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最常累及的是皮肤小血管,也可累及多种内脏器官(如心血管、肺泡、胃肠道、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的大、中血管,并引起坏死性损害,导致一系列系统症状的发生。免疫复合物和抗磷脂抗体可能与SLE性血管炎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SLE性血管炎的发病机理及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管炎的发生率和SLE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皮肤血管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病变,表现为网状青斑的病例较少见。本文报道一例以网状青斑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该患者4年前下肢出现网状青斑,未予重视,导致病情延误。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有青斑样血管炎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3l岁.面部出现蝶形红斑,足背和踝关节周围皮肤出现疼痛性溃疡,以及町触性紫癜和萎缩性瓷白色搬痕2年.足背皮损组织病理榆查: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弯曲,部分血管腔有大量纤维蛋白样物质和红细胞栓塞,血管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结合其他实验室榆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活化治疗,皮损得到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4.
以皮肤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38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2年余,加重1周,发热伴关节痛于2002年7月12日来本院就诊。患者于2000年3月不明原因面部起红斑,无痒痛,日晒后无明显加重,在当地诊断为多形红斑,对症治疗后可好转,红斑消退后无皮肤萎缩及瘢痕,无色素减退。有时可在同一部位再发,病情时好时坏,冬季皮疹少,无关节疼痛。1周前,面部红斑突然加重,躯干、四肢出现红斑,自觉症状不明显,伴发热、乏力、关节痛,遂来我院就诊。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体温38.4℃。皮肤科情况:面部、前胸、背部、下肢可见多处约5分币大小不规则暗红色浸润性红斑(图1,2);红斑表面光滑,边…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月经不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月经不调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观察育龄期女性SLE 87例患者发病及月经情况,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沉(ESR)、血清补体、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患者有32例出现月经不调,发生率36.8%;且35岁及以上患者明显高于35岁以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升高、血沉加快,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SLE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增加,月经不调的发生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是其基本病变之一,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关于内皮祖细胞与SLE 患者血管炎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自身抗体是指机体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检测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监测病情、鉴别诊断、疾病分型和判断预后等各个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在SLE患者中存在着155种自身抗体,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和遗传基础。方法 分析了SLE患者中各种自身抗体与HLA-DR、DQ基因的关联。结果 发现抗Ro抗体与DR2、DQ6及DQ2/DQ6杂合子相关,抗RNP抗体与DQA1*0102、DQB1*0602相关。抗Sm和抗dsDNA抗体均与DRBQ*1501、DQA1*0102、DQB1*0602相关,这与汉族SLE与HLA的关联完全一致,表明抗Sm和抗dsDN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17例未成年患者和153名正常对照的EBV感染情况。结果:116例患者和107名正常对照EBV-IgG阳性(P<0.001),患者和正常对照EBV-DNA阳性分别为32例和23例(P<0.02)。结论:EBV感染与SLE相关,EBV感染可能是SLE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因造成机体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正常人群中生理性自身抗体的存在相当普遍,其作用之一就是净化体内衰老及死亡的细胞。一般说来,病理性自身抗体滴度高,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强,往往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在多种自身免疫病当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病。在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相应类别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的应答异常是病理性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有研究表明,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其异常自身免疫过程。SLE患者血清中可存在各种自身抗体,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病程转归与预后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SLE相关的主要自身抗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SLE(NPSLE)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2例NPSLE患者(NPSLE组)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订的NPSLE命名和19种临床类型分型。设同期住院的187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SLE患者为对照组(非NPSL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结果 NPSLE组患者50%发作前有明确的诱因,42例患者共出现12种症状类型,73.8%患者有两种及其以上表现,以癫痫(27.0%)、脑血管病变(20.6%)和急性精神错乱(14.3%)最常见。NPSLE组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SLEDAI分值以及死亡率分别高于非NP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盘状红斑、关节痛的发生率以及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分别低于非NP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SLE患者死亡原因有疾病本身、并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NPSLE患者病情严重.疾病活动性高,预后差。正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能避免诱发NPSLE,同时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脱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SLE脱发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如狼疮发、非瘢痕性斑状脱发、弥漫性休止期脱发、盘状红斑狼疮型脱发等,不同类型的脱发在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方面有其各自的特点。SLE脱发与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SLE脱发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自身免疫性炎症和血管炎造成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毛发营养不良和毛囊周期失调均有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5例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害总发生率最高达78.5%。少年组蝶形红斑、肾损害、脱发等发生率较高,病情进展快,2例发生狼疮危象。老年组起病不典型,自身抗体阳性率较低。男女患者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征无显著差异,但男性患者内脏受累较重。结论:本院165例SLE住院患者,肾损害发生率高,少年组病情进展快,老年组起病不典型,男性组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的病因,病毒感染不仅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还与SLE的免疫学、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随着病毒感染与SLE相关性的研究深入,SLE的治疗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SLE的治疗是多方面的,B淋巴细胞靶向治疗是月前围内在临床上尚未普遍应用的新方法.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初步证实具有良好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应用前景良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尤其是为那些对传统免疫抑制疗效不佳、无效或不良反应严重者带来希望.其确切疗效和长期的不良反应有待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及长期随访进一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discoid lesions have a milder systemic diseas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demographic and autoantibody profile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scoid lesions.

METHODS

We carried out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ing 288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ho met at least fou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aring the clinical, ser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scoid manifestations.

RESULTS

Of the 288 patients, 13.8% had discoid lesions. Univariate analysis found no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malar rash, photosensitivity, arthritis, serositis, leukopenia, lymphopenia and hemolytic anemia or anemi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 = ns). Renal lesions were more common in those without discoid lesions (p =0.016), and hemolysis (p<0.0001) was more common in those with discoid lesions. Regarding the profile of autoantibodies, only the anti-RNP antibody was more common in those with discoid events (p =0.04). In a logistic regression study, only the renal lesions and anti-RNP maintaine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discoid manifestation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les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discoid lesions have lower prevalence of renal involvement and a greater presence of anti RN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LE患者脂代谢与疾病活动性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96例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两组间血清脂质水平的差异及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LE血脂异常组中肾炎、肾病综合征、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SLE血脂正常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稳定期SL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活动期。结论 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即已存在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其异常主要与肾损害有关,且与病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IL-36是IL-1家族新成员,与传统IL-1家族成员具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相似的信号转导途径.IL-36主要在上皮细胞、树突细胞和CD4+T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调理及免疫激活作用较传统IL-1家族成员更强,提示IL-36在免疫反应中具有巨大的潜能.IL-36在SLE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提示与SLE可能存在联系,是SLE研究中有前景的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