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儿,男,1岁10个月。1年来食后经常呕吐,进硬食有明显阻塞感,食后常有呛咳,症状逐渐加重,食管钡餐造影见食管腹段狭窄,长约2.5cm,宽约0.2cm,边缘较光滑,钡剂通过困难,用解痉剂无效,其近侧明显扩张,直径达3cm,与狭窄段分界截然,2h后食管内仍有钡剂滞留。手术见膈上1.5cm以上食管明显扩张,周围粘连较重,而贲门上食管明显狭窄,长约3cm,硬如索条,相当于膈肌部有0.7cm一小段如软骨。  相似文献   

2.
食管解剖与食管癌腔内后装治疗施源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渝沙 《西部医学》2005,17(5):454-455
目的探讨食管癌腔内后装治疗施源管的最适管径。方法对100例正常食管患者做胸部CT,采用微段分解测量法,测量食管空腔周长,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体胸段食管管壁的周长为2.63cm。结论食管癌腔内后装治疗施源管的直径为8mm时是食管充分扩张的最低限度,根据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特点,它能保证食管癌腔内后装治疗时将施源管因素导致的放疗反应和局部肿瘤复发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肉瘤发病率低,临床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二例报道如下,其中一例为三源发癌肉瘤.贝临床资料倒1患者女,65岁,吞咽不顺lino。胃镜报告:距门齿30cm处,食管后壁有一乳头状新生物,表面光滑,管腔狭窄受阻。胃镜刷片发现鳞癌细胞。X线见食管中下段管腔充盈缺损长约6.ocm。诊断食管中下段恶性肿瘤。左侧剖胸探查见病变处食管呈梭形隆起,腔内有肿块,活动度良好,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切除病变段以下食管,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恢复良长随访半年仍健在。病理检查:肉眼观见食管标本距上切缘Icm处有一表浅糜烂面4cmx2.scm。…  相似文献   

4.
颈阔肌皮瓣移植于食管内的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后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愈合过程和肌皮瓣在食管腔内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家犬单侧横向翻转的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半周缺损的模型,动态观察肌皮瓣在食管腔内的大体,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变化,测定皮肤伤口和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抗张强度。结果: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愈合比皮肤伤口延迟1 ̄2周,术后3月、6月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胶原沉积明显增多。肌皮瓣表面皮肤在食管腔内仍保持角化,但附件退  相似文献   

5.
黄昊  刘毅  曹敏   《四川医学》2023,44(6):672-67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反复吞咽困难伴反酸12年,加重3月”入院。门诊胃镜检查(清醒状态下)提示:食管腔扩张,腔内有较多浑浊潴留液,食管下段可见环形收缩,贲门口紧闭,进境困难,齿状线距门齿约40cm。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下段-贲门呈鸟嘴征,钡剂通过缓慢,其上段食管明显扩张,最宽约4.3cm,黏膜紊乱,钡剂存留,考虑贲门失弛缓症,见图1A。胸部CT提示食管腔扩张、贲门部增厚,见图1 B。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呕吐40余天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食管吞钡剂X线摄片示食管上段可见明显扩张,最粗段约3.5cm,食管中段可见不规则狭窄长约7.0cm,管壁僵硬,黏膜破坏明显。胃镜示距门齿18cm处食管黏膜呈菜花样隆起,质脆,易出血,进镜至20cm处管腔狭窄,胃镜不能通过。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I级,该肿瘤近期生长较旺盛。确定诊断为食管鳞癌。4d后在无痛胃镜下用35W射频烧灼黏膜隆起处,无出血,胃镜能通过,术中胃镜未进入胃内。  相似文献   

