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及其近癌旁组织微血管密度(MVD-CD105)分布,探讨MVD-CD105在HCC、近癌旁组织的分布规律、临床意义以及CD105标染HCC组织微血管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HCC组织、近癌旁组织MVD-CD105,比较HCC组织和近癌旁组织MVD-CD105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63例HCC及其近癌旁组织血管CD105阳性表达率为100%,近癌旁组织表达强度高于癌组织(χ2=9.184,P<0.01).HCC组织MVD-CD105为(58.37±21.45)/0.74mm2,近癌旁组织为(81.62±19.86)/0.74mm2,近癌旁组织MVD-CD105分布显著高于癌组织(t=2.438,P<0.05).HCC组织中的MVD-CD105阳性表达分布与肿瘤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近癌旁组织的MVD-CD105阳性表达分布与肿瘤TNM分期及2年存活时间有关(P<0.05).结论 CD105标染HCC组织MVD未体现出肿瘤微血管标染特异性.HCC组织MVD-CD105高表达、分布意味着肿瘤的局部转移和进展.CD105分子不能作为抗肝癌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靶标,但肝癌MVD-CD105的检测对于后续综合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CSG1、CD10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0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6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BC-SG1、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BCSG1,CD105表达[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在三组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CSG1、CD105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提示乳腺肿瘤的浸润和血管生成增强。结论联合检测两种指标的表达状况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和Foxp3(调节性T细胞标志)的表达,以42例女性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组织为对照,分析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组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Tregs)的数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但仅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regs的浸润数量与Ki-67表达之间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微环境存在免疫抑制,Tregs浸润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但与肿瘤增殖无关,提示Tregs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胆囊癌(G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浸润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52例胆囊癌组织中IDO及Tregs的特异性标志物叉头状/翅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织进行对照,分析IDO、Fox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组织IDO强表达者(+ +~+ + +)19例(36.5%),缺失或弱表达者(-~+)33例(63.5%),Tregs的数量为(2.3±2.1)/HP,慢性胆囊炎标本中未见IDO及FoxP3表达;胆囊癌组织IDO与Tregs之间呈线性相关(r=0.619,P<0.05);胆囊癌组织中IDO表达强度、Tregs数量与UICC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IDO表达强度、Tregs数量、UICC分期是影响胆囊癌根治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DO的表达强度、局部浸润Tregs的数量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关;IDO的表达强度与Tregs的数量是影响胆囊癌根治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 and regulatory T cells (Tregs) infiltration in gallbladder carcinoma (GC)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prognosi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DO and FoxP3 in the tissue samples of 52 GC cases, and 15 cases of chronic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s control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DO and FoxP3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Results Strong expression of IDO (+ +-+ + +) was detected in 19 GC cases (36.5%) and lack of or weak expression of IDO (--+) occurred in 33 GC cases (63.5%). IDO and FoxP3 staining was not seen in tissue samples of chronic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The expression of IDO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Tregs in the tissue of GC (r=0.619,P<0.05), and IDO and Treg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UICC stage and cancer cell differentiation (P<0.05). Multivariate COX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DO high expression, Tregs infiltration in tumor tissues and UICC stage emerged as independent prognosis variables for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in GC patients.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DO and Tregs infiltration in tissues of GC are related to tumor grade and stage. IDO expression and Tregs inflitration in tumor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hith GC.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l的表达和MVD值在60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示Glut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33%,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低分化组癌组织中Glutl的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Glutl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高者,其Glutl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较低者(P<0.05)。Glutl表达与肿瘤直径、ER和PR表达无关,而与MVD值有关(P<0.05)。提示Glutl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C—met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蛋白及MVD,标本取自己确诊的7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结果 C-met的染色定位主要在乳腺良性增生上皮及乳腺癌上皮的细胞浆及膜。良性乳腺增生症的C—met蛋白表达为100%,乳腺癌为78.6%。在乳腺癌细胞中C-met的表达染色强度高于乳腺增生症,但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Ⅲ期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Ⅰ和Ⅱ期。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C-met表达阳性组织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而微血管密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较低。Cox回归分析c-met和微血管密度均是预后因素。结论C—met在良恶性乳腺疾病中均有表达;C-met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生存率关系密切。二者均可作为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aveol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5例乳腺癌和50例非癌乳腺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组织中CK5/6、EGFR、E-cadherin表达情况,研究其与eaveolin-1表达的关系,并对10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乳腺癌按基因分型分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20例,腔上皮A型乳腺癌22例,腔上皮B型乳腺癌23例,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23例,正常乳腺表型乳腺癌17例.Caveolin-1蛋白在乳腺癌和非癌乳腺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24.8% (26/105),88% (44/50).Caveolin-1在基底细胞样型,腔上皮A型,腔上皮B型,HER2高表达型,正常乳腺表型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5.0% (15/20)、4.8% (1/22)、17.4% (4/23),17.4% (4/23)、11.8% (2/17),Caveolin-1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的表达水平强于腔上皮A、腔上皮B型、HER2高表达型和正常乳腺表型(P<0.01).基底细胞样型caveolin-1蛋白表达与CK5/6、EGFR水平正相关(P<0.01),与E-cadherin水平无关(P>0.05).乳腺癌中表达caveolin-1蛋白者淋巴结转移率亦高(69.2% vs.46.8%,P=0.047).乳腺癌患者中caveolin-1(±)5年无瘤生存率(10/26,38.46%)显著低于caveolin-1(一)患者(59/79,74.68%,P=0.0004).但多因素分析未证明caveolin-1为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Caveolin-1可作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一个筛选标记,可能促进癌细胞的转移,但不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乳腺癌、24例癌旁组织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4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6.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6.7%)及正常乳腺组织(11 1%)(P<0.01),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MVD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情况无关(P>0.05).结论:VEG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ngfactor-1α,HIF-1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118例)、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4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40例)中的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1α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HIF-1α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与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0%、30.0%、6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分期高、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其HIF-1α的表达高,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可以用于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1-2015-02间南通瑞慈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8例和同期手术切除的良性乳腺病变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EZH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期关系。