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市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及饮用水卫生质量,探讨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为改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4年昆明市14县(市)区水利部门提供的农村饮水现状资抖及水质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68.03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5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134.68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4.49%。集中式供水的为203.2289万人,分散式供水有89.8521万人,无设施供水的有29.2511万人。饮用水量不达标35.26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1.65%;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33.134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0.95%;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21.11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97%。饮用不达标水质为45.8018人.占农村人口的15.13%。结论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随农村改水工程的推进。农村饮用水供水方式发生较大转变,乡镇、村级小型简易水厂的供水成为新的主要供水模式,在保证供水的同时,加强对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及管理,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改善饮水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方法采取按比例分层随机方式选取20个县、每个县随机选择10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开展现场调查和水样采样检测。结果调查县农村居民使用集中式供水人口占26.74%,分散式供水占73.26%,饮用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为40%,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50.60%,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32.20%。卫生厕所占总户厕的26.17%;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分别占垃圾总量的19.21%和80.79%,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占60.70%。结论农村饮水供水方式和饮用水水质亟待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低,垃圾及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崇左市江州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江州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状况进行普查和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为42.63%,其中水质不达标的饮水人口占57.65%;自来水普及率为68.84%.无净化设施的集中式供水人口占80.17%;抽检水样细菌总数超标占23.07%。结论:江州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需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农村饮水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查明10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饮水砷污染状况,为农村预防水性砷中毒和饮水改善规划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10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的“社区饮水砷监测系统”是在现有“全国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基础上增加监测指标砷,通过合理布置监测点对饮水水源类型和供水方式等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饮水水质。结果 72个监测县共设726个监测点,除安徽、河南和山东没有检测出高砷水样(≥0.05mg/L)外,其他省区都检出了高砷水样;除安徽省没有氟化物含量超标水样外,其他省区均有氟化物含量超过一级标准(1.0mg/L)的水样。高砷高氟水样分布呈比较明显的地区性。调查覆盖人口2967.2万,其中饮用地面水的人口数为362.9万。占12.23%;饮用地下水人口为2604.3万,占87.77%。其中深井水饮用人口为1841.7万,占62.07%。调查覆盖人口中,饮用集中式供水人口为1114.1万,占调查覆盖人数的40.82%;分散式供水人口为1615.1万,占调查覆盖人口数的59.18%。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和抽样监测基本掌握了10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饮水砷污染现状,对促进农村饮水改善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表明在这些地区进一步开展适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象山农村二次改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制定新农村建设饮用水安全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象山县水利等部门的农村改水现状资料和卫生部门的饮用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7年以来,全县经过改水工程建立自来水厂(站)335个,覆盖461个行政村,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8.1%。在105个经二次改水的农村水站中,有固定消毒设施,日常开展饮水消毒的占8.57%,农村水站与所在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合格率分别为66.66%和43。81%。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合格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单项指标合格率均高于村水站相应指标合格率,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改水工程需与饮用水综合管理相配套,建立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是实现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2006年潍坊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进一步做好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法]2006年3~5月,对潍坊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状况进行普查和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全市农村人口603.78万人,饮水不安全的占47.72%;4项供水指标不达标的372.11万人(占61.63%),其中水质不达标的占78.56%,水量不达标的占7.55%,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占8.74%,保证率不达标的占5.15%。抽查680个集中式供水工程,67.79%无净水设备直接供水。抽检水样2416份,合格率为47.19%。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68.2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8.94%(P〈0.01);地下水合格率为59.67%,地表水合格率为26.56%(P〈O.01);深层地下水合格率为74.06%,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48.34%(P〈0.01)。抽检水样细菌总数、色度、浑浊度、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氯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6.49%、21.48%、16.68%、15.60%、15.36%、15.12%、12.29%。[结论]潍坊市农村饮用不安全水人口较多,水质检测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农村饮水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岚  陈亚妍 《卫生研究》1997,26(1):30-32
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个县进行农村饮水卫生监测,监测区总人口为8939万人。其中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占69.6%,集中式供水的人口占47.1%。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分级,饮用不合格水的人口占42.7%。12项监测指标中,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总大肠菌群超过3个/L的供水人口占51.8%;细菌总数超过1×105个/L(100个/ml)的供水人口占39.1%。有机污染普遍存在,饮水耗氧量超过3mg/L的供水人口占21.5%。部分地区氟化物含量过高,天津市所辖农村饮用氟化物大于1.0mg/L水的人口比例超过70%。  相似文献   

8.
