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晓敏 《海峡药学》2012,24(2):110-111
目的 探讨儿童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4月应用青霉素治疗890例患儿青霉素过敏试验资料.结果 890例患儿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760例,阳性60例,70例患儿局部阳性反应进行密切观察,40min后40例转为阴性,剩余30例经换生理盐水消毒,并做盐水对照试验,结果有25例转为阴性,其余5例为阳性,假阳性65例的患儿给予青霉素治疗,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 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较高,与皮试液、皮试操作方法、年龄与皮肤特点、疾病及药物因素、护士心理因素及判断标准素有关,护士应要更高的责任心,操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把握青霉素皮试中的各个环节,必要时做盐水对照试验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差异。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试阴性,注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为3%,对照组患者皮试阴性,注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为1%。结论快速皮试仪与传统皮内注射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比较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但皮试的准确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程蕊 《黑龙江医药》2002,15(2):130-130
青霉素类药物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副作用小,毒性低,故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发生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约在5%~10%,主要表现为皮疹,血清型反应,循环衰竭,喉头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发生凶险,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基础护理学》上规定: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的结果阴性者方可给药。过敏试验的方法有: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皮试仪)。也有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血清BP,特异性lgE,lgG,lgc的测定等”,由于条件限制国内临床常用皮内  相似文献   

4.
通常,大家对于青霉素需要做皮试已很熟悉,但是对于其他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试却了解甚少。那么还有哪些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试呢?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避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相关机构规定了,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结果为阴性的药物可以给患者使用,皮试结果为阳性的药物则禁止给患者使用。这些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被称为皮试药物。  相似文献   

5.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药物过敏试验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是清开灵水针注射剂改变剂型而来,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过敏反应.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I、Ⅱ期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采用了皮内过敏试验法,Ⅱ期临床对照组用清开灵注射液(水针).结果显示Ⅰ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38例中,出现皮试阳性2例,皮试阳性率为5.26%.Ⅱ期临床试验中,粉针组132例,皮试阳性4例,皮试阳性率3.03%.水针组132例,皮试阳性10例,皮试阳性率7.58%.两者比较P=0.08.皮试阴性者参加临床试验,但两组仍有1例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43%.表明过敏试验对减少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关青霉素皮试假阳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副作用低、剂量选择幅度大、价格低廉,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中常作为首选药物。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在使用前,临床常行皮内注射过敏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但据权威资料统计,其假阳性率高达1.5%~3.7%犤1犦,严重影响了青霉素敏感菌群感染病人的正常使用。有人曾选出皮肤潮红为青霉素皮试阳性,而改用其它抗生素疗效不佳的100例儿童患者,再次谨慎做了青霉素皮试液与生理盐水皮试对照,结果仅2例呈阳性反应,其余98例均给予了青霉素治疗而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犤2犦。…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试验之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病人不同时期的皮试结果不同,近年总的趋势是阳性率增高,使部分患者失去了应用青霉素的机会。有时我们给部分阳性病人重复试验,结果为阴性,就是可疑阳性病人我们给予青霉素后也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充分说明了我们对青霉素皮试结果判定不准确。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观  相似文献   