结果EZH2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乳腺癌组织中EZH2阳性表达率为56.8%(50/88),良性病变中表达率为20.8%(5/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EZH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ZH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3 a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68.5%和84.1%,阴性患者高于阳性患者(P0.05)。结论 EZH2在乳腺癌中表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且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ET/CT血流灌注成像和代谢成像技术分别定量检测3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血流灌注指标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代谢指标标准摄取值(SU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术后肿瘤标本CD31、CD105和VEGF的表达,计算其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CD31)和MVD(CD105).分析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指标与MVD(CD31)、MVD(CD105)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MVD(CD31)仅与肿瘤边缘区域的BF相关(P<0.05);MVD(CD105)与肿瘤中心和边缘区域BF、PS以及SUV均相关(P<0.05),而与BV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的高低与血管生成有关,通过PET/CT所获得的肿瘤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结果可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CD105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织中CD105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两者协同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选取80例正常食管组织作对照.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CD105的表达用微血管密度(MVD)值以-x±s表示.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CD105表达分别为36±8和11±3;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9/80)和23%(18/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9,x2=4.972,P<0.05).按照食管鳞癌中CD105标记的MVD均值36为界,分为LCD105(MVD≤36)和HCD105(MVD>36),其中LCD 44例,HCD 36例.LCD105淋巴结转移9例,HCD淋巴结转移26例.Cyclin D1阳性表达者有淋巴结转移28例,阴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7例.经Pearson列联相关分析显示CD105高表达、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21.562,9.217,P<0.05).HCD105+cyclin D1阳性28例,生存时间为(31±6)个月;LCD105+cyclin D1阳性21例,生存时间为(47±7)个月;HCD105+cyclin D1阴性8例,生存时间为(51±9)个月;LCD105+cyclin D1阴性23例,生存时间为(61±5)个月,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6,P<0.05).结论 CD105和cyclin D1两者协同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 RAg)在大肠癌的表达意义,并将二者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标记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鼠抗人DCl05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及4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100倍视野下5个血管丰富视野的微血管密度(MVD),取其均值。结果: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DC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为新生血管标记物测得的大肠癌微血管密度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DC105标记的大肠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以Ⅷ因子相关抗原为标记物测得的MVD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大肠癌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DC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均在大肠癌有良好表达,但CD105在标染肿瘤新生血管上比Ⅷ因子更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CD105和VEGF在大肠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CD 10 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大肠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抗人CD10 5和免疫人VEGF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 4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 48例远癌大肠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VEGF进行检测。结果 以CD10 5标记的大肠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与远癌组织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大肠癌组织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大肠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 (P <0 .0 1)。结论 CD10 5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新生血管中均有良好表达 ,可作为大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靶向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小干扰RNA (siRNA)对BALB/C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BALB/C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将成功建模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周2次肿瘤原位注射相同体积的靶向MIF的siRNA( MIF siRNA,0.15 ng/kg)、非特异性siRNA( NS-siRNA,0.15 ng/kg)及生理盐水(NS,0.15 ng/kg),治疗4周。治疗结束3d后,处死小鼠。肝脏连续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肠癌肝转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转移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IF siRNA组、NS-siRNAR组及NS组的大肠癌肝转移率分别为10%、60%与70%(x2=8.30,P<0.05),小鼠血清MIF分别为(20±4)、(72±8)与(78 ±7) ng/L(P <0.05);小鼠血清VEGF分别为(20±4)、(77±9)与(77±10) ng/L(P<0.05);肝转移灶的MVD分别为19±3、29 ±6与35±7(P<0.05)。结论 靶向MIF的siRNA降低了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是靶向MIF的siRNA抑制了MIF表达,下调VEGF的表达,减少了MV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iSS-1、黏蛋白1(MUC1)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中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分析KiSS-1、MUC1和E-cad在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KiSS-1、MUC1和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N058.97%/38.46%/74.36%:N126.87%/61.19%/53.73%)和临床分期(Ⅰ和Ⅱ60.66%/39.34%/70.49%;Ⅲ和Ⅳ8.89%/71.11%/48.89%)有关(x2=10.715/5.112/4.422和29.259/10.487/5.095,P均<0.05),与患者年龄、绝经期、肿瘤T分期、M分期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伴随着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乳腺癌组织中KiSS-1和E-cad的表达下调或缺失,MUC1的表达则升高。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E-cad(高分化75.00%;中分化66.67%;低分化28.58%)的表达下调或缺失(x2=12.391,P<0.05),MUC1(高分化32.14%;中分化56.14%;低分化71.43%)的表达升高(x2=16.631,P<0.05)。乳腺癌组织中KiSS-1和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4,P<0.05),和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 KiSS-1、MUC1和E-cad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其相互作用在乳腺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KiSS-1可能作为一种肿瘤转移抑制蛋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GRP78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了172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GRP78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况、Her-2、Ki-67表达状况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7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中,GRP78普遍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其中71例(41.28%)为强表达,101例(58.72%)为弱表达.GRP78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况、Ki-67表达状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其在T3、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T1、T2和Her-2阴性患者中的表达(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GRP78强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较弱表达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GRP78的表达状况是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但不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GRP78普遍阳性表达于乳腺癌,其表达增强,预示患者预后不良,GRP78的表达状况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