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现实环境中采用功能性步态训练(FGT)以强化恢复期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对其早期社区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信心的影响,以及对活动中跌倒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步态训练。训练前、训练6周及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分别评估参与者的活动平衡信心。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估社区生活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收集跌倒相关数据。结果:训练6周后,2组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2组跌倒总人数和跌倒总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中跌倒者均未造成严重损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AQ及AB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中社区生活发生跌倒者的FAQ评分明显高于非跌倒者(P0.05),ABC评分明显低于非跌倒者(P0.05)。结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现实环境中强化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功能性步态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信心,对社区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强  李新通  李楠  陈沛  高峰  柴丽  刘洋 《中国康复》2021,36(3):140-143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联合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取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以及AO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AS,共治疗8周。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POMA-G)以及10m行走时间测试(10-MWT)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FMA-LE、BBS、POMA-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10-MWT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缩短(均P<0.01),且观察组10-MWT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AOT联合RAS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态的改善,提高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住院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跌倒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Morse跌倒危险评估量表(MF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步态评估量表(TGA)等,利用调查问卷与观察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113例住院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效能为(7.85±2.57)分.得分最低的项目为“上下楼梯”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得分最高的项目为“伸手到箱子或抽屉里拿东西”和“从椅子上起落”.3个因素对跌倒效能有显著影响:右上肢肌力、Berg平衡功能、步态等.结论 为了帮助脑血管病老年患者树立预防跌倒的自信能力,医护人员需要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适宜地、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跌倒效能,从而有效地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程  吴嫄  王梦奇  杨洪慧  鲁俊 《中国康复》2023,38(9):548-551
目的:探讨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视稳定训练对提高老年人平衡功能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体检健康的1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凝视稳定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来评定受试者的平衡能力、采用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信心情况、采用平衡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跌倒风险;干预前后进行站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并计算跌倒率。结果:干预4周及干预后3个月,2组的BBS及ABC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干预组的BBS及AB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及干预后3个月,2组的TUG时间及跌倒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干预组的TUG时间及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结果表明,干预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0%、22.00%,P<0.05)。结论: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视稳定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功能性步态评价(FGA)和Berg平衡量表(BBS)对75~85岁中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社区75~85岁老年人162人进行FGA、BBS评估,根据过去1年内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结果跌倒组和非跌倒组FGA和BBS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FGA总分与BBS总分显著正相关(r=0.723,P=0.001)。除闭眼行走(P=0.31)外,FGA总分与其他分项明显正相关(P<0.01);FG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为0.901,BBS为0.872。根据Youden指数,FGA对跌倒的预测值为19.5(满分30分),敏感性85.5%,特异性81.2%;BBS的预测值为48.5(满分56分),敏感性78.3%,特异性83.3%。结论 FGA预测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敏感性优于BBS,特异性与BBS相似,总体效能优于BB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交替垂直振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18例)及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交替垂直振动训练。训练前、训练4周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评估步行功能及移动能力,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活动平衡信心。 结果 训练前,2组患者患者BBS、FGA、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4周及8周的BBS、FGA、ABC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训练4周同指标比较,试验组ABC评分[(46.38±7.26)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训练8周同指标比较,试验组BBS[(49.06±1.30)分]、ABC评分[(61.13±7.96)分]较高(P<0.05)。 结论 交替垂直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活动平衡信心,对其平衡功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跌倒操训练干预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0例住院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脱落74例),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常规预防措施;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0例住院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脱落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防跌倒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及满意度。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相关指标及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及训练前(P<0.01,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防跌倒操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及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好作用,起到预防跌倒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管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经头颅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化高危跌倒的预防和管理,同时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康复干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Berg平衡量表(BBS)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平衡功能和对不跌倒的信心的评定,并对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患者跌倒的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TUG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BBS与MFE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跌倒发生次数与治疗前比较也明显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平衡功能管理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多维度分析比较,针对性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包括住院和已出院回院复诊的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测定患者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对活动平衡的信心。应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患者性别、年龄、跌倒史、视力情况、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与患者跌倒恐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比较其影响程度。结果:年龄、跌倒史、视力情况、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均对患者跌倒恐惧有影响。结论:年龄、有跌倒史、平衡、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针对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跌倒恐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o examine (1)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ability on balance confidence and falls, (2) the relationship of balance confidence and falls with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gait, and (3) measures that predict falls, in people with essential tremor (ET).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General community.

Participants

People with ET (n=132) and control subjects (n=48). People with ET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based on the median score on the Modifie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those with lower cognitive test scores (ET-LCS) and those with higher cognitive test scores (ET-HCS).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Six-item Activities of Balance Confidence (ABC-6) Scale and falls in the previous year.

Results

Participants with ET-LCS had lower ABC-6 scores and a greater number of falls than those with ET-HCS (P<.05 for all measures) or control subjects (P<.01 for all measures). Quantitative gait mea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BC-6 score and falls. Gait speed (P<.007) and ABC-6 score (P<.02)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fall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ait speed <0.9m/s and ABC-6 score <51% were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identifying fallers.

Conclusions

People with ET-LCS have impaired gait and report lower balance confidence and a higher number of falls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ET-HCS) and than control subjects. We have identified assessments that are easily administered (gait speed, ABC-6 Scale)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falls in E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辅助踏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FES踏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下肢踏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Tinetti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AC等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inetti量表、FMA下肢评分、M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FES辅助踏车系统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均有助于脑卒中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而FES辅助踏车系统对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改善帕金森疾病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帕金森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步行持续时间30min/次,1次/d,5次/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功能性步行能力及预测跌倒风险、6min步行测试(6MWT)评价步行耐力。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BBS、6MW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TUG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6MWT及TUG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提高帕金森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和提高步行能力,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步行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基于Orem支持教育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坐立试验评价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以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FTSST)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并与其他平衡量表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和相关因素。方法:按条件选择脑卒中患者66例(实验组)和正常人63例(对照组)。采用5次坐立试验、BBS评定、FM—B评定、Barthel指数和步行速度进行测试,对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5次坐立试验时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中5次坐立试验时间与BBS评定、FM—B评定、Barthel指数及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P〈0.01)、-0.826(P〈0.011、-0.740(P〈0.01)、-0.876(P〈0.01)。结论:FTSST临床评测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稳定性好,方法简便实用,干扰因素少,可用于临床评定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朱勤贤  周湘明 《中国康复》2019,34(11):563-566
目的:探讨分析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2组患者训练前后评估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部分(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BI、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并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TUG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时间更少(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定动态平衡功能,Balance-B平衡评定与训练系统评定静态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下肢部分(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DGI、FMA-LE、FAC和MB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X轴和Y轴重心偏移、X轴和Y轴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跌倒风险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