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早诊早治梅毒有利于减少传播、减轻系统损害.直接暗视野检查苍白螺旋体或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但有局限性.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苍白螺旋体靶序列诊断梅毒,而polA、tpp47基因为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苍白螺旋体常用靶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敏感性高于其他聚合酶链反应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一期梅毒拭子中苍白螺旋体敏感性可达60%以上,而检测血液及脑脊液苍白螺旋体敏感性不超过60%(胎传梅毒可达83%),特异性93%以上.患者HIV感染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检测脑脊液中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 方法 神经梅毒组 2 1例 ,以无神经系统被累的各期梅毒组 2 8例、非梅毒组 2 8例为对照。对三组患者腰穿取脑脊液 ,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 ,进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 结果 神经梅毒组脑脊液Tp IgM检测的阳性率为 71.4% ,两对照组则均为 0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u =5 .3 7,P <0 .0 1)。脑脊液Tp IgM试验、VDRL/RPR试验在神经梅毒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71.4%、3 3 .3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90 ,P <0 .0 5 )。结论 脑脊液Tp IgM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脑脊液Tp IgM检测也可以呈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脑脊液各项检测的意义及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VDRL、FTA-ABS、RPR、TPPA检测以及RT-PCR检测TP,并分析不同RPR滴度组及不同RT-PCR结果组脑脊液异常率的差异。结果:脑脊液细胞或蛋白异常者30例(23.26%),VDRL阳性2例(1.55%),FTA-ABS阳性3例(2.33%),RPR阳性5例(3.88%),TPPA阳性10例(7.75%),RT-PCR阳性32例(24.81%)。2例(1.55%)确诊为神经梅毒。血清RPR滴度≤1∶16组与≥1∶32组患者CSF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P=0.004)。脑脊液RT-PCR检测阳性与阴性组脑脊液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34)。结论:血清RPR滴度≥1∶32者脑脊液异常率较高,临床中应引起重视。单纯对于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而言,用PCR检测脑脊液中TP含量的方法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不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4.
巢式PCR扩增梅毒螺旋体polA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临床标本中微量梅毒螺旋体 (Tp)的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 运用常规及巢式PCR扩增了Tp的DNA多聚酶I基因 (polA)的特异性片段 ,检测了两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评价了两方法在诊断梅毒中的意义。结果 常规及巢式 polAPCR只在扩增Tp时有特异性产物 ,灵敏度分别约为 40个 /10 0 μl及 1个 /10 0 μl。检测 13 1份拟诊为梅毒的血清标本 ,血清学方法与巢式 polAPCR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巢式和常规 polAPCR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 巢式 polAPCR具有高度敏感、特异、标本处理简便等优点 ,适用于检测血清等标本中微量Tp ,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360例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120例)行腰椎穿刺及神经梅毒相关检查。结果:240例非HIV感染患者中,神经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68例,阳性率28.33%。120例HIV感染患者中,神经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61例,阳性率50.83%。HIV感染组中血RPR滴度对数为1∶1,1∶2,1∶4,1∶8,1∶16,1∶32的患者中神经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33.33%,40%,75%,75%,66.67%,非HIV感染组分别为10%,15.38%,32.14%,35.71%,50%,50%,两组中神经梅毒阳性率与血清滴度均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神经梅毒与血清RPR滴度相关,滴度越高,神经梅毒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PCR方法对隐性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DNA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47-PCR和pol A-PCR检测40例隐性梅毒患者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梅毒螺旋体47-kD蛋白和DNA聚合酶I基因片段,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三种标本的阳性率以及两种方法区分早晚期隐性梅毒的阳性率。结果:采用47-PCR检测全血、血浆、血清的TP-DNA阳性率分别为30.0%、37.5%和20.0%,采用pol APCR检测全血、血浆、血清的TP-DNA阳性率分别为22.5%、27.5%和15.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种方法检测三种血标本的阳性率均为血浆>全血>血清,两种方法在三种标本中检测早、晚期隐性梅毒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47-PCR和pol APCR均可用于检测隐性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DNA,可辅助用于隐性梅毒的筛查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PCR方法对隐性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DNA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47-PCR和pol A-PCR检测40例隐性梅毒患者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梅毒螺旋体47-kD蛋白和DNA聚合酶I基因片段,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三种标本的阳性率以及两种方法区分早晚期隐性梅毒的阳性率。结果:采用47-PCR检测全血、血浆、血清的TP-DNA阳性率分别为30.0%、37.5%和20.0%,采用pol APCR检测全血、血浆、血清的TP-DNA阳性率分别为22.5%、27.5%和15.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种方法检测三种血标本的阳性率均为血浆全血血清,两种方法在三种标本中检测早、晚期隐性梅毒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47-PCR和pol APCR均可用于检测隐性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DNA,可辅助用于隐性梅毒的筛查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8.
