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Wei G  Shao L  Liu X  Gao J  Xu J  Xing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18-22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可能性及其适应证。方法作者总结了1979年至1996年的44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手术的经验。男36例,女8例,年龄42~68岁。食管癌术后21例,贲门癌术后23例。手术切除34例,探查10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7例次,发生率20.5%,手术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5.8%。病理证实吻合口复发26例,残留食管再发癌7例,癌残留食管床复发1例。淋巴结转移15例,转移率44.1%。结果术后生存5年以上4例,3年以上4例,2年以上3例,1年以上6例,15例分别在1年及1年内死亡;探查者10例分别于6~13个月内死亡。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者,若病变未浸及动脉或气管,放疗后病变缩小,无远处转移,且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者,都应积极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01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下肢痛及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1例患者中99例减压彻底,2例因减压不充分改行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68±14)min,术中出血量(20±5)mL,住院时间(4.5±1.5)d。术后下肢痛及腰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平均随访26个月(14~32个月)。患者未有神经损伤、硬膜撕裂脑脊液漏、腹膜后血肿并发症;5例出现下肢麻木症状,其中3例术后1个月症状消失,2例末次随访时麻木症状减轻,但仍有残留;末次随访时9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腰痛症状,其中6例合并下肢痛,复查MRI确定为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症状缓解;余3例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改良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改良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自2004年4月~2008年4月,采用改良Lapidus方法治疗拇外翻患者16例21足,平均年龄54岁。术前症状为第1跖骨内侧拇囊突起疼痛,第2跖骨头下痛性胼胝,中足足背偏内侧疼痛。患者术前应力位摄X线片显示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17.4°(15.3~22.3°),拇外翻角(HVA)平均38.5°(32.2~50.4°),8侧足有第1跖楔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术前AOFAS评分平均46.7分。行改良Lapidus手术后,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7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达到骨性愈合,均在术后3~4个月后完全负重。除1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第2跖底痛外,其余所有患者第1跖骨头内侧痛、第2跖底痛及足背痛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术后IMA平均5.9°,HVA平均10.3°,术后AOFA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 Lapidus方法纠正第1跖骨内收的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特别是伴有第1序列不稳或第1跖跗关节炎时非常有效。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手术中注意操作细节,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髁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髁钢板内固定是“AO”倡导的内固定方法[1]。我院自1990年5月~1997年5月共采用髁钢板治疗下肢骨折1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术后并发症也颇多发生。本文就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临 床 资 料本组采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142例,男103例,女39例,年龄19~86岁,平均42.8岁。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9例,股骨下端骨折33例,胫骨上端骨折20例。伤后急诊手术27例,伤后2~7天手术37例,伤后8~21天手术64例,…  相似文献   

5.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3~4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3.4岁;病史8个月~3.6年,平均18.4个月。均为单间隙病变,以单纯腰痛为主者2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以一侧为主者7例。手术节段为L4.5 6例,LsS1 3例;后侧入路8例,经腹膜后侧前方入路1例。随访12~13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20ml。术后4~5d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6周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根据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临床成功率88.9%;复查X线片示术后和术前椎间隙高度百分比为128%。1例患者术后腰痛缓解不明显,第4d出现健侧下肢放射痛,经卧床、脱水治疗后缓解。2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示植入物轻度移位,未见腰椎生理弧度异常改变.腰椎活动度正常。未见植入髓核脱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增加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的正常运动功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脊髓囊虫病1例报告刘永灿王振海李明哲患者,女,35岁,教师。因下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放散痛10年余,加重半年于1997年5月21日入院。自诉10年前生小孩后出现腰部疼痛,有时伴右下肢放散。3年后左下肢亦出现放散痛。休息后可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治,对症...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年1月~1993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发生术后椎间盘炎3例,现将我们手术治疗的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32岁,因腰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半年无效,于1988年11月入院,开窗摘除髓核,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下肢痛基本消失,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第7天突然出现腰痛,疼痛与术前完全一样,逐渐加重,病人床上翻身困难,常采取俯卧位;检查见两侧骶棘肌紧张有压痛,腰2~5水平有叩击痛,切口无红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单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探讨非手术侧术后出现下肢症状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单侧减压治疗的46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24例;年龄21~90岁,平均56.9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8年。单节段狭窄37例,多节段狭窄9例。手术均为单节段,其中L_(3、4) 2例,L_(4、5) 35例,L_5、S_1 9例;多节段病变患者选择与神经根性症状相符合的单节段进行手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缓解情况;记录患者术后非手术侧是否有新发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症状,或较术前原有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根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23.8个月。4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出现一过性非手术侧下肢放射性麻木及疼痛,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均未再次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坐骨神经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获优25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单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有效减轻疼痛,取得良好疗效;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手术侧下肢症状,多数经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 (infrarenalabdominalaorticaneurysm ,IAAA)患者术前、术中各种高危因素与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 1 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行手术治疗的IAAA患者 1 2 0例 ,统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分析术前、术中各种高危因素与术后并发症、死亡发生的关系。结果 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5 6 . 7%,总死亡率 1 0 . 0 %,其中择期手术死亡率 5 . 4 %,急诊手术死亡率 6 6 . 7%。结论 术前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术中和术后 2 4h内输血量是影响IAAA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决定因素 ;术前冠心病、急诊手术及术中和术后 2 4h内输血量是影响IAAA手术后死亡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鄄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L3/4 3例,L4/5 9例,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和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患者耐受性好,手术时间110±20min。1例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余病例无神经、血管、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下肢放射痛及日常生活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7.75±0.97分减少到术后第一天的2.42±0.79分,末次随访时为1.42±0.79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OID评分由术前57.67±9.57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8.50±3.73,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11/12)。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