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历代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及临床应用特点。从《中医方剂大辞典》96 592首方剂中检索包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运用SPSS 11.0中对应分析方法,对搜集的1 40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十八反药对及其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特点;运用Excel统计得出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发现各年代的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应用具有差异性,宋代应用频率最高;隋唐时期含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占同时期总方的比例为各年代最高;乌头药对、附子药对与宋代关联较为密切,川乌药对与明代关联较为密切,藜芦药对与隋唐年代关联较为密切,甘草药对与各年代关联无明显差异;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也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应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外科疾病中其次,其他各科疾病均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中筛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各极性部位,应用酶标法测定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均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在1.0 mg/m L浓度下各自的单胺氧化酶抑制率分别为氯仿萃取层(28.4%)、乙酸乙酯萃取层(46.2%)、正丁醇萃取层(40.6%)、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34.0%)。结论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含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中乙酸乙酯层抑制活性最强,为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的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部位,为鹿茸玛咖配伍提取物的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变化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是由君、臣、佐、使 4方面组成 ,在处方中各起不同作用 ,每一处方药味多少 ,君、臣、佐、使是否完全 ,视病情要求和药物的功用来决定 ,处方按“七情”的配伍理论进行配伍。在临床治疗中 ,虽然也有采用单方的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还是采用复方配伍用药和合并用药。药物配伍应用后 ,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叫做药物的配伍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为配伍禁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属配伍禁忌。医疗实践证明 ,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合理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4.
枳实、白术配伍具有行气消痞的功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枳实、白术及其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各方面文献进行了研究。目前,还没有该药对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方面的报道,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曹玉洁  唐于平  沈娟  谭亚杰  康安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21):4552-4559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应用计算机编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甘草的26 185首方剂信息读取为便于数据分析的形式,统计与甘草配伍较多的中药,对甘草与这些中药的配比,所治疾病科属,方剂功效及配比与科属、功效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甘草常与人参、当归、茯苓、芍药、姜、白术等药配伍应用,各药对配伍时常用比例多为1∶1,多用于内科疾病,常见方剂功效包括清热、止痛、化痰止咳平喘、温里、补虚、止呕、祛风化湿等。甘草的药性及功效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通过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为甘草功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之一,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但有毒,甘草味甘、性平,能缓能解,故附子甘草临床多配伍应用。张仲景及历代各医家使用附子甘草配伍剂量各有特点,即用附子同时多配伍足量炙甘草。甘草对附子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各成分间,即附子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与甘草主要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新技术使附子甘草有效成分合理配伍,达到最佳药效,发挥最佳药理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现并分析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方剂药性组合层面的配伍特征以指导应用.方法:根据已发表文献收集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方剂,整理方剂中各药物对应的药性组合,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得到反映配伍特征的支持度分别为84.62%、76.92%和69.23%的药性组合模式各3、10、11条.结论:数据挖掘得到的药性组合模式符合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治则,可以此为依据指导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是中药方剂的精华。中药配伍后多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应用HPLC-DAD研究川芎-赤芍配伍的多化学成分变化。由于中药成分复杂,需要建立稳定、重复、可靠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然后用液相色谱的统一方法分离样品和数据处理;通过比较合煎液和单煎液中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确定合煎液中各峰的归属;并可研究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配伍后少数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现新峰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常见中西药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药联合应用,因其成分复杂,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往往会引起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现将中西药配伍常易引起的配伍禁忌作以下归纳,以供用药之鉴。  相似文献   

10.
有毒中药功专效捷,其安全应用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配伍减毒是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发挥其疗效优势的重要方法。“异类相制”理论形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知,是临床经验的提炼升华,其含义为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异类相制”理论涵盖了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的配伍减毒方式及交互相呈关系,各药物配伍所起的相反相成作用是其内涵的延伸,可从物质基础、效应机制两方面阐释其原理。在此理论指导下,能够优化有毒中药复方配伍方法,为临床有毒中药的配伍组方提供新策略,实现复方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1.