ELIS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 探讨ELISA法测定抗心磷脂抗体 (AC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用ELISA法检测 6 7例梅毒患者血清中ACA水平 ,并对 2 2例AC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进行RPR、TPPA检测。结果 :  39例RPR阳性的梅毒血清中 ,ELISA检测ACA阳性 2 3例 ,若以RPR为金标准 ,ELISA法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只有 5 8.97%(2 3 39) ;2 8例RPR阴性 (TPPA阳性 )的梅毒血清中 ,ELISA检测ACA阳性 1例。ACA的阳性率与RPR滴度呈正相关 (r=0 .995 ,P <0 .0 0 1)。 2 2例ACA阳性的对照血清 ,TPPA检测均阴性 ,RPR阳性 1例。结论 : 本研究提示ELIS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ACA时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RPR法。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被用于检测各期梅毒病人的血清、脑脊液、羊水、全血、分泌物和组织中的螺旋体。本文扼要地综述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梅毒诊断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合酶链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被用于检测各期梅毒病人的血清、脑脊液、羊水、全血、分泌物和组织中的螺旋体。本文扼要地综述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梅毒诊断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实验室检测在神经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滴度、CD4+T细胞计数在神经梅毒腰穿指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的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106例,采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进行脑脊液白细胞(CSF-WBC)、脑脊液蛋白(CSF-protein)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RPR滴度检测,采集血液进行RPR滴度、CD4+T细胞计数检测,根据神经梅毒的诊断分神经梅毒组和非神经梅毒组,对两组的脑脊液检测结果、血清RPR滴度及CD4+T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病率为33.02%,CSF-RPR及CSF-TPPA对HIV阳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诊断敏感性为68.57%和97.14%,特异性为92.96%和49.29%;CSF-WBC和CSF-protein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911和0.913,CSF-WBC为10.5/μL、CSF-protein为272.15 mg/L时,约登指数最大;血清RPR≥1∶16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几率是血清RPR<1∶16患者的1.52倍(OR 1.52,CI 1.14~2.04,P<0.05),CD4+T细胞≤350个/μL发生神经梅毒的几率为CD4+ T细胞>350个/μL患者的2.37倍(OR 2.37, 95% CI 1.64~3.41,P<0.05)。结论:HIV阳性患者神经梅毒的发病率较高,CSF-RPR对HIV阳性患者发生神经梅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RPR滴度≥1∶16和CD4+T≤350个/μL,是HIV阳性患者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的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梅毒患者中男97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45±3)岁。所有患者HIV初筛及确证试验均为阳性,确诊神经梅毒者51例,排除神经梅毒者51例。所有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35例RPR阳性,98例TPPA阳性,56例梅毒螺旋体(TP)-IgM试验为阳性,29例蛋白定量升高,10例WBC计数≥1.0×109/L。51例确诊神经梅毒患者中,一期及二期梅毒并发HIV发展为神经梅毒患者比例为14.7%,平均时间为9个月。结论:一期或二期梅毒并发HIV患者比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未治疗彻底的患者更易引起神经梅毒,脑脊液TP-IgM阳性率较高,早期梅毒并发HIV感染患者建议行脑脊液TP-IgM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市梅毒螺旋体(Tp)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广西性病门诊收集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采集皮损处组织液,用镀银染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同时采用PCR扩增Tp polA基因,进行早期梅毒的诊断.对早期梅毒确诊病例进行Tp的arp基因60个碱基对重复序列的数目、tprⅡ基因MseⅠ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型别和tp0548基因序列的型别进行鉴别,依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梅毒基因型.结果 共确诊早期梅毒患者215例,其中梅毒PCR检测出210例阳性,检出率97.7%,镀银染色法检测出105例阳性,检出率48.8%,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镀银染色法(χ2=103.01,P<0.05).在PCR阳性标本中,共190例可进行三基因完全分型,总计分出17个基因型别,14d/f有86例(45.3%),具有绝对的流行优势,其他亚型依次为15d/f(13.7%、26/190)、16d/f(11.6%、22/190)、17d/f(7.4%、14/190)、13d/f(6.8%、13/190)、10d/f(4.2%、8/190)、18d/f(1.6%、3/190)、16a/f(1.6%、3/190)、5d/f(1.1%、2/190)、7d/f(1.1%、2/190)、12d/f(1.1%、2/190)、16d/e(1.1%、2/190)、14a/f(1.1%、2/190)、9h/c(1.1%、2/190)、15l/f(0.5%、1/190)、25a/e(0.5%、1/190)、15i/f(0.5%、1/190).结论 广西早期梅毒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具有多样性,其中以14d/f型为优势型.  相似文献   

14.
