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40例和Ⅱ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综合治疗,Ⅰ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Ⅱ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心功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Crouse斑块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Ⅰ组TC、LDL-C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MT、Crouse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Ⅰ组hsCRP、Crouse斑块积分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2,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调节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稳定斑块改善临床预后,但瑞舒伐他汀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并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3.
刘刚  籍振国  李海滨  刘超  姚丽  刘坤申 《中国药师》2007,10(12):1170-1173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48例冠心病病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1)组72例及强化降脂40mg·d~(-1)组76例,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采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观察CIMT及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强化降脂组,CIMT由用药前1.52±0.19mm,降至用药6个月时的1.42±0.20mm(P<0.05),较常规剂量组(1.52±0.19mm与1.51±0.19mm)有更显著的效果。两组FMD升高,TC、LDL-C水平降低(P<0.05),40mg组比10mg组更明显。结论: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冠心病患者CIMT,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制备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慢性肾衰竭组(模型组)、8mg.kg-1.d-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小剂量组)、16mg.kg-1.d-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剂量组)。大鼠阿托伐他汀灌胃8周后,取其外周血分离与培养EPCs,并检测EPCs数量及其增殖、黏附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及其增殖、黏附能力均下降(P<0.05)。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增加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改善外周血EPCs增殖、黏附能力(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EPCs的数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①血脂指标:观察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2.41±0.31 vs 3.42±0.58,1.26±0.32 vs 2.24±0.52,1.62±0.42 vs 2.55±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49±0.41 vs 1.17±0.22)mmol/L;②颈动脉内膜情况: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0.81±0.18 vs 1.22±0.22)mm,(21.55±3.13 vs 32.03±4.32)mm2],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5.26±0.69 vs 4.18±0.48)mm;③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组(D1-D0)/D0高于对照组(12.52±1.52 vs 6.32±1.14)%。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斑块面积和内膜中层厚度、改善内皮功能,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使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与抗氧化、抗心肌肥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神经激素内分泌激活、促进祖代细胞进入外周循环等有关。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5月-10月行择期PCI术患者共242例,随机将其分为他汀强化组122例和他汀常规组120例.2组均在水化基础上于PCI术前2d,每日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1次和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有3例(2.5%)发生CIN,常规组有7例(5.8%)发生C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前血BUN、Scr、Ccr、eGFR、β2-MG、CRP、IL-6、TNF-α、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血β2-MG、CRP、IL-6、TNF-α均较术前增高,且强化组低于常规组,Ccr、eGFR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行冠心病Ⅰ、Ⅱ级预防可减少25%-30%的心血管缺血事件。但其中部分患者伴有肝功能轻度异常。由于他汀类药物有损害肝脏的不良反应.导致其在临床应用中受限制,为此本文观察了我院2002年9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27例该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反应及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万巧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05-230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及心脏功能影响,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两组均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A组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总胆固醇( TC)、总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均显著降低,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血清NO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3、2.487、2.422、2.556、3.223、3.175、2.583、2.542、3.528、3.107、3.506、2.982,均P<0.05);A组TC、LDL-C和hs-CRP显著低于B组(t=2.327、2.228、2.328,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他汀均可以降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两者近期疗效相近,但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和减轻炎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是目前最常用的调血脂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对于不同的人群,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个体之间药动学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阿托伐他汀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上阿托伐他汀的个体化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烯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冠心病组服用多烯康12周后检测。结果研究表明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多烯康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烯康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这无论从动物实验、人体病理研究,还是从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干预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证实。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严格意义上的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表明,降脂治疗对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确立了降脂治疗作为冠心病防治的标准治疗。近年来又针对冠心病高危病人提出了强化降脂标准。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次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他汀类是目前最强效降低LDL-C、升高HDL-C的药物。冠心病病人应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争取更高的治疗达标率,减少冠心病事件和降低死亡率。但药物治疗需个体化,医生应按降脂强度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同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宜为追求降脂效果而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3.
何金波  焦俊芳  王超 《河北医药》2012,34(8):1130-113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每组60例,另6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多普勒超声测定3组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肱动脉充气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血管内径的变化。用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的数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胰岛素、HOMA-IR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2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59例冠心病合并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在入院前、用药6周及2年后测量患者内中膜最薄及最厚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最薄处与最厚处内中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治疗组患者内中膜最薄处与最厚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2年后,内中膜最薄处与最厚处均明显增厚(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有着明显的稳定斑块、减缓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 4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 ,硝酸异山梨酯组 (32例 )予硝酸异山梨酯 2 0mg ,iv ,gtt,qd ;复方丹参组 (32例 )予复方丹参 2 0mL ,iv ,gtt ,qd。均连续用药 4wk。结果 :硝酸异山梨酯组治疗后 6 酮前列腺素F1α(99± 6 9)ng·L- 1]、一氧化氮 [(134± 88) μmol·L- 1]均较治疗前 [(75± 5 8)ng·L- 1,(91± 85 ) μmol·L- 1]上升 ,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0 .6 4± 0 .2 7)×10 3AU·L- 1vs (0 .5 4± 0 .2 4 )× 10 3AU·L- 1]、凝血烷B2 [(111± 2 31)ng·L- 1vs (71± 14 6 )ng·L- 1]、内皮素 1[(98± 6 2 )ng·L- 1vs (80± 4 7)ng·L- 1],浓度均下降 (P <0 .0 5 ,P <0 .0 1)。复方丹参组无此变化 (P >0 .0 5 )。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可改善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5例无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全部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紧密联系,两者是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天1次,每晚服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天1次,每晚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内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应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前后血清B型尿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应用磷酸肌酸钠前后血清B型钠尿肽分别为(1.33±2.24)和(1.18±1.62)ng·mL-1(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值分别为(109.93±35.08)和(124.40±61.92)mL(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44.48±25.73)和(52.10±28.64)mL(P>0.05);射血分数分别为61.55%±9.07%和59.30%±4.97%(P>0.05);每搏输出量分别为(62.93±17.09)和(68.20±36.74)mL(P>0.05);乳酸脱氢酶分别为(284.97±379.52)和(185.96±89.89)U·L-1(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为(22.36±36.34)和(14.42±6.82)U·L-1(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5.00±12.37)和(23.58±9.11)U·L-1(P>0.05);肌酸磷酸激酶分别为(126.69±95.99)和(115.83±81.35)U·L-1(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丙丁酚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友  曹剑  范利  朱冰坡  刘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34-1736
目的观察丙丁酚(普罗布考)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检测35例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服用普罗布考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即内度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的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28例未接受调脂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接受普罗布考治疗的患者E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NO和FMD明显增加,NMD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普罗布考在降脂的同时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该作用独立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氨氯地平组(n=75,口服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替米沙坦组(n=75,口服替米沙坦80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共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IMT、hs-CRP及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12个月的IMT小于基础值(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12个月的hs-CRP及MMP-9均低于治疗前及氨氯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优于氨氯地平,其在降压达标基础上抑制炎症反应,延缓颈动脉内膜增厚进程,其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