7.
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兔食管在置入金属支架后的病理变化并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方法:对8只健康家兔食管内置入镍钛合金网状支架,分别于置入后2、4、6、8w造影、处死进行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内支架置入1w时可见黏膜下灶性慢性炎症伴轻度水肿;4w食管近支架上下两端处轻度狭窄,可见小息肉样赘生物为灶性慢性炎症伴炎性增生,支架口部黏膜过度增生,向腔内突起;6w时与4w时比较,以上改变有不同程度加重,其中1例支架下端一侧嵌入食管壁使其局部增生,与主动脉粘连;8w组于7w末死于支架处食物团滞留梗阻。结论:食管内支架再发狭窄的部位似乎以食管近支架上下的两端为主。为了防止再狭窄,支架两端口部的管径、形状、性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支架段食管无蠕动,如无重力作用,食物易在其内滞留梗阻,因此,对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主因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吞咽困难时轻时重,下咽固体食物时需用水送服。上消化道造影示上段食管腔内息肉状肿物,肿瘤上方可见“圆顶征”,钡剂通过肿瘤部位时呈偏流而下。食管镜示距门齿20cm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胸部CT示肿瘤位于食管腔内,有一蒂与食管后壁相连(图1)。术前诊断:食管上段癌。于2003年8月3日手术治疗。取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六肋间进胸,探查肿瘤位于食管上段,顶部达食管胸廓入口,呈息肉状,约7cm×3cm×3cm,表面凹凸不平,有一直径2.0cm的蒂与食管后壁相连,无…  相似文献   

9.
例1.男,69岁。1996年10月23日第2次住院。入院前呕血1h,入院后急诊行胃镜见食管下段、贲门、胃底可见食管静脉重度曲张(Ⅳ度),食管下段黏膜充血,贲门下可见一活动涌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和立止血,无效。考虑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见胃窦部、十二指肠起始段与肝脏脏面片状粘连;肝脏缩小,呈大小结节性肝硬化样改变,纤维化明显,肝表面结节间分布星状白色纤维化斑,色泽暗红,未见肿物;胆囊缺如;脾脏增大,质变韧;门静脉血管明显扩张,压力增高,食道胃底周围血管重度增粗迂曲。  相似文献   

10.
四川食管癌患者食管腔内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解晨昊  阎齐  赵雍凡 《四川医学》2002,23(4):369-370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管癌患者食管腔内的细菌学状况,为食管癌手术感染的预防以及食管胃吻合口愈合环境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对270例食管癌术前已作食管冲洗和8例非食管疾病患者食管腔内粘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270例食管癌经术前冲洗清洁处理,有92例培养出细菌,占34.07%,共12种细菌140株,8例非食管疾病患者全部培养出细菌,共9种细菌。结论:食管腔内无论有无梗因素存在,均有细菌生长,应视为有菌环境,可能成为手术感染的来源并对吻合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手术前食管腔内冲洗清洁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组织扩张技术,利用自制的食管腔内液压传输延长器,对食管进行腔内纵向延长。探索食管延长的方法以及延长后食管的组织学变化,寻求治疗长段食管缺损或狭窄的新途径。方法:以成年犬为实验对象,切除犬食管中段3 cm,建立食管缺损动物模型,远端食管置入自制延长器延长食管,通过X线观察记录延长器延长食管过程及延长前、后食管的组织学变化。结果:7 d共延长食管3.5 cm,延长率100%。延长后食管壁的组织学改变是食管全层变薄,其中肌层变薄显著,肌纤维变细;浆膜层血管扩张,血管网增多。光镜下测量食管肌层厚度扩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在一定的持续张力作用下,可以纵向延长,无明显组织学损伤,本实验为手术治疗长段食管缺损或狭窄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球囊扩张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食管狭窄做了球囊扩张术或内支架置入术,24例置入国产带膜内支架,11例良性狭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结果:操作成功率100%,吞咽困难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术再狭窄率为42.9%,死亡5例,均为肿瘤发展所致。结论:球囊扩张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是解除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对于恶性食管狭窄要配合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3.
食管内支架置放术6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壁辉  郑永平  罗文雄 《广东医学》1999,20(11):846-847
目的 探讨食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食管良亚性狭窄(及)合并食管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avary扩张器对狭窄段食管扩张后,在胃镜监视下置放NiTi记忆合金内支架支撑狭窄段。合并食管瘘者,用带膜支架,使瘘口与食管腔隔开。结果 60例全部成功,手术过程无严重并发症,扩张后这直径均大于15mm,吞咽困难改善困难改善程度;显效率82%(49/60),痊愈率18%(11/60),总有效率100%。结论 食管内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内镜下记忆合金支架放置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126例。方法 术前行内镜下狭窄段扩张术,术后行支架腔内球囊扩张术。结果 病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营养状况迅速改善。术后并发症以胸部疼痛为多见。结论 内镜下记忆合金支架放置术经济、简单、安全,是姑息性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1989年4月-2002年4月,收治小儿食管瘢痕狭窄12例,均为腐蚀伤后所致。早期行食管扩张术2例,食管腔内置管1例,后期行胃代食管重建术7例,结肠代食管重建术2例。结果:全组手术治愈1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均治愈。9例随访1—8年,均能正常进食,2例失访。结论:小儿食管损伤后狭窄,早期行食管扩张及食管腔内置管,对预防食管瘢痕狭窄有明显效果。食管瘢痕狭窄形成后,胃代食管是后期食管重建时行胸腔内主动脉弓上及胸顶吻合的重要手段和理想方法,颈部吻合.以结肠代食管为佳。  相似文献   

