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2岁。患者怀孕8周时右上肢出现多发性红色丘疹、结节。皮疹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浸润。诊断: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2.
者男,62岁,因右腮部肿胀1个月,红色丘疹20 d,于2014年11月24日来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腮部肿胀,约拳头大,无自觉症状,无发热等不适,当地以腮腺囊肿行手术治疗,术后肿胀略有改善,病理报告为淋巴细胞增生。20 d前肿胀加重,面积扩大,表面出现黄豆大淡红色丘疹、结节,自觉略痒。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左侧耳廓周围出现丘疹结节伴瘙痒1年余,擦伤后破溃出血不止。病理活检示:表皮角化过度及棘层肥厚,真皮层上部有较多扩张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肥大突向管腔,血管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真皮中下部可见多处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样滤泡。诊断: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4.
木村病1例     
患者女,31岁.10年前发现双侧耳后、上颈部和上臂皮下肿块,无瘙痒和疼痛,逐渐蔓延至腹股沟、腋下、耳前、上眼睑和嘴角下侧等部位.5年前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无发热、咳嗽等全身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增高.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可见淋巴细胞周围胶原硬化,淋巴滤泡周围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增生的血管.予氨苯砜、抗组胺药等治疗后病情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8岁,下颏部出现丘疹结节伴瘙痒,搔抓后出血2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管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30岁男性患者头顶多发暗红色圆形丘疹、结节3年,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外,余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皮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显著增生,伴有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浸润。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1岁。右侧肩胛部丘疹、结节1年。右肩胛部可见多个紫红色丘疹、结节,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质软,部分皮损有蒂,表面光滑,呈群集性分布,互不融合,无压痛。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不规则增生扩张。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皮损予以液态氮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8岁,左面颊部皮下肿块3年余。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增多,血管、附件周围团灶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许肥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淋巴样滤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木村病。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53岁。双手及面颈部丘疹5年,乏力伴关节疼痛2年。皮肤科检查:头面部、颈部及胸部可见弥漫性淡红色斑,边界不清,其间散在米粒至黄豆大淡红色丘疹;双上睑内眦处黄色斑疹,右侧内眦可见一花生粒大半球形淡棕红色丘疹,质中等。双手掌、手指、双耳郭及外阴后联合可见散在黄豆大肤色至淡红色丘疹和结节。下唇黏膜可见粟米大淡红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体积增大的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细胞质嗜酸性,呈毛玻璃样,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右侧乳头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3个月,无明显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头皮木村病.患者男,40岁,因右侧头皮结节15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可见许多反应性淋巴滤泡,淋巴滤泡间区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有嗜酸性微脓肿形成.符合木村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2岁,躯干、双下肢丘疹、斑丘疹、皮下结节伴瘙痒反复6个月。组织病理: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深层小血管周围及脂肪间隔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火焰征象",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诊断:嗜酸性脂膜炎。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目前继续随访中。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误诊为血管瘤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患者男,40岁。左耳廓及左耳后多发结节伴瘙痒8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耳廓及耳后散在多个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质硬,孤立不融合,可推动,无压痛,部分皮损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向管腔突出,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间淋巴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8岁,左面颊部皮下肿块3年余。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增多,血管、附件周围团灶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许肥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淋巴样滤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木村病。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双耳垂肿胀伴痒10余年.患者既往有网状青斑5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淋巴细胞增生,见多量淋巴滤泡样结构,伴间质血管增生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诊断:网状青斑伴木村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8岁。右耳廓暗红色丘疹2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上部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根据患者临床及镜下特点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消退,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因发现头皮结节1个月并渐增大,于2011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颞部头皮出现一淡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结节生长较快,无触痛,无破溃出血.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右侧颞部头皮可见一淡红色结节,直径约0.8 cm.表面光滑(图1),质中,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浅、中层见以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为主的结节样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多量Touton巨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黄色肉芽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9岁,左下肢出现肿胀性斑块2个月。皮肤专科检查可见左下肢小腿屈侧近腘窝处一约2.5 cm×2.0 cm的肿胀性斑块,在斑块的右侧有一约3.0 cm×2.5 cm大小皮损,淡红色,质地柔韧,有浸润感,局部温度略高,无压痛。血常规检测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正常,真皮深层、皮下脂肪间隔散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巨细胞。诊断为嗜酸性脂膜炎。给予患者泼尼松片30 mg每日1次、雷公藤20 mg每日3次治疗,皮损好转,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主因左枕部多发红棕色结节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枕部皮肤开始出现数个散在的红棕色结节,偶有痒感,无明显疼痛,丘疹受外力破溃后易出血.10年间,前述结节缓慢增大,数量略有增多.患者除前述皮肤损害表现外,未诉其他不适.皮肤科情况:左枕部皮肤见数个黄豆大小的红棕色结节,呈半球状,表面光滑,质地略硬(图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水平无异常.取枕部红棕色结节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真皮浅中层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突入管腔,部分细胞空泡化,管周可见呈团状的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有向淋巴滤泡方向分化倾向,以及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图2).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超脉冲激光去除所有枕部结节,创面愈合后,给予5%咪喹莫特软膏外用,1,2 3个月后停药,随访1年间,患者枕部未见新发结节,现进一步随访中.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血管周围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1例带状疱疹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血管周围炎.患者女,57岁.右胸背部带状疱疹瘢痕处出现丘疹,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浅表结痂,棘层细胞内、细胞间水肿,水疱形成,真皮血管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呈"套袖状"浸润,并有少量多核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胶原纤维束间隙增宽,呈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血管周围炎样改变.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外用,病情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