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者于移植后第4天移植血管血栓形成,急诊置管溶栓后血栓溶解,随访3年复查彩超或CTA证实移植血管血运良好。5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除4例高龄患者于术后1年后截肢外,其余患者下肢疼痛明显减轻。踝肱平均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前臂血管耗竭.采用前臂"U"型或桡侧直行皮下隧道,于下肢取适当长度大隐静脉行预扩张,两端修剪成斜面,远心端与腕部桡动脉或肘部肱动脉行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3.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的手术疗效及自体静脉移植物的近、远期通畅率。结果87例患者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消失,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消失,皮肤温度变暖,溃疡趋于愈合,踝肱指数均值术前0.38±0.11,术后升为0.85±0.1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6%(87/90)。术后7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自体移植静脉血管术后1、2、3年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4.9%、80.0%和60.7%。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具有取材简便、组织相容性好以及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经验。方法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96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结果大隐静脉移植2~18 cm。96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中,3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截肢,91例肢体保留。91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91例肢体血液循环正常,84例功能恢复正常,5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等功能障碍,2例肘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保存肢体至关重要。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手术方便,成本低,血管吻合通畅率高,治疗效果好,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5.
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特别是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患、颈内动脉疾患以及冠状动脉疾患等的旁路移植或置换术中,需要应用小口径(指口径小于5mm)的动脉血管代用品。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与各种人造血管相比较,自体大隐静脉已被公认为首选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旁路血管移植材料以自体大隐静脉为最好.静脉和动脉血流方向相反,而且有瓣膜阻止血流由口径较粗的静脉近端倒流至口径较细的远端.因此,用大隐静脉作动脉旁路移植材料时,必须将它全部游离出来,结扎所有属支,切断远近端后反转,即静脉近端吻合于远端动脉,静脉远端吻合于近端动脉.这种反转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已应用40年。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损伤中,部分病例由于损伤范围较广,血管缺损较长,直接修补或吻合比较困难。在此种情况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有助于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对减少残废有重要价值。我院自1979年以来,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主要动脉损伤共13例。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 一般在非受伤侧下肢获取被移植的大隐静脉。于大腿上部作纵行切口,显露大隐静脉上段,选择分肢少的一段静脉,结扎和切断其各分枝。根据静脉缺损长度决定所需静脉的长度,取下的静脉段,高压注入生理盐水,使血管管腔适当扩张,将大隐静脉方向倒置后,移植到缺损处行两断端吻合。吻合时局部以稀释肝素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复合血管序贯式下肢动脉旁路术和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血管(25例)及倒置自体大隐静脉(16例)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1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血管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静脉组合而成。人工血管近心端与股总动脉吻合,远端与孤立腘动脉吻合;自体静脉从PTFE血管远端发出并与小腿的胫或腓动脉吻合。倒置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采用同侧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比较两者血管桥的累积通畅率和保肢率。结果平均随访18.7个月。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4)岁。FontaineⅢ级23例,FontaineⅣ级18例。复合血管组中自体静脉远端吻合口止于胫前动脉5例,胫后动脉14例,腓动脉6例;倒置大隐静脉移植组中10例吻合口止于胫后动脉,3例腓动脉,3例胫前动脉。复合血管组踝肱指数术前为0.24±0.14,术后为0.68±0.22(P=0.000)。倒置大隐静脉组平均踝肱指数术前为0.24±0.14,术后为0.68±0.22(P=0.000)。复合血管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78%,72%,6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3%,76%,6...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诊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Qu M  Yu Y  Zhang P  Jiang M  Xue L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44-46
目的 寻找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最佳环包材料,了解彩超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和Guo静脉膜功能。方法 (1)观察30条实验犬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膜包窄术的效果;(2)对78例彩超与经Guo静脉插管造影结果对比;(3)观察正常人与患者Guo静脉瓣膜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逐渐挛缩呈纤维化瘢痕增生,而膨胀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变化;彩超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瓣膜环包术环包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环包术最环包材料。方法 将自体大隐静脉,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分组环包于犬股静脉上,术后不同时期观察长,宽及厚度变化。结果 自体大隐静脉和阔筋膜逐渐挛缩呈纤维化瘢痕增生,3个月出现显著挛缩,6 ̄12个月最显著,而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片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以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片作环包材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血管外膜损伤对静脉移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 1969年Favaloro[1] 首先报道自体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 (CABG)以来 ,大隐静脉已成为自体静脉移植物的首选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植物。