君臣佐使是中医学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它论述了各药在方剂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君臣佐使配伍法经历了从药物分类到方剂配伍分析的历程,目前仅用于方剂的配伍分析,对于临床遣药制方并未能体现其指导意义,不能真正反映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使得君臣佐使配伍法陷入发展瓶颈.笔者通过参考医籍文献源流记载,分析并探讨符合实际应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蒲公英、黄芩等8种常见中草药的4种配伍的体外抑菌性能及联合抑菌关系。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确定4种配伍对各病原菌抑菌性能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各配伍对选定病原菌均有较强抑菌效果,尤以配伍3(黄柏、蒲公英、黄芪、乌梅)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达6.25%、3.13%、6.25%、和3.13%;和单味中草药抑菌效果比较,配伍各成分的抑菌性能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结论:4种中草药配伍对4种常见病原菌都有较好抑菌性能,配伍3(黄柏、乌梅等)和配伍4(黄芩、大黄等)在较低浓度就可抑制常见病原菌;配伍中草药中各成分联合作用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HPLC研究川芎-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是中药方剂的精华。中药配伍后多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应用HPLC—DAD研究川芎-赤芍配伍的多化学成分变化。由于中药成分复杂,需要建立稳定、重复、可靠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然后用液相色谱的统一方法分离样品和数据处理;通过比较合煎液和单煎液中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确定合煎液中各峰的归属;并可研究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川芎-赤芍配伍后少数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但没有发现新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赵凯  李齐同 《针刺研究》1998,23(3):185-186
在针灸临床中,一些经穴由于性能相近,作用相似,经常同时配伍应用,这些两个经常配合应用在一起的穴位又被称为“对穴”,“对穴”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对穴”的应用起源较早,许多针灸古典医籍中都有记载。如明代高武编著的《百证赋》,其内容包括百种病证的治疗法则和配伍规律,大部分是一对穴位相互配伍治疗疾病。这是因为购穴的配伍要比药物配伍优越的多,药物配伍有时可发生相畏、相反之弊,而经穴的配伍却都能够互相协调,同时发挥各穴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可根据脑穴的性能,疾病的归属,选用不同的配穴方法。采取本经、表里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臣佐使"是中药复方配伍的基本结构,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派生而来的用以解释传统复方作用机制的重要原则。中药复方药效具有多靶点的特性,用不同的药效指标评价复方配伍机制并不完全一致。结构方程模型可将复方各药效指标整合为综合药效,并基于研究者的先验知识预先设定因子间的依赖关系,不仅能够判别各因子之间的路径系数,还能对整体模型进行拟合和判断。文章首先介绍复方配伍的基本内容,然后阐述了应用结构方程(SEM)建模分析步骤,最后基于AMOS软件,以苓桂术甘汤为例展示其在复方配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渊源、现代药理、临床病例等方面介绍附子、半夏这一相反中药配伍应用情况,并总结二者配伍应用的理论基础、注意事项等内容。二者配伍应用时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不能单独联合应用,不能用生品,合理配伍,嘱患者观察用药后反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拓展了药物配伍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反佐"的起源、各医家不同观点及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阐述,为临床应用反佐配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连与牛黄是临床常见的清热泻火中药,二者配伍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是治疗火热病证的经典药对。自《华佗神方》一书首次记载黄连与牛黄药对以来,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妇、儿内外各科均能找到应用痕迹,其中以治疗心肝经火热证最为精湛,涌现了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丸和黄连丸等经典名方。从药对配伍的历史源流、机制和特征分析这3个角度,系统考察了黄连与牛黄药对的创制年代、临床应用主治、配伍剂量比例、中药基原、炮制方法、方剂剂型,勾画出黄连与牛黄药对配伍应用的全景图,为拓宽该药对的临床范围、新药开发和有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找到利胆作用的最佳比例.方法 给予大鼠柴胡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受试药物,连续给药10 d.手术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量.结果 各药对配伍给药组对大鼠的胆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组和配伍1∶1组胆汁分泌量最多,其次为1∶2组和2∶1组,单独柴胡组没出现明显的胆汁分泌量的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考察不同配伍对3项指标的影响,黄芩量高的配伍增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而柴胡量高的配伍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降低,柴胡和黄芩1∶2配伍组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黄芩组.结论 各给药组综合比较,适当的柴胡和黄芩配伍应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利胆作用,最佳配伍比例在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在中国的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疗效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方剂配伍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是中药安全、有效使用的主要方法,然而其机制并不明确。因此,采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技术,对中药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中药配伍减毒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降低体内毒性药物浓度,改变毒性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保护人体各系统功能等方面。作者拟对方剂配伍减毒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