16.
食管气管瘘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遇见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65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伴进食时呛咳15天。查体:呈恶病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罗音。胸片示两下肺呈斑点状模糊增深影,边缘不清。食管钡餐造影:钡剂行至第五胸椎处受阻,上段食管扩张,病变段管腔呈不规则充盈缺损,管壁僵硬,蠕动及扩张消失,同时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5岁。进食时咽部疼痛5个月,4个月前曾行纤维食道镜检.病理报告:食道上段浅表鳞状上皮组织。曾按咽喉部炎症给予对症治疗.无效。近半月咽痛加剧,右侧明显.并牵扯右耳痛。遂行经体表颈段食管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5MHz,通过左、右颈前区横、纵断扫查,均可见颈部食管明显壁增厚改变,右侧壁、后壁为著.最厚达1.8cm.病变范围约4cm,粘膜面不平整,发声运动后食管腔无变化。右颈外淋巴结0.5cm。超声诊断:颈部食管壁增厚性改变.考虑癌.周围小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以吞咽困难5年就诊。患者初期自觉吞咽不适,时轻时重,近来吞咽困难逐渐加重;有时呕吐。内窥镜检查食管不能通过。X线钡剂造影发现食管下段钡剂通过受阻,阻塞端呈萝卜根样狭窄,边缘光整,粘膜皱襞完整,阻塞上段食管扩张,但透视下可见食管狭窄段呈间歇性轻度扩张,钡剂随之呈线状通过(图1、2)。行狭窄段食管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可见条状透明软骨组织,呈半环状,有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的腺管样结构和气管腺体。2 讨论 气管组织迷离于食管,致其狭窄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食管与气管均由…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我们采用球囊扩张方法治疗8例小儿食管狭窄。经l~2年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对临床资料互.卫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0月~8岁(平均4.6岁)。8例中,先天性食管狭窄1例,误服腐蚀剂后食管狭窄3例,结肠代食管术后吻合D狭窄4例。1.Zlta床表现:8例均有进食困难,5例伴有呕吐。患儿术前经碘水或稀钡造影检查,了解食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造影显示食管最狭窄处呈细线样3例,直径0.2~0.4cm者5例。狭窄最长6on。,最短Icm。2球羹扩张方法术前禁食4h,扩张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02mg/ug,以减少日腔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及瘘的临床疗效,探讨食管内支架放置成功的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在X线电视导向下对38例食管良恶性狭窄及瘘患者放置了42根内支架,根据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及内支架两端超过病变的长度分为A组和B组。结果 38根内支架一次置入成功,4根内支架二次置入成功。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放置内支架后吞咽困难症状平均由治疗前2.8级降到治疗后1级,瘘口完全封堵,6例上胸段患者有持续胸痛不适(A组,B组.5/1),2例食物嵌顿(A组,B组:1/1),5例有黑便1~2次(A组,B组:4/1),1例死于呕血(A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B组),3例死于食管癌复发或转移(A组/B组:2/1)。3例内支架移位(A组)。结论 食管内支架放置成功的技术关键是术前正确定位。同时,不进行预扩张或应用直径为1.0cm球囊预扩张和内支架两端超过病变2~3cm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