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IL-8含量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 (UC)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本次实验笔者从检测UC模型鼠血清和结肠IL -8含量变化入手 ,观察了温下法和温涩法各自的代表方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对模型鼠IL -8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结肠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变化情况 ,探讨了两法的可能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药品和试剂  2 ,4,6-三硝基苯磺酸 (TNBS)为Sig ma公司产品。中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药房提供 ,组方在古文献记载基础上略改动。温脾汤 :大黄 6g ,附子 10g ,干姜 10 g ,党参 10g ,甘草 3g。真人养脏汤 :党参 10 g ,…  相似文献   

2.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TNBS/乙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灌喂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进行实验性治疗,然后于1周、2周、4周三个时间点测定结肠EGF含量变化.结果:温脾汤组结肠EGF在UC整个病种中呈上升趋势,而真人养脏汤组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甚至在UC早期低于正常水平.结论:温脾汤能更好地促进EGF含量的增加,即温下法比温涩法能更好地通过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减轻UC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相似文献   

3.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下法和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TNBS/乙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灌胃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进行实验性治疗,然后于1、2、4周3个时间点测定TNF-α和IL-8在血清和结肠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温脾汤组在UC1、2周能够更好地降低TNF-α、IL-8表达,真人养脏汤组在UC4周时能更好地减少TNF-α表达.结论:温下法的代表方剂温脾汤对溃结模型的急性期有较好疗效,而温涩法的代表方剂真人养脏汤能够改善恢复期溃结模型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修复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1个月前后温下组(29例)、温涩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患者结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结肠组织EGF的变化。结果:温涩法与温下法都能较好地促进结肠EGF表达,而温涩法疗效更优,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温下法与温涩法能够增加UC患者体内EGF的含量,进而可能通过EGF对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而温涩法作用优于温下法,表明温涩法在促进损伤修复方面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5.
丹参素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细胞因子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Wistar鼠分成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各10只。用5%乙酸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结肠灌注制备UC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西药组每天灌服丹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1次,每次2mL,3周后处死。按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中、西药物组TNF—α和IL—1β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素可以显著降低UC大鼠TNF—α和IL—1β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用5%TNBS/无水乙醇保留灌肠3天复制UC模型,造模后分别用蒸馏水、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和乌梅丸颗粒剂灌胃干预10天,测量称取大鼠结肠长度、湿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OD、GSH-px、MD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湿重明显增加(P0.01),长度明显缩短(P0.01);血清及结肠组织SOD、GSH-px明显降低(P0.01),MD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美沙拉秦和乌梅丸组结肠湿重减轻(P0.05);美沙拉秦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1),乌梅丸组长度增加(P0.05);血清及结肠组织指标综合比较,清肠温中方中剂量和美沙拉秦组SOD、GSH-px活性增加(P0.05),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可以使TNBS诱导的UC大鼠抗氧化作用增强、氧化作用降低,改善氧化/抗氧化失衡,起到治疗UC大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清肠温中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均自由饮用3%DSS方法复制慢性UC模型。用蒸馏水、清肠温中方高、中、低剂量和美沙拉秦缓释颗粒灌胃干预14 d,记录体质量,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SOD、GSH-px、MDA和结肠MPO,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血清和结肠中SOD、GSH-px含量、结肠黏膜occlud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而MDA和结肠MPO含量、病理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1)。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小鼠体质量、血清和结肠SOD、GSH-px含量、结肠黏膜occludin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和结肠MPO含量、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对于DSS诱导的慢性UC模型小鼠,清肠温中方可以促进机体抗氧化、抑制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结果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增加频率,降低振幅(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肠慢波频率加快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减慢频率(P<0.05或P<0.01),且温针组亦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异常的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温下方抑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温下方对肿瘤的抑制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化疗药合并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肿瘤为模型,测定其抑瘤率、血象变化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本方对小鼠S180和Heps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可至37%和39%,能减轻CTX引起的WBC、RBC的下降,提高免疫器官的质量及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论:温下方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化疗药合用具增效减毒之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治疗;温针组取穴内、外膝眼,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收集血清和关节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治疗后,温针组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细胞骨架破坏、炎症反应和缺氧环境角度开展清肠温中方的拆方研究,阐明该方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治疗中,针对不同病机更加有效的药物组成单元,为其药物配伍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9只SD大鼠随机分10组,其中空白组7只,模型组、温中健脾组、清热燥湿组、凉血化瘀组、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组、清热燥湿合凉血化瘀组、全方组和美沙拉秦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连续7天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以建立急性UC模型。随后7天按不同分组灌胃给药,与此同时,除空白组外的所有大鼠,仍继续饮用1%DSS溶液以维持小剂量刺激引起的病变。通过组织学病变评分、结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电泳、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角蛋白8(cytokeratin 8,K8)免疫组化染色、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Elisa检测,开展清肠温中方拆方的拆方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清热燥湿、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温中健脾合凉血化/K8蛋白表达比值,其中以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组效果更明显(P0.05)。全方及拆方各组均能减少血清中IP10含量,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除凉血化瘀组外各组均能降低血清CXCR3含量,其中以清热燥湿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组降低更多,且联合组疗效优于美沙拉秦(P0.05)。全方及拆方各组均能减少结肠中HIF?1α表达,以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和全方组的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清肠温中方全方的作用优于温中健脾合凉血化瘀和温中健脾合清热燥湿组,而两组又比单用温中健脾、清热燥湿或凉血化瘀有更明显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在UC的治疗中,清热燥湿或凉血化瘀的祛邪治法,只有在联合了温中健脾的扶正药物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修复细胞骨架、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缺氧环境的作用。提示在UC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重视顾护正气,即温中健脾,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肠温中方对轻中度活动期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中度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美沙拉嗪肠溶片模拟剂,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模拟剂,服用8周。