8.
胡述彬  张琳 《医药导报》2004,23(8):0600-0601
目的:探讨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0例既往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的小儿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39例(97.5%),皮试阳性者1例(2.5%),无变态反应性休克发生。结论: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较多,在皮试中不可轻易做出青霉素过敏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及诊断的新近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青霉素抗原决定簇有多样性,包括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侧链抗原决定簇以及由β-内酰胺环与侧链结合而成等。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核特异性抗体和侧链特异性抗体等,有的可识别母核结构,有的仅识别侧链结构,亦即青霉素类抗生素间可存在完全交叉过敏反应,也可存在部分交叉、甚至无交叉过敏反应。对过敏患者可根据药物结构尤其是侧链结构恰当选择本类药物。T细胞在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过敏患者体内存在2种T细胞系,一种对识别的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另一种选择性较差,可识别多种药物。药物特异性T细胞主要识别青霉素类的侧链和双环结构,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参与并调节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诊断仍以皮试为主,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增加皮试剂的成分可提高其敏感性。体外检测有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等,以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应用较多,以上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操作过程复杂,临床难以完全取代皮试,可与皮试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皮试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未干的乙醇可随针孔进入皮内,使皮丘增大发红。对10例基层卫生所判为皮试"阳性"的患者,谨慎重做皮试,仅1例阳性。青霉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及注射用水后致敏物质会增加,青霉素皮试液及注射液配置后久置及环境温度增高时致敏物质亦增加,故应随配随用。青霉素不宜局部用药。应警惕皮试期间与用药后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出现后应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 1 50 0例青霉素皮试患儿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皮试阴性者占 85 8% ,阳性者占 6 2 % ,假阳性者占 8%。现就假阳性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0例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中男 64例 ,女 56例 ;年龄 1个月至 3岁 88例 ,3~ 1 4岁 32例。其中第一次使用青霉素阳性者 30例 (2 5 % ) ,有青霉素阳性史而从未使用者 36例 (30 % ) ,曾经使用过青霉素无过敏反应、皮试结果阴阳性交替者 54例 (45 % )。1 2 假阳性结果的验证 上述病例均重复进行试验 ,重复试验阴性者 ,在严密观察下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无过敏反应者即肯定青霉素…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皮内试验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价格低廉,但是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占全部药物过敏反应的20%~28.8%[1]。《基础护理学》上规定: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但皮内试验时患者局部疼痛明显,个别患者因不能忍受而拒绝使用青霉素。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改变皮试的部位、进针方向及皮肤消毒剂种类的方法,明显减轻了局部疼痛、减少了针眼出血、同时防止了假阳性的发生。提高了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03年3~12月在妇科住院患者150例,其中子宫肌瘤96例,卵巢囊肿54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护理角度上对皮试及应用中若干问题探讨如下。 1 皮试 青霉素药物是临床上引起过敏反应最主要的一类药物。占全部药物过敏反应的20%~28.8%,据1968~1977年WHO报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7%~10%,过敏休克发生率为0.004%~0.015%。在青霉素治疗病人中,每百万人有15~20人死于过敏休克。 1.1 皮试的方法:包括划痕试验和皮内试验两种。一般病人只做皮内试验,对某些特殊病人,应先划痕试验,如阴性反应,方能进行皮内试验。 国内目前有采用离子导入法的快速试敏仪,将试液(1万U/ml)1滴滴到负极方形头纱布上,不需刺破皮肤,无痛。10′观察反应,安全、快速、简便。其效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液的配制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加 ,过敏反应也呈上升趋势。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 ( 10~ 30 ) %对头孢菌素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因此建议使用头孢菌素前用本品做过敏试验 ,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但皮试液浓度目前国内尚无明确规定 ,文献认为[1] ,皮试液参考浓度为 30 0 μg·ml-1,但各单位执行均不相同 ,金岩[2 ] 报道先锋霉素V号皮试液浓度为 6 0 μg·ml-1。我院制定了头孢菌素过敏试验皮试液浓度及方法 ,认为与文献规定的头孢菌素皮试液参考浓度相近 ,经临床应用多年 ,皮试阴性者 ,无 1例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建儿 《海峡药学》2010,22(2):149-150
目的探讨婴幼儿青霉素试验假阳性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520例婴幼儿青霉素试验临床资料。结果皮试结果阴性438例,阳性12例,可疑70例;70例可疑病例经用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其中58例假阳性,对被判断为假阳给予青霉素治疗使用青霉素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青霉素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与小儿表皮特征、皮肤消毒剂、疾病本身、心理因素及判断标准等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熟悉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注射青霉素前,都应该做皮试(划痕试验或皮内试验)。但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时,却很少有人会做皮试,因此引起过敏反应的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 ,过敏反应也有上升的趋势。对青霉素类过敏者约有 10 - 30 %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目前有许多医院应用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时都用青霉素作皮内试验 ,皮试结果阴性即直接应用该类药物 ,在应用青霉素治疗的过程中 ,如加用或换用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时均不另作使用品的皮内试验。由于皮试引发的许多严重问题 ,我们对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取代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内试验的做法提出置疑 ,建议应以所用抗生素本品制备皮试液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同时 ,保留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皮试原则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CBI)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使用CBI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既往过敏史、CBI皮试情况和结果、过敏情况。根据研究目的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比较3大组别((1)皮试阴性组和未皮试组;(2)既往有过敏史组和既往无过敏史组;(3)既往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和既往非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使用CBI后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纳入病例7 771例,共用5种CBI,皮试率81.09%(6 302/7 771)。皮试阳性率0.11%(7/6 302),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或过敏患者皮试阳性率85.71%(6/7)。过敏20例(17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3例为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均为皮疹和瘙痒,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后期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患者中既往有过敏史患者8例(含青霉素、头孢过敏5例);皮试阴性组过敏率0.25%(16/6 295),未皮试组过敏率0.27%(4/1 469),2组过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过敏史组过...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等抗生索在使用前应作过敏试验,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最主要措施.为促进抗生素在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同时避免传统皮试、皮内注射法引起的疼痛,我科2009年3~5月应用华康YLM-Ⅱ型快速皮试仪对542例患者进行临床验证,并与传统皮内注射试验54例对照,以比较2种皮试法的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20.
防止青霉素缓发型过敏反应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缓发型过敏反应是指少数病人在青霉素皮试阴性,而使用青霉素20分钟至24小时后出现的过敏反应。1 特殊病例:患者男性,28岁。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遵医嘱:0.9%氢化钠500毫升,青霉素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静滴前肌注射80万单位观察,20分钟后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头晕,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