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视频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43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镜像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另外增加视频镜像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FAC和BBS评分均显著改善(|t|> 6.205, P <0.001),且镜像组FMA-LE和BBS评分优于对照组(|t|> 2.164, P <0.05)。结论 结合视频镜像训练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
活动平板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61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平板训练,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两组的平衡功能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平板训练对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交替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还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交替垂直振动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重心偏移指标(包括重心运动轨迹X轴与...  相似文献   

4.
王丛笑  郄淑燕  李伟  汪杰  陈颖 《中国康复》2019,34(3):138-141
目的:探讨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平衡训练组(对照组)17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利用体感互动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游戏项目进行平衡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的综合平衡训练。治疗期间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静动态平衡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前后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睁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脚前后站立和闭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5.
冯畑  岳翔  陈勇  方征宇 《中国康复》2024,39(1):36-38
目的:观察使用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3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10m步行测试 (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2组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10MWT、TUG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BBS明显升高 (P<0.05),且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胡川  顾莹  李军 《中国康复》2015,30(2):114-115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神经易化技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在S-E-T训练系统上进行强化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稳定性训练,以及进行分离动作的诱发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简式Fugl-Meyer(FMA)中专门针对平衡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BBS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T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躯干、核心肌群等方面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上、下肢肌力训练、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及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分别为(23.3±4.1)分、(44.3±6.5)分、(7.9±2.1)分和(63.1±10.3)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10m行走时间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来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肺活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FMA-LE、BBS、Tinetti、6MWT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及改善(P0.01,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2组10MWT明显降低(均P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心肺功能等,从而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对象为某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比较两种训练模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简式Fugl-Meyer量表(FMA)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悬吊核心稳定训练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平衡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行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偏瘫手功能分级、Fugl-Meyer(手运动功能积分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手功能分级分布情况、Fugl-Meyer手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数据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功能分级、Fugl-Meyer手运动功能积分,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汪奕鸣  张伟明  仲颖 《中国康复》2022,37(8):460-463
目的:探讨前庭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前庭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BBS)、Fugl-Meyer下肢功能评估量表(FMA-LE)以及Tetrax平衡功能诊断及训练系统测定的中枢前庭与周围前庭跌倒风险指数的数值差异。结果:训练一周后,2组的平衡功能量表BBS与训练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下肢功能量表FMA-LE与训练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间评分无显著差异。2组的周围前庭跌倒风险指数F2-F4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中枢前庭跌倒风险指数F7-F8得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外周前庭功能,存在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和移动能力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及E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个性化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振动训练仪进行全身振动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步行功能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均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BVT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扎贴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4周后)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生理消耗指数(PCI)和10 m最快步行速度(10m MWS)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Berg、10 m MWS、PCI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Berg、10m MWS、PCI分别为(21.5±5.04)分、(35.44±5.94)分、(27.8±4.96)s、(0.51±0.13),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 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y-Meyer 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Berg 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脑外伤恢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给予基于VR技术康复训练,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的平衡功能和在睁眼1 min的状态下姿势控制能力观测指标轨迹长度、轨迹外周面积和轨迹移动速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轨迹长度、轨迹外周面积和轨迹移动速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VR技术康复训练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均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传统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17.
王辉 《中国康复》2018,33(2):138-139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名步态异常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步态纠正训练,观察组除常规步态纠正训练外还进行下肢机器人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AC、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的应用对于纠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改善ADL水平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秋纯  陈红霞 《中国康复》2013,28(4):297-298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易化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评估(FMA)中上肢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手及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每日接受40min常规作业治疗和20min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对照组每日接受1h常规作业治疗,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WMFT和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UE、WMFT和MBI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WMFT和MBI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和WMFT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MBI评分及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