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方法:研究分析1998~2007年我院收治的152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顺蠕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逆蠕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Lahey氏食管空肠吻合术、Rantolan食管空肠吻合术和食管空肠P型吻合术五种方式重建消化道,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的消化道症状和营养状况作为评价依据。结果:蠕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较强的抗反流作用,饮食限制少,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顺蠕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有效地控制返流性食管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π型吻合和Roux-en-Y吻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所有接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π型吻合(观察组)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术后1年时吞咽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π型吻合术手术切口小且操作简单,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因此π型吻合用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及D2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73例患者,根据患者使用腹腔镜的不同将其分为3D腹腔镜组(3D组,35例)和2D腹腔镜组(2D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脾门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乳糜漏及胰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3D组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脾门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优于2D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乳糜漏及胰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2D组出现吻合口瘘2例,胰瘘2例,乳糜漏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出院。结论 3D腹腔镜技术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且能缩短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脾门清扫时间及总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田浩  罗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073-3076+308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辅助切口吻合和经口置入钉砧头腔内吻合对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收治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共176例,根据吻合方案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下辅助切口食管—空肠吻合88例(辅助切口吻合组),经口置入钉砧头腔内食管—空肠吻合88例(腔内吻合组);对两组基线特征资料、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同时评估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发生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基线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吻合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切口长度、饮水、全流食及半流食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辅助切口吻合组(P<0.05);两组其他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患者间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问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治疗贲门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31例贲门癌行保留幽门的胃次全切除术.在食管与残胃之间间置顺蠕动空肠,并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3cm左右重叠缝合空肠浆肌层重建人工贲门.结果 31例贲门癌患者均随访1~8年,平均(2.4±0.5)年.随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为(2.2±0.4)h,无贫血倾倒综合征发生;食管及吻合口炎症2例.保留幽门间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后残胃具有贮存食物、良好的排空及抗返流功能,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 本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牛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食管胃手工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早期贲门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对食管残胃行手工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吻合口通畅和反流情况。结果手术用时6 h,术中出血量约30 mL,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反流症状较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行手工食管胃吻合,手术方式简单,吻合口数目少,手术安全性高,是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可选择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3D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病理、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3D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2±33.30) min,平均出血量为(117.06±71.33)mL,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为(3.33±1.47)d,平均清扫淋巴结(36.48±17.49)个,平均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为(10.26±6.72)d,术后住院时间(11.80±8.29)d,总住院费用(83370.35±15490.54)元.共有8例(17.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2例肺炎、1例重症胰腺炎、1例切口感染,吻合口漏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3D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胃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将食管断端与距Treitz韧带下50cm处空肠行端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30cm处行Braun式吻合,吻合口长径为10cm,将距Braun's吻合口3.0cm输入襻,用7#线穿过肠系膜结扎阻断空肠,距Braun's吻合口3.0cm输出襻处行浆肌层纵向间隔2.0cm缝合1周,以形成一套叠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9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均未发现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且代胃功能良好.结论全胃切除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术是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9.
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totally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TLTG)食管-空肠吻合属于胃肠微创外科治疗难题,本研究首次采用多点位固定-Overlap法(multipoint fixed-overlap, MF-Overlap)的方式运用于TLTG胃癌患者,术中分别将食管固定紧贴于膈肌角正上方("W"形式缝合)、远端空肠固定于下后纵膈食管后方("降落伞"形式缝合)、食管浆肌层与空肠浆肌层缝合固定(矢状位缝合)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食管下端十二指肠吻合治疗胃癌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癌全胃切除术中食管下端与十二指肠吻合的经验。方法: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中行食管下端与十二指肠吻合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17例恢复良好,顺利出院;2例出现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恢复出院。结论:在全胃切除术中,除了传统吻合方法,食管下端与十二指肠吻合符合生理要求,减少传统吻合方法出现的并发症,提出一种新的吻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以明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上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1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TNM分期、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P <0.05),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一站淋巴结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 <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P <0.05);两组第二站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总数、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疾患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疾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n=7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的经腹式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阴道残端并发症与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增生发生率为7.9%,低于开腹组的29.7%,且术后性交痛和性交不适较开腹组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较传统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术早期胃癌根治术的35例和42例患者,分别作为LAP组OPEN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总住院费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切缘以及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并发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诸多优势,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杨  姚寒晖  梁伟  朱亮  孙思楠 《安徽医学》2018,39(8):903-90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限期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4例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术后胃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2组,保留LCA组患者26例,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高位结扎组26例。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在回肠造口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排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保留LCA组与IMA高位结扎组在回肠造口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排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A高位结扎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80±0.52) 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而保留LC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4±0.44) d,无吻合口瘘发生,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保留LCA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疗效与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相当,保留LCA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用于远端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清扫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远端胃癌病人88例,随机分为3组行胃癌根治术(D2+经不同手术入路行第12组淋巴结清扫),其中前入路组30例,后入路组26例,右侧入路组32例。针对3组病人的第12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第12组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术中第12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其他2组(P < 0.05~P < 0.01),后入路组术中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P < 0.05)。结论后入路法在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清扫中清扫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荧光胆道显影技术在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杂胆囊切除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试验组在荧光胆道显影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荧光胆道显影能够改善复杂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中情况,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术后康复效果是否优于限制性液体治疗(restrictive fluid therapy, RFT)。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FT组和GDFT组,每组各30例。RFT组维持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不超过术前基线水平的20%。GDFT组采用唯捷流监测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维持SVV≤13%。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得分情况。结果: 与RFT组比较,GDF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术后2、5、10周GDFT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RFT组(P均<0.01)。结论:术中基于唯捷流监测系统的GDFT可促进肥胖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均行异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均应用垂体后叶素及氨甲喋呤,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是安全、有效的,可用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前联合亮丙瑞林、他莫昔芬治疗对巨大子宫肌瘤术后疗效、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诊治的96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SHM),根据术前预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亮丙瑞林组(n=49,应用亮丙瑞林)和联合组(n=47,在亮丙瑞林组基础上应用他莫昔芬)。比较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肌瘤最大直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疗效及术后1年内肌瘤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术日性激素水平及肿瘤最大直径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亮丙瑞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亮丙瑞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年无一例复发,亮丙瑞林组复发率为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于LSHM术前应用亮丙瑞林联合他莫昔芬进行预处理,可有效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明显提高术后疗效,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