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梅毒患者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26例HIV阴性梅毒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常规、梅毒暗视野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126例患者脑脊液中,常规检测发现82例(65.08%)蛋白升高,41例(32.54%)葡萄糖升高,未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TP—PCR及梅毒暗视野检查均阴性;有42例(33.33%)梅毒患者脑脊液至少存在一种至一种以上梅毒抗体。结论:梅毒患者脑脊液存在异常,未经治疗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出率,高于经数疗程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一年以上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出率。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并可能与RPR持续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RPR、TRUST、TP-ELISA和TPPA法检测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87份、健康查体人员血清100份及非梅毒患者的血清50份,并评价TRUST、RPR、TP-ELISA和TPPA法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ELISA法结合TRUST法双法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甄别生物学假阳性。结果TRUST、RPR和TPPA法对87份TP-ELISA法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75.86%,74.71%,98.90%,特异性为98.67%,98.67%和100.00%。RPR法与TRUST法、TPPA法与ELISA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TRUST法与TPPA法、RPR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100份健康查体人员血清,RPR、TRUST、TP-ELISA和TPPA法检测均为阴性,50份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RPR和TRUST法检测,2份阳性。结论TP-ELISA可替代TPPA使用;RPR法和TRUST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TP-ELISA结合TRUST双法筛查血液,用TPPA报告确证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IV合并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皮肤科进行腰穿的HIV合并梅毒感染的43例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43例患者中男39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31.5岁。有3例(7.0%)符合神经梅毒诊断(脑脊液表现为白细胞≥20/μL并伴有脑脊液RPR阳性)。这3例患者均为二期梅毒,临床表现均为眼部症状,CD4均<350个/μL,血清RPR均≥1:32。结论:在HIV合并梅毒感染时,神经梅毒尤其好发于血清RPR≥1:32,CD4<350个/μL的二期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neurosyphil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syphilis and optimize the use of lumbar puncture. STUDY DESIGN: The authors reviewed 112 cases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syphilis who underwent a lumbar punctur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was based on a cerebrospinal fluid white blood cells count > or =20/microL, and/or a reactive cerebrospinal fluid-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and/or a positive intrathecal T. pallidum antibody (ITPA) index. RESULTS: Twenty-six of 112 had neurosyphilis.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and serum rapid plasma reagin (RPR) were associated with neurosyphilis (P = 0.036, P = 0.018, respectively).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log(2)RPR was still associated with neurosyphilis (P = 0.005). In patients without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the risk of neurosyphilis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log(2)RPR. A serum RPR of 1/32 seems to be the best cutoff point to decide the performance or not of a lumbar puncture (sensitivity 100%, specificity 40%). CONCLUS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syphilis, lumbar puncture could be restricted to those with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r a serum RPR > or =1/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鉴定并评价梅毒螺旋体(Tp)体内诱生抗原Tp0462的临床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 提取Tp Nichols株全基因组,PCR扩增Tp0462,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p0462,转化至E.coli Rosetta(DE3)菌,大量诱导表达重组蛋白Tp0462并纯化、鉴定。18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活Tp接种组、紫外线照射灭活Tp接种组和未接种对照组,接种后不同时间点抽血分离血清,用ELISA鉴定Tp0462蛋白的体内诱生性特点。ELISA法(Tp0462?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初筛ELISA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验检测336份临床梅毒患者血清样本,初步评价该蛋白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组质粒Tp0462?pET30a(+)在E.coli Rosetta(DE3)中最适的表达条件为0.5 mmol/L IPTG,20 ℃,180 rpm摇床诱导培养4 h。活Tp接种组血清Tp0462特异性抗体水平从第2周起呈急剧上升趋势,至5周后趋于平稳,而灭活Tp接种组及未接种对照组血清Tp0462特异性抗体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活Tp接种组Tp0462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灭活Tp接种组及未处理组(P < 0.05),而灭活Tp接种组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56)。活Tp接种组、灭活Tp接种组Tp92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 < 0.05),而活Tp接种组与灭活Tp接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27)。与TPPA相比,Tp0462?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98.8%,符合率为95.2%,曲线下面积为0.997。Tp0462?ELISA与梅毒初筛ELISA试验的符合率为92.3%,Kappa值为0.846;与RPR试剂盒的符合率为83.9%,Kappa值为0.293。结论 Tp0462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潜在的梅毒诊断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