但无论是CABG还是下肢动脉旁路术 ,其闭塞率均较高 ,1年内 15 %~ 3 0 %的移植物发生闭塞 ,10年内约 5 0 %的移植物发生闭塞。现已明确血管损伤是静脉移植物闭塞的主要原因 ,而血管外膜的损伤对静脉移植物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 ,“无创外科技术”获取静脉移植物也有了较大发展。一、静脉移植物闭塞的病理生理大隐静脉移植后 1个月内的早期失败率达 18%以上 ,1年内达 3 0 %以上 ,之后每年闭塞…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环包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瓣膜包窄术,常用的环包材料为自体大隐静脉、自体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我们对上述3种环包材料分组进行了实验观察。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取体重25~30kg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3组,自体大隐...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检测与修复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寻找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最佳环包材料,了解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和月国静脉瓣膜功能。方法观察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效果;彩色超声多普勒与经月国静脉插管造影结果对比;月国静脉瓣膜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片逐渐挛缩呈纤维化瘢痕增生,而人造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变化;彩色超声多普勒与经月国静脉插管造影检测下肢深静脉功能比较,前者与后者的符合率为91.86%;屏气时股、月国静脉瓣膜同时关闭,小腿三头肌收缩时月国静脉瓣膜开放程度明显大于股静脉瓣膜。结论以人造血管作环包材料效果最好;彩色超声多普勒以其无创性成为重要的检测手段;月国静脉瓣膜是保护小腿深静脉功能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缩小股动脉搭桥术的手术切口。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半闭式小切口取得大隐静脉后,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共18例。术后切口均获一期愈合。经6月~4年随访(平均26月),15例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因远端输出道血管不佳,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6,术后为076,平均提高030,证实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果表明,在作股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时,使用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可使手术切口缩小,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的效果,采用自体头静脉或Goretex人造血管,在大隐静脉与患肢股动脉或髂外动脉之间搭桥,治疗89例127侧下肢严重缺血症患者。结果表明,术后下肢缺血性疼痛消失,皮肤温度及颜色恢复正常,足趾及跖部创面愈合,多普勒超声探测及动脉造影提示患足血供良好。认为,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搭桥术不影响静脉血回流,方法简便,效果良好;使用血管搭桥可使这一术式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6例(26条患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在DSA导管引导下对患肢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患者均在DSA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26.5ml泡沫硬化剂。24例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即可见反流消失。治疗2周及3个月后随诊下肢静脉超声示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患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大隐静脉走形迂曲、扩张、畸形静脉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DSA导管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但其远期效果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血管移植旁路术进行动脉重建。自体大隐静脉是较常用的旁路材料,主要用于腹股沟以远的动脉重建。由于其取材上的独特优势,在人造材料研制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已成为评价其他材料疗效的标准。最早的自体静脉移植试验是由Gluck在1894年报告的,但公认的最早研究为190 6年Carrel和Guthrie成功地用犬的静脉代替颈总动脉和股动脉。190 7年,Lexer在切除1例腋动脉巨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后,用一段10cm大隐静脉作旁路术,虽然病人术后5d死于并发症,但在尸检时发现移植静脉仍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市中医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确诊为ASO且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是否发生闭塞分为未闭塞组(A组)与闭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移植血管直径、术前及术后踝肱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闭塞组患者39例,未闭塞组患者73例。两组手术时长、术前ABI及术后即刻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下肢动脉转流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影响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术前流出道的评估和术式的选择有利于维持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9.
自1947年 Kunlin 首次报道应用自体静脉移植治疗股一腘动脉阻塞以来,证明在作股一腘动脉重建术时以采用大隐静脉疗效最佳,但是对于不具备合适隐静脉的病人,必须选择其它方法。1977年~1982年,作者采用人体脐静脉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而无合适隐静脉的病人,112例均行股一腘及股一远侧动脉重建术。103例应用单侧脐静脉移植,9例应用双侧脐静脉移植。49%的病人曾施行过肢体动脉重建术。其中半数为股—膝上腘动脉重建术,1/3为股—腘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腘-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腘-股)ASO患者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观察组实施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经彩超或CTA复查,观察组患者血管血运及VAS评分和ABI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和PTA治疗下肢(腘-股)ASO,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院的条件和术者的手术经验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