2005年广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1—4月,采用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村为单位调查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的基本情况、自来水的普及率和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的分布、类型、取水方式、水源污染的状况、水质状况及覆盖人口等。分别于2005年7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由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GB/T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不同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验。按照《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自治区级专家组统一对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广西农村总人口为4142.40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为1385.8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3.45%;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为2756.5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6.55%。广西农村地区有覆盖人口200人以上或日供水量20t以上的乡镇级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14260处,总覆盖人口为1385.81万人,占广西农村人口的33.45%。乡村两级集中式供水工程中有净水设施的1157处,占8.11%;无净水设施(无净化、消毒等设施)的13...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建立农村供水的基本背景资料,为今后农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和成都市编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规划设计的调查表要求,对农村供水情况进行普查,供水水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监测的方法进行。结果:全市农村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占46.29%,在不安全供水中,水质不达标的饮水人口构成占76.7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9.1%,分散式供水占农村总人口80.88%;监测海洋权产中存在的水质问题是:色度、浑浊度、铁、锰、总硬度、细菌学指标等不同程度超过“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中三级水质的要求,并且水质不合格的趋势是山区、丘陵地区高于平原地区,流域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集中供水工程中,有44.98%的小水厂无任何净水设备而直接供水。结论:成都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成都平坝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较丰富,但由于地质构成的影响,使地下水铁、锰超标明显,严重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应对目前运行的农村小型供水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选择以集中供水管网不断延伸扩大供水范围的形式对平坝和浅丘区进行供水,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防护和饮水的净化消毒,依托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能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网络,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杨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57-957,963
[目的]了解十堰市农村饮水卫生现状。[方法]对十堰市5县1市2个区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调查,每个县市区选择10个采样点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结果]集中式供水人口837592,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1.35%,分散武供水人1833763,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8.65%。在采样监测的86份水样中,细菌学指标均合格的样品有27份,合格率29.07%,感官性状指标合格50份,合格率58.14%;一般化学指标合格77份,合格率89.53%,毒理学指标合格68份,合格率79.07%。[结论]我市农村饮用主要卫生问题是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同时还存在着高氟水区。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成都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方法按照相关调查表要求,对农村供水情况进行普查,供水水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监测。结果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为46.29%,水质不达标的饮水人口占76.7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9.12%;集中供水工程中,有44.98%的小水厂无任何净水设备而直接供水。结论成都市农村目前饮用不安全卫生水的入口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对农村小型供水工程实施技术改造,依托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能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网络,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合肥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农村饮水卫生现状。方法 选择合肥三县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调查,每个县设30个采样点,按丰水期和枯水期,共采集水样180份进行水质分析,并对水源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 集中式供水人口占三县农村总人口的8.88%,分散式供水人口中99.90%以地下水为水源水,其中82.07%人口饮用浅层地下水。分散式供水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16.1%和17.8%。结论 被调查的三个县大部分农民还未饮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是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3.
我区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有3/4的旱作中低产田亟待改造,1亿多亩缺水草场有待开发,114万人、1045万头(只)牲畜饮水和200多万人口的防病改水问题尚未解决,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面临严重问题。1农牧区改水工作现状分析1.1全区改水及受益情况截止1995年底,全区农牧区改水受益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数的62.69%,排在全国第25位;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24.05%,居全国第27位;“八五”期间用于农村改水投资金额居全国第23位,而同期我区农牧民人均收人居全国第19位。1996年全区共有农牧业人口1541.30万人,农牧区改水累计受益人口为…  相似文献   

14.
