 ;3皮下结节、肌肉痛 ;4软组织肿胀、积液 ;5对称性关节肿胀 ;6发热乏力 ,体重下降。1 .2 病例选择 :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6~ 2 0岁 2例 ,2 1~ 50岁34例 ,51~ 70岁 1 4例 ;…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全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在我处首诊的100名患者,按全程进行针灸治疗的50名患者和非全程针灸治疗的5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并于1~3年后对其生活情况进行残疾评定。结果治疗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基本或完全瘫痪者低于对照组。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是慢性难治性疾病,但是通过合理的中医针灸全程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因而针灸全程治疗方法可以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的疾病 ,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 ,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 70 %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1 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关于此病的分类标准如下 : ①晨僵持续至少 1小时 (每天 ) ,病程至少 6周 ;②有 3个或 3个以上的关节肿 ,至少 6周 ;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 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 6周 ;⑤有皮下结节 ;⑥手X线摄片改变 (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滴度 >1∶2 0 )。有上述 7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旭痹冲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75.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自1941年该病确定以来,迄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多为风寒湿邪侵犯肌肉、筋脉,流注关节导致经络气血痹阻,痰瘀留着,寒热错杂所致。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疗效较为显著,本文就其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近况概述如下。1治疗方法1.1针刺孙氏等[1]运用整体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针刺方法治疗RA31例,显效率26%,总有效率84%。吴氏等[2]以全身穴足三里、关元、命门、肾俞为主,配合局部穴位治疗105例,治愈率27%,总有效率84%。…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基孔肯雅热关节炎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4例住院及门诊患者局部取穴配合辨证循经取穴。肩关节:阿是穴、肩髃、肩前、曲池;肘关节:阿是穴、曲池、尺泽、少海;腕关节:阿是穴、外关、合谷、中渚、阳池;膝关节:阿是穴、血海、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踝关节:阿是穴、悬钟、三阴交、昆仑、解溪、商丘、丘墟。每次每部位4个穴位。急性期电针治疗,针刺得气后接G9805-C低频脉冲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为1Hz,留针30min,1次/d,治疗5d。部分关节肿痛,络脉怒张,予刺络拔罐放血,三棱针在关节肿胀处、络脉怒张处点刺2~3下,火罐拔于点刺部位,留罐5~10min,针孔出血2~5mL,罐壁见蒸汽水珠为佳,隔天1次。急性期后,病程10d,治疗3~5次后关节仍肿胀、疼痛剧烈,且有明显重着感,加温针灸,予电针20min后卸去电极,留针,将温针艾条切成圆柱形,高约1.6cm,中间戳孔,点燃后置于针柄上燃烧,温热量,以患者耐受为度,5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关节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疗程间间隔3d,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结论]针灸治疗基孔肯雅热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