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宿主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与肿瘤来源的免疫抑制因子(TDISF)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凝胶滤过层析和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提取、纯化了人胃癌(SGC-7901)细胞TDISF,并探讨了其理化性状与免疫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肿瘤细胞TDISF的分子量为41KD、等电5.0,对强酸、强碱、加热(56℃)及胰蛋白酶均敏感,证实其化学性质为可溶性蛋白质类物质.该TDISF能明显地抑制T-细胞的增殖、抑制N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示出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并对IL-2产生和活性及IL-2受体表达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提示胃癌TDISF对T-细胞增殖、NK细胞和LAK细胞杀伤活性的抑制主要系通过抑制IL-2产生及活性所致.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影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常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肿瘤宿主的这种免疫抑制状态,一方面使肿瘤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得以迅速地增长、扩散;另一方面又大大削弱了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而成为影响宿主预后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对造成肿瘤宿主免疫抑制的机理了解还较少。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产生某种免疫抑制因子(tumor-derived immunosuppressive factor)与宿主的免疫抑制有关。肿瘤免疫抑制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如影响淋巴细胞的IL-2表达、抑制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或激活抑制性细胞等。可能是许多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我们前阶段的实验研究已成功地在人胃癌细胞株(SG-7901)培养上清中分离出分子量为41KD,等电点5.1的免疫抑制因子,本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 材料与方法 实验采用塑料平皿粘附法去除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单核巨噬细胞(Mφ),观察在胃癌抑制因子的作用下,去除Mφ前后的前列腺素E_2(PGE2)水平变化,(~(125)Ⅰ放免法),LAK细胞和NK细胞杀伤活性(LDH释放法)以及加用消炎痛(INDO)的作用。 结果 1)去除Mφ前加入胃癌抑制因子可明显地提高PGE2的水平,同时伴有NK的LAK细胞活性降低;用粘附法去除Mφ后可明显减轻胃癌  相似文献   

3.
人精液免疫抑制因子的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首次建立了人精浆免疫抑制因子-DF_2的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并用于测定正常人精浆DF_2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灵敏度1μg/ml,方法稳定,操作简便。53例正常中国人精浆DF_2平均含量为1.32±0.72mg/ml,为今后免疫不育及性传播性疾病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与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建立胃癌模型,研究其发生、发展及治疗措施,可为人胃癌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有效工具。 1.材料与方法:Balb/c-nu/nu小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鼠龄5~10周。胃癌标本离体后立即自浆膜层切开直达肿瘤实质,切取大小约0.5cm×0.5cm×0.5cm肿瘤组织,剔除坏死组织,迅速送入实验室。胃癌组织切成1mm×1mm×1mm组织块。消毒裸鼠右后肢背侧皮肤,用眼科剪剪开皮肤约0.3cm,并建立长约0.6cm的皮下隧道,用12号针头将3块1mm×1mm×1  相似文献   

5.
ELISA法检测不育男子精浆中抗人精浆免疫抑制因子IgG和Ig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建立了抗人精浆免疫抑制因子(SPIF)IgG和IgA的ELISA测定法,用其对50例生育男子和100例不育男子精浆中抗SPIF IgG和IgA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精浆中抗SPIF IgG和IgA的阳性率在生育男子分别为6%和4%;在不育男子分别为34%和28%。不育组抗SPIF IgG和Ig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生育组(P<0.01)。本文就抗SPIF IgG和IgA在抗生育及生殖道感染方面  相似文献   

