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红霞  陈慧玉  蒋文强  罗军  李芬 《重庆医学》2012,41(34):3653-3655
目的分析该地区最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的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最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4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地区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异质性耐药是指遗传背景相同的细菌种群中存在着对抗生素敏感性不同的亚群.异质性耐药是细菌从敏感到耐药进化的中间阶段.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细菌一旦对某种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在抗菌药物作用下,细菌种群中的敏感亚群被杀死,小部分的耐药亚群被选择出来并使整个细菌种群表现出高水平耐药最终导致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异质性耐药如果不加遏...  相似文献   

3.
革兰染色实验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实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制片—染色—结果观察全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操作。制片是学生操作较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制作的片子质量好坏将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的观察。我校微生物学教研室在长期的实践中,对革兰染色实验作了这样的改动:制片材料采用牙垢代替教材介绍的细菌菌落或菌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涂片制作简单易掌握用菌落或菌液涂片,学生容易涂抹不均匀,涂得过厚或过薄,造成涂片中有的视野细菌密集成堆,有的视野细菌分布稀疏,有的视野空白无菌,这些都影响了结果的观察。这些缺陷难以在涂片过程中发现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2001年-2002年常见的八种革兰阴性致病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90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等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呼吸道最常见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9.27%)、不动杆菌属(22.54%)、克雷伯菌属(10.70%)。大多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铽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耐药率甚高.在70%以上。八种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明显增加.对喹喏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也有不同程度增高。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0.00%-17.32%.其次是舒普深14.29%~32.2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是20.63%和38.36%。结论 医院常见革兰阴性致病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各抗生素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亚胺培南耐药率仍是最低,其次是舒普深。所以,应合理使用和控制滥用抗生素,以便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肠道大肠埃希菌既是人类正常菌群又是造成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传统上分为6种: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道产毒素性大肠杆(ETEC)和弥漫黏附大肠埃希菌(DAEC)。本文中提出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还包括2种新的致病型大肠埃希菌——黏附浸润性大肠埃希菌(AIEC)和产志贺毒素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STEAEC)。在人类宿主细胞中,通过检测肠道大肠埃希菌移植和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根据Ⅲ型分泌系统(T3SS),可分为依赖T3SS致病型(EHEC、EPEC、EIEC)和非依赖T3SS致病型(ETEC、EAEC、STEAEC、DAEC、AIEC)2大类。本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重症肺炎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本单位重症肺炎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单位2001年11月~2006年1月共113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对所有革兰阴性菌通过Etest法进行ESBLs检测。结果 共检测出革兰阴性菌95株,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的比例最多,产ESBLs菌则以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检测出的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一三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性最低,产ESBLs菌则仍对亚胺培南最敏感。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本单位重症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以上亚胺培南等药物是治疗重症肺炎较有效的药物。2,应高度重视ESBLs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7.
8.
磷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磷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应用K-B纸片扩散法对革兰阴性菌进行体外敏感性实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磷霉素耐药率为10%~22%;其他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35%~41%、71%和95%.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为16%和22%;肺炎克雷伯产酶菌耐药率(22%)明显高于非产酶菌(4%).对磷霉素敏感株而言,磷霉素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直径远大于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磷霉素,磷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对非发酵菌则不宜选用磷霉素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2008年版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5.4%)、肺炎克雷伯菌(29.9%)、铜绿假单胞菌(21.2%)。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前3位是哌拉西林(81.7%)、四环素(76.0%)、环丙沙星(74.2%),耐药率最低的2位是亚胺培南(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9%);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靠前的为哌拉西林(61.7%)、氯霉素(52.9%)、四环素(49.6%),耐药率最低2位是亚胺培南(0.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5%);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94.8%)、复方新诺明(94.2%)、四环素(84.7%)耐药最为明显,对头孢他啶(21.7%)和亚胺培南(38.7%)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各不相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出。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致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尽管抗生素的发展相当迅速 ,但单用抗生素治疗败血症难以奏效。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革兰阴性菌释放的内毒素 (脂多糖 ,LPS)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控制内毒素的生物活性。因此加强对内毒素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将有助于寻找新的途径来治疗内毒素疾病。本文结合近期文献 ,就内毒素致病的结构基础、受体、胞内信号传导及效应分子等方面进行综述。1 LPS结构与毒性的关系LPS是由多种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磷酸等物质组成的长链化合物 ,由外往里分为三层 :O多糖 (O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模拟失重小鼠后炎症反应变化。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对照染菌、尾吊及尾吊染菌组,采用ELISA和RT-q 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浆和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及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血浆炎症因子ELISA及肠道组织炎症因子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浆及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均升高,且尾吊染菌组最为显著(P0.01或P0.001);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肠粘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尾吊染菌组最为严重。