陈喆霄 《职业与健康》2013,(24):3245-3248
目的了解宝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策略与措施。方法对宝鸡市10个县区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调查,并对抽取的22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水质监测评价。结果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和分散式供水人口分别占85.11%和14.89%;集中式供水点1265处,分散式供水点273处;采集枯水期、丰水期出厂水及末梢水共900份水样进行检测,总合格率为72.33%,枯水期水质合格率为78.22%,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为6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表水合格率为49.32%,地下水合格率为76,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净化处理情况,完全处理水质合格率为80.43%,未全处理水质合格率为71.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宝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防护较差,微生物污染较重,要增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配备水净化消毒设施,加强水源保护,加强供水管理和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质量,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保护农村群众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农村水质监测方案,选取全省农村水质监测40个县的农村饮水监测点调查。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结果40个县中,有80.75%的人饮用分散式供水,其中的81.03%饮用地下水,并以机械取水为主的占49.23%;19.25%饮用集中式供水,有64.56%饮用地面水。在调查6059个集中式供水水厂中,有73.18%的水厂饮水未经净化消毒处理,部分消毒处理的只占5.2%;756份水样检测,有55%合格,检测的13项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71.5%,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饮水存在微生物超标,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政府应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重庆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探讨解决办法,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保障农村群众健康。方法统一制作调查表,对重庆市辖区范围内的乡镇、村及以下收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重庆市39个区县(自治县)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共3098家,供水人口共982.34万,其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集中式供水单位有559家,占调查总数的18.04%;从业人员4412,持健康证明2278人,持证率为51.63%。2009—2012年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71.11%、72.41%、71.77%、60.16%。结论重庆市乡镇水厂、村及其以下级别的供水单位卫生现状严峻,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与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广东省韶关市农村饮用水供水情况及水质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12年韶关市农村水质监测网报资料,对供水情况及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农村共有2 218个集中式供水设施,覆盖人口165.47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6.44%.集中式供水设施中采用完全处理工艺的仅占0.90%,采用沉淀过滤处理工艺的占42.88%,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的占55.00%.全市农村共有分散式供水点29 775个,覆盖人口83.60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3.56%,分散式供水以浅井水为主要水源,占总数的71.86%.全年监测水样1 254份,总合格率为43.94%,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46.82%和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4,P<0.05).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指标依次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浊度、菌落总数、pH值,合格率分别为:52.79%、54.21%、82.77%、89.55%和92.98%.结论 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分散式供水人口比例仍较高,水质合格率仍偏低,其中微生物超标是导致水质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需继续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质处理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西省1451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进行监测,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进行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共采集水样5804份。结果25个县农村总人口956.12万人,自来水人口覆盖率为23.92%;分散式供水饮用水人口占76.08%,水质经完全处理和部分处理的占59.61%,未处理的占40.39%(586/1451)。经消毒处理的工程仅占工程总量的20.26%(294/1451)。地下水占74.64%,地面水占25.36%,18项监测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是总大肠茵群(出厂水合格率为44.69%,末梢水为40.32%),其次是菌落总数(出厂水合格率为82.84%,末梢水为76.81%)。出厂水综合评价总合格率为36.15%,末梢水综合评价总合格率为31,74%,出厂水合格率高于末梢水。其中,地面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高于地下水。结论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以微生物指标超标率最高,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滦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与水质卫生现状,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滦南县居民供水方式、水源类型、覆盖人口、供水能力等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3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为重点调查对象.每调查点按丰水期、枯水期分别采样1次.结果 共监测水样120份,合格97份,合格率80.8%.丰水期与枯水期监测结果的合格率分别是70.0%、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较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全县监测人口共39719人,饮用不合格生活饮用水共17 130人,占监测总人口的43.1%,高于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34.3%).结论 滦南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微生物污染是滦南县农村饮水的主要卫生问题,除应加强对水源的防护与水质的净化消毒处理外,加强丰水期微生物指标的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了金华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1999年饮用集中式供水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中饮用完全处理集中式供水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15%,全县8.96%的人口饮用非集中式供水,在所监测的464份水样中,总硬度等11个项目全部全格的仅占8.15%,理化指标全部合格占26.08%,细菌学指标全部全格的占14.22%,提示我具农村饮用水状况不容乐观,仍应努力提高各极水厂的卫生管理和水处理能力及水源环境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