6.
7.
转染Caspase-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染Caspase-1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凋亡基因Caspase-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胃癌细胞株X-108。对转染阳性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培养液中CEA含量及裸鼠致瘤性进行分析。结果 导入的Caspase-1基因使细胞增殖周期发生变化,G1期细胞数目增多,S期细胞数目减少。转染细胞培养液CEA含量有下降趋势胃癌细胞株X-108-Caspase-1体外生长速度明显受抑,裸鼠体内致瘤性降低.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Caspase-1不能促使X-108胃癌细胞凋亡,但可以使其增殖受抑,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胃癌CD133阳性细胞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胃癌KATO-Ⅲ、SGC7901、AGS及MKN-45细胞株中CD13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研究CD133阳性(CD133+)细胞与CD133阴性(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KATO-Ⅲ、SGC7901、AGS及MKN-45细胞株中CD13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磁珠细胞技术将KATO-Ⅲ细胞株中CD133+和CD133-细胞分离纯化,对比两者生长形态特点、体外增殖能力及分化能力的差异;采用CCK-8法分析CD133+和CD133-细胞对不同浓度(0.05、0.10、0.20、0.50、1.00mg/ml)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差别。结果 KATO-Ⅲ细胞中CD133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GC7901、AGS及MKN-45细胞(P<0.05)。CD133+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球形克隆悬浮生长,相比CD133-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潜在分化能力。5-FU耐药性实验中,CD133+细胞在0.50mg/ml浓度下的抑制率较CD133-细胞明显降低(P<0.05),但其他浓度时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胃癌细胞株KATO-Ⅲ中的CD133+细胞具有一定增殖、分化及耐药潜能,CD133可作为胃肿瘤起始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和分选胃癌细胞系中的侧群细胞(SP),并通过体外实验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择3株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MKN-28、SGC-7901、BGC-823,以Hoechst33342/碘化丙锭(PI)荧光染料双染,维拉帕米拮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激活分选法检测sP细胞比例;通过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对SP细胞体外增殖及不对称分裂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 3株胃癌细胞中均存在含量极少的SP细胞,比例在0.8%~2.7%之间.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人胃癌细胞系MKN-28来源的SP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强于non-SP细胞及未经分选的MKN-28细胞(P<0.05).MKN-28来源的SP细胞平板克隆形成能力(89.33±6.11)%明显强于non-SP细胞(13.33±1.16)%及未经分选的MKN-28细胞(42.67±6.43)%,P<0.05.MKN-28分选获得的SP细胞亚群经体外培养2周后可分裂产生SP细胞和non-SP细胞,SP细胞比例由起始的100.0%下降至1.4%.结论 胃癌细胞系中存在比例相对稳定的SP细胞.胃癌SP细胞体外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强于非侧群细胞,且具有不对称分裂能力,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管理的观察组(n=40)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段炎性介质(IL-6、IL-8及IL-10)及IgA、IgG、IgM、CD3~+、CD4~+、CD4~+/CD8~+免疫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IL-6、IL-8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10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IgM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术后CD4~+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患者CD8~+、CD4~+/CD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可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过度炎症反应,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survivin在胃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survivin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6.4%(65/140)。累及浆膜层的胃癌survivin表达阳性率(53.2%)明显高于未及浆膜层者(32.6%),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survivin表达阳性率(55.2%)明显高于Ⅰ、Ⅱ期者(38.4%)(P均<0.05)。分化较差的胃癌survivin表达阳性率(52.2%)与分化较好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5.4%,P=0.059)。survivin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34.4%)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58.6%,P<0.006)。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状态是胃癌根治术后独立的预后因素,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survivin的表达状态是胃癌根治术后独立的预后因素,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胃癌类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峻青 《普外临床》1990,5(5):272-275
  相似文献   

13.
14.
早期胃癌生物学特性和长期生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生物学特性和长期生存有助于术前评估淋巴转移程度和范围,从而探讨缩小手术的合理适应证。方法 分析比较520例早期胃癌的癌肿胃壁浸润深度、癌肿大小以及是否伴发溃疡、大体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对淋巴转移和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黏膜内(m)癌和黏膜下层否伴发溃疡、大体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对淋巴转移和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黏膜内(m)癌和黏膜下层(sm)癌的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5%和22.0%。在m癌中,除Ⅱc或Ⅱc加Ⅲ外,其它大体类型均无淋巴转移,小于2cm,亦无淋巴转移。sm癌和伴发溃疡的m癌易发生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并不明显影响淋巴转移,m癌和sm癌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4%和80.0%。结论 影响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有肿瘤侵及黏膜下层、肿瘤大于2cm,并伴有溃疡,以及Ⅱc或Ⅱc加Ⅲ型。故这些病例应慎行各种缩小手术,尤其是内镜下切除术,确定缩小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是术前对于浸润深度高精度的确定和术中病理学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免疫双缺陷鼠人乳腺癌转移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原位移植法对立人乳腺癌免疫双缺陷鼠-SCID转移模型并研究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瘤块原位移植于6只SCID鼠乳房的脂肪垫上,用其癌转移淋巴结传代共传18代68只。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对各代移植瘤的形态特征、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肿瘤移植成功率为97%,液氮冻存复苏移植成功率为100%,荷瘤小鼠体内出现淋巴道转移,9代后转移率为95%。原位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移植瘤的形态学特点与原始细胞系完全一致,而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的超微结构有差异,显示进一步恶化的特征。多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存在有癌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结论:该模型为有乳腺癌的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 ,从正常上皮细胞发展到临床所见的肿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与多种基因异常的积蓄有关。胃癌也呈现出多基因的改变 ,其中包括基因的不稳定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肿瘤抑制基因与细胞粘附因子、原癌基因、生长因子及转移相关基因等。本文就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一、基因不稳定性基因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众多步骤的基础。微卫星座位的不稳定性包括简单重复序列的扩大与缩小 ,它可能源于肿瘤发生过程中DNA复制错误。Hayden等[1] 发现3 9 %的胃癌有微卫星不稳定性 ,64%的低分化胃癌、17%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胃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进行观察研究,行手术切除中选择胃癌组织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包括46例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与25例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与目的 失巢凋亡效应分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在胃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Bit1在胃癌中功能及作用机制如何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Bi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 blot检测2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Bit1蛋白的表达;将胃癌BGC-803细胞分别转染Bit1 shRNA慢病毒载体或空病毒载体后,以无处理的野生型BGC-803细胞为空白对照,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验证转染效率与Bit1沉默效果,并分别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增殖实验及TUNE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应癌旁组织比较,Bit1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成功且Bit1被有效沉默。细胞行为学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细胞比较,转染Bit1 shRNA后的BGC-803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减弱、晚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均P<0.05);转染空载体的BGC-803细胞以上细胞行为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细胞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t1在胃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是与胃癌发生、发展、预后相关联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转录因子E2F在控制细胞周期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 ,E2F既能作为靶基因的激活剂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 ,又能作为靶基因的抑制剂并诱导细胞凋亡。它在胃癌的形成中是起癌基因作用还是起抑癌作用 ,其机制正处研究之中 ,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