结论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小鼠后可显著升高血浆及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导致更严重的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提示尾吊模拟失重后感染空间诱变大肠杆菌可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月安煎不同配伍组方中丹酚酸B的量,比较月安煎不同配伍对丹参中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色谱柱为Synergi Polar-RP 80A(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59∶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0 ℃。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月安煎中丹参的不同配伍组合,利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各组合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各配伍方药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丹酚酸B在0.72~5.76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5.66%,RSD为1.1%。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率与香附、石菖蒲、丹参药量呈正比,与白术药量呈反比,而与菟丝子无关。结论 复方月安煎中丹参与不同方药配伍对丹酚酸B的提取率具有一定影响,最佳配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建立新西兰兔输卵管慢性炎症模型。方法制备3×109/m L的混合菌液(大肠埃希菌:金葡菌:链球菌按2∶1∶1体积混合)和3×108/m L大肠埃希菌混悬液。18只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三组,其中正常组2只、混合菌液实验组8只、大肠埃希菌液实验组8只。通过经阴道宫腔插管灌注术分别将混合菌液和大肠埃希菌液注入两组实验兔体内。于菌液宫腔灌注术后第5、10、15、20天观察大体标本及光镜下输卵管炎症形成情况。结果混合菌液组和大肠埃希菌液组兔均于灌注术第15天呈慢性输卵管炎症改变。结论两种建模方法均具有接近人体感染途径、成模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是建立输卵管慢性炎症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清化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 ℃。结果 绿原酸在32.96~494.40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黄芩苷在48.27~724.05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同时定量测定两种成分,更全面地控制清化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肠道自发荧光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Kinetics 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荧光检测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SD大鼠肠道内自发荧光微生物在肠道内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和评估。先对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荧光检测,然后在同一检测条件下分别对大肠杆菌的分布位置进行检测。扩大荧光检测激发光波长范围,去除饲料和粪便等外来自发荧光物质的荧光背景,分别检测出生3、14 d和60 d的SD大鼠肠道内自发荧光微生物的分布。结果 大肠杆菌在485~535 nm激发波长范围内能发荧光。大肠杆菌在出生3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少量分布于回肠;在出生14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和盲肠,少量分布于回肠;在出生60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回肠内,少量分布于空肠、结肠和盲肠内。扩大荧光检测激发光波长范围后,自发荧光微生物在出生3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回肠,其次是胃;在出生14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胃,其次是盲肠,少量分布于回肠和空肠;在出生60 d的SD大鼠肠道系统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回肠和盲肠。结论 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自发荧光肠道微生物,对研究肠道微生物在寄主不同发育阶段肠道内的分布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为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和经胃肠道给药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wo plasmids were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express two triple-domain recombinant polypeptide of human fibronectin (FN). The cDNAs in plasmids code for two polypeptides, CH62 (Pro1239-Ser1515 of FN linked with Ala1690-Val2049 through Met) and CH63 (CH62 without Ile1850-Glu1978).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H62 inE. coli was very low, but that of CH63 was very high. 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Asp1961 -Glu1978 in FN is a key sequence influencing the expression of triple-domain polypeptide inE. Coli. After being dissolved and renatured, CH63 can be purified by heparin-agar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Both of the cell-binding domains in the recombinant polypeptide were functional. The production of CH63 provides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recombinant products with better anti-metastasis function.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9370783) and Science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No. 94-1-141)  相似文献   

17.
白木香是我国生产名贵芳香类药材沉香的唯一植物来源,健康的树体不能产生沉香类物质,必须受到真菌侵染或物理、化学伤害后才能够产生。目前有真菌侵染、物理伤害、化学伤害及激发子诱导白木香结香的研究报道。根据以往的研究,提出了“白木香防御反应结香假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RP-HPLC方法测定彝族药物固公果中蔷薇酸、委陵菜酸的量。方法:采用Ultimatex B-C18(美国Welch公司,150 nm × 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1.5%磷酸水溶液(33︰6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固公果中蔷薇酸与委陵菜酸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蔷薇酸77.4~774.3 μg/mL,r=0.999 9;委陵菜酸54.7~546.9 μg/mL,r=0.999 9。蔷薇酸平均回收率为102.5%(n=9),委陵菜酸平均回收率为103.7%(n=9)。结论:该法便捷、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控制该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 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核苷二磷酸激酶(NDK)对透明质酸合成过程的影响,将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ndk)和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内共同进行过表达,成功构建了两株工程菌株Hp8tg及Pn8tg,均获得了均一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HA)。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对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糖组成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对HA进行了鉴定。ndk过表达使HA产量提高了1.3倍,相对分子质量提高了1.1倍。研究结果表明,核苷二磷酸激酶的过表达可消除尿苷二磷酸(UDP)蓄积对Ⅱ型透明质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HA的产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此策略可以有效提高HA的产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为其他多糖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