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黑色素瘤是早期淋巴和血行转移恶性度极高的肿瘤。在日本全部恶性黑色素瘤中,头颈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占比例较高,它比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预后更差。因此,作者对关东地区6所癌瘤医院49例头颈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索瘤进行临床研究,并作文献复习。49例中,口腔25例、鼻腔19例、副鼻窦5例。年龄22~88岁(平均60.1岁),60岁左右为好发年龄。性别:男27例,女22例(男:女=1.23∶1),男性多见。口腔原发恶性黑色素  相似文献   

2.
恶性黑色素瘤属于易复发和高转移率的恶性肿瘤。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具有统一独立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不同,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一直沿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TNM分期。但头颈部黏膜在组织学结构上与皮肤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应该具有一套独立的分期体系,以利于临床上进行诊治和判断预后。下面就口腔、鼻腔和副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分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提要: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易转移、预后较差的特点。由于病例数稀少,临床及随访资料匮乏,并且缺少通行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分期分级标准。因此,对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还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等方面来概述口腔黏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口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据文献报道,发病率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0.2~0.8%。1975~1987年我院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并有颈淋巴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是令人失望的,即使局部病变已被控制,而生存率仍只有20—25%,究其失败原因,显然是因为隐匿性转移超过了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因此,应主动地用一些全身辅助疗法来提高生存率。卡介苗曾报道用于动物实验和人体证明是有效的免疫剂,作者应用卡介苗对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辅助治疗,认为可减少复发率或延迟其复发期。作者(1971—1975)共观察69例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溜,其中62例原发灶侵犯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黑变病色素痣的关系及治疗与预后做了详细叙述。认为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度极高的肿瘤,早期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与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7.
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收集山东省济南市5所医院收治的23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资料,重点对手术治疗后3年生存率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指出: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有无破溃及原发部位是影响生存率的相对独立因素;单纯手术治疗并非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最佳措施.该文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提出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口腔部位的原发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占所有报告过的恶性黑色素瘤的0.4—1.3%。根据Chaudhry等的报告,口腔黑色素瘤好发于男性,男性发病约为女性的两倍。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男女性罹患率一样。口腔黑色素瘤的最好发部位是腭部及牙龈。发病年龄平均为50.5岁,30岁以上者约占90%。  相似文献   

9.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原发于舌部恶性黑色素瘤较为罕见,该文报告了1例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2年出现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探讨了其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生在躯干、四肢、颈项部、颌面部、头部的皮肤及眼外粘膜、口腔的粘膜,而原发在腮腺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腮腺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如下:患者于××,女,65岁,农民.住院号:200396.患者因左侧腮腺区无痛性...  相似文献   

11.
头颈黏膜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国内首个头颈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经过6年多的推广应用, HNMM临床诊治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黏膜黑色素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HNMM的诊治与预后在近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对此,专家组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差异明显,临床亟须符合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的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MM)的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让共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专家组聚焦 OMM,深入讨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医学,完成专家共识的制定。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本共识可作为OMM临床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汪文君  刘向辉 《口腔医学》2014,34(3):225-227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黏膜肿瘤,病人发生转移后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很难达到有效治疗。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诞生了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特异性强,不良反应较轻,发展前景广阔。文章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常见于皮肤和粘膜.偶有骨内发生的报道,但原发于颌骨内的恶黑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头颈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欧美发达地区低,2009年上海市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约为0.42/1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人数众多.2009年、2011年已经发布了2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主要针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在我国,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对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较少.而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和预后与皮肤黑色素瘤有许多不同.因此,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实践共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头颈部是黏膜黑色素瘤的高发部位,该病侵袭性强,易发生区域和远处转移,预后很差,临床治疗有很大的难度。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综合序列治疗方法已经形成,治疗效果有所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肿瘤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是小分子抑制剂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发展,打开了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突破口。目前,口腔颌面-头颈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已向个体化治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口腔颌面皮肤黏膜常见的恶性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构成口腔、下咽和颈段食道癌的主体,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生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为以手术根治性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而基底细胞癌则以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案,恶性黑色素瘤则行冷冻、免疫、化疗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由于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广泛根治性切除、及切除后组织器官的重建整复取决于全身情况.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缺损时,必需头颈部制动7~10天,老年人卧床不动易带来四肢关节僵直,四肢静脉回流缓慢致深静脉血栓形成,需加强四肢的被动活动.受老年全身情况的限制,姑息保守治疗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建议用brachytherapy和缓释库化疗等,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致主编信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其恶性程度位居头颈肿瘤之首,东亚洲人群高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上时有误诊、误治,或者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目前国内外尚无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有鉴于此,为了让共识有的放矢、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实践,由郭伟教授领衔24名专家源于整合医学理念,聚焦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医学循证,并深入讨论与斟酌编写《中国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包括鼻咽癌7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4例和口腔各部位不同分化的鳞状细胞癌5例在内的16例肿瘤的原发灶和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BER1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旨在揭示头颈部转移性癌中EBV阳性表达在判断其原发肿瘤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表明:在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中发现非角化型的癌并伴有EBER1阳性者,可提示其原发灶可能来自于鼻咽癌和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单纯手术治疗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30例,男141例,女89例.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87例;Ⅲ期,109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筛选,Kaplan-Meier法进行影响因素及生存率的分析.Log rank法比较不同生存分布的差异.结果: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有无溃破及原发部位是影响生存率的相对独立因素,其P值与RR值依次分别为:P<0.001、1.868,P<0.001、1.685,P<0.001、1.411,P=0.008、0.747.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统计学差异明显.资料未显示年龄(P=0.136)、性别(P=0.721)及所用手术方法(P=0.944)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影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与皮肤部位发病者类似.各因素间无明显相互作用.单纯手术治疗并非最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治疗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文章结合临床病例对颌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