观察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病变Baron分级、改良Mayo评分及IBDQ量表积分变化,评定单项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黏膜病变疗效、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61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2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病变Baron分级、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UC大鼠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CD54含量以及用酶免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CD44、CD54及血清中IL-2含量较正常鼠低(P<0.01);埋线后能显著提高组织中CD44、CD54含量,且优于SASP组,在提高血清中IL-2含量上,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埋线性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对UC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并探讨其治疗UC的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在实验第1~7天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制备UC模型,第8天,UC小鼠灌服黄芩汤(含芍药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检测芍药苷在结肠中的含量变化,检测时间点为给药0.5,1,3,12 h。另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Sulfasalazine,SASP)和芍药苷组,每组8只。同时,SASP组(50 mg·kg~(-1))和芍药苷组(2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0 d,并记录体质量变化。实验第11天,取小鼠脾脏称质量;采用动物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单核细胞数量;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结肠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和肠系膜中巨噬细胞的分布;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检测结肠组织巨噬细胞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蛋白共定位。ELISA试剂盒检测结肠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UPLC-Q-TOF-MS检测结果表明,芍药苷在结肠中可以检测到,并且芍药苷可显著减轻小鼠结肠溃疡症状并显著促进UC小鼠体质量(P0.05)和脾指数恢复(P0.001),降低UC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P0.01)。减少结肠和肠系膜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并通过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进而降低结肠组织上清中IL-1β含量(P0.01)。结论芍药苷可以在结肠中检测到,并可改善UC小鼠病理症状,抑制肠系膜和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NLRP3蛋白并抑制细胞因子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IL.2含量。结果:四神丸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能明显降低血清IL.2、IL-6含量,升高血清IL-10含量。结论: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理想,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抗炎因子IL-10和促炎因子IL一6、IL.2的表达,促进其恢复平街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消化不良性腹泻大鼠结肠粘膜组织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以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疗程温针灸的效果差异。方法 建立乳糖诱导的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大鼠模型,将至大鼠随机分为ABCD4组。A组:空白组(5只);B组:模型组(5只);C组:温针灸1疗程组(5只);D组:温针灸2疗程组(5只)。C组给予为期5日的温针灸,针灸部位:主穴有天枢、关元、中脘配穴足三里,每日1次;D组给予5日温针灸后休息2日,再行温针灸5日,针灸穴位与C组相同。观察大鼠腹泻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取对应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WB检测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AQP3 mRNA和AQP4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粘膜组织AQP3、AQP4 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温针灸1疗程,腹泻率由100%下降至12.5%,2疗程后,腹泻率为0%;与B组相比,C组和D组AQP3和AQP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升,A组、C组和D组AQP3 mRNA和AQP4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D组AQ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TNF-α、IL-6和IL-8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除D组IL-8以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同时,D组IL-6的表达低于A组,IL-10的表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可显著上调腹泻大鼠结肠粘膜AQP3、AQP4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同时显著减少腹泻大鼠结肠粘膜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增加IL-10的表达。温针灸可改善大鼠消化不良性腹泻,对机体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2疗程温针灸对于部分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较1疗程温针灸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IL-8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关系及中药抗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雁冰  王新月  林燕 《新中医》2008,40(2):52-5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相互关系及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机制.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治疗组(脱落3例)采用理气健睥、活血生肌中药治疗.时照组(脱落2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治疗后6月复发率,检测患者血清、结肠IL-8含量变化,并设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作血清、结肠IL-8对照.结果:治疗前UC患者血清、结肠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复发UC患者血清IL-8含量和结肠IL-8表达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结肠IL-8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01).随访时治疗组血清、结肠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时照组(P<0.001);与同组治疗后比较,随访时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IL-8过度表达与UC复发有关,中药抗UC复发可能是通过对IL-8的抑制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者挥发油中7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实证模型,再分别给予热性药、寒性药、生莪术、醋莪术、生郁金的水煎液治疗。通过观测比较大鼠在造模和给药的全过程中体质量、肛温、进食量、大便粒数和质地的变化,比较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结果:温莪术醋制前后7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明显;温莪术挥发油中1,8-桉叶素、樟脑、龙脑、吉马酮、莪术二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上述成分的含量(P<0.01)。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对胃寒导致的腹泻治疗效果弱于热性药的治疗效果,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表现为脾胃温性,温郁金的生品会加重腹泻,但致泻效果较寒性药致泻效果弱,温郁金表现为脾胃弱寒性。结论:1,8-桉叶素、樟脑、吉马酮、莪术二酮4种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温热药作用一致,且其含量高低与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寒热药性变化一致,推测这4种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发挥寒热药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延缓衰老的疗效及对老年人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100名老年前期及老年期受试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衰老对照组,并另设正常青年对照组。温针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连续治疗3个月。用积分表法观察治疗后积分变化及疗效情况;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中锌、锰、硒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老年前期、老年期疗效及积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老年前期疗效优于老年期(P<0.05)。治疗组血中锌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锰、硒含量亦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温针灸能明显改善衰老症状,老年前期疗效优于老年期,温针灸可能通过调节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20.
香连丸有效部位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香连丸有效部位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和20%乙醇联合诱导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DSS和20%乙醇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期UC模型,ig给予香连丸有效部位(0.292,0.584,1.168 g·kg-1),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结肠性状、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测定各鼠结肠长度质量比、脾脏系数、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香连丸有效部位能显著改善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状态,改善结肠的性状,减轻其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降低其血清中MDA的含量。结论:香连丸有效部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