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抗激素治疗,实验组以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瘤及子宫体积、孕酮P、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肌瘤及子宫体积缩小、性激素水平、IGF-1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瘤及子宫体积、性激素水平、IGF-1较低(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可降低机体雌激素水平、抑制IGF-1合成,抑制肌瘤细胞增殖,缩小肌瘤体积,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案,可作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7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与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可促使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有效缩小,且可显著调节性激素水平,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单用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整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与性激素水平(E2和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比76.3%,P<0.05)。2组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缩小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E2和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缩小子宫和肌瘤体积,改善性激素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有临床症状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50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连服3个月,随访至停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后复发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平均缩小率为60.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也比治疗前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4.0%: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性激素水平、性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性功能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有利于维持机体性激素水平的稳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坤泰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瘤及子宫体积均变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泰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控制肌瘤生长,缩小子宫体积,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体积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孕三烯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FSH、P、E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9%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应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经阴道射频治疗,对照组21例应用经阴道射频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UFS-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F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超声血管造影显示肌瘤体积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经阴道射频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小子宫肌瘤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生长因子水平,减少新生血管生成,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曲唑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消瘤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和肿瘤抑制蛋白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2月龄成年未孕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雌孕激素双重造模法建立子宫肌瘤模型,选择成模及正常大鼠共36只,按照实验目的分为4组:模型组仅进行生理盐水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醋酸亮丙瑞林对患者激素水平、月经及子宫肌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术前给予醋酸亮丙瑞林,再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月经情况、肌瘤体积及子宫肌瘤复发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醋酸亮丙瑞林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血清雌二醇含量均显著低于用药前,月经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显著小于用药前。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醋酸亮丙瑞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改善月经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研究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和聚乙烯醇颗粒在子宫肌壁间肌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5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分为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组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组,观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月经量、子宫肌瘤肌瘤体积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月经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术后6个月2组间子宫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术后12个月后肌瘤体积PVA颗粒栓塞组小于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组(P<0.001);2组间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和聚乙烯醇颗粒在子宫肌壁间肌瘤介入治疗中均有效,6个月内效果无差异,1年后聚乙烯醇颗粒栓塞组疗效优于黄体酮—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和乳腺增生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6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肌瘤剔除术组(n=52,A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n=57,B组)、全子宫切除术组(n=59,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结果】B组、C组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分别为28.07%和35.09%,均显著高于A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FSU、L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E2水平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低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均可使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发生异常改变,乳腺增生症发生率显著增加,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孕妇与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接受产检并分娩的孕妇400例,其中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孕妇200例纳入A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孕妇200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的受孕情况、分娩方式、胎儿窘迫(2.5%vs.3.5%)、低出生体重新生儿(2.5%vs.2.0%)、前置胎盘(0.5%vs.1.0%)、胎盘早剥(1.0%vs.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孕妇的胎膜早破(1.0%vs.8.5%)、早产(0.5%vs.9.5%)、产后出血率(0.5%vs.8.0%)、产后出血量(249.35±30.75 ml vs.352.41±26.98 ml)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子宫肌瘤数量、子宫肌瘤类型、盆腔粘连发生率(22.5%vs.1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孕妇的子宫肌瘤径线高于B组(72.65±5.39mm vs.57.69±7.98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预后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孕妇,但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孕妇的胎儿发育与前者相比无显著差异;建议高龄且有生育要求的合并子宫肌瘤的女性,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和带瘤妊娠。  相似文献   

16.
杨伟伟 《临床医学》2021,(2):113-115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夏氏消癥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42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夏氏消癥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46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肌瘤体积、雌二醇(E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西药联合夏氏消癥汤治疗能够有效缩小肌瘤体积,降低E2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患者甲状腺激素以及甲状腺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院及排除标准的6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将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将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3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  相似文献   

18.
陈克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185-1187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雷公藤多甙。检测子宫和肌瘤体积,用药前后性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赋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和肌瘤的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且治疗组缩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性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月经复潮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轻,停药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其肝、肾功能及脂代谢、血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甙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超声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结合潜在标志物血清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检测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10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患者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检测受试者血清中SERPINA1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存显著性差异各指标联合应用诊断评估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预测子宫肌瘤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RI低于对照组(0.53±0.13 vs 0.69±0.08),PI高于对照组(1.56±0.21 vs1.2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中SERPINA1水平高于对照组(138.59±20.28 vs46.7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SERPINA1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预测模型为Log(P)=0.658×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17×子宫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是否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有关.方法 选择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由西安交通大学提供,体重180~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中、高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