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胆总管结石并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组(OCBDE),每组各6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OCBDE组,但术中出血量[(44.8±11.7)ml比(69.1±17.5)ml]、术后止痛剂使用[(2.2±0.6)支比(3.5±0.7)支]、肛门排气时间[(23.6±5.3)h比(33.1±4.2)h]、平均住院时间[(6.9±1.0)d比(9.2±1.2)d]等均少于O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相比,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急性轻中度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诊疗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LCBDE组(n=35)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组(n=35)。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残余结石率、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复发率明显低于O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术后发热和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O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治疗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0济源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LCBDE组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开腹组),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以及术中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结石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的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均可有效清除肝外胆管结石,且LCBDE具有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术者需加强胆道镜探查和取石技巧的训练,掌握好LCBDE的指征和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比较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大小。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6月山西省太钢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780例患者资料,其中实施OCBDE598例,实施LCBDE182例。参照LCBDE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因素,在OCBDE患者中选取52例,进行配对研究。术前及术后第1天晨、术后第2天晨采取血样,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结果:LCBDE与OCBDE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的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O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浆CRP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RP在术后第1天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OCBDE组明显高于LCBDE组,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是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的优点;CRP的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LCBDE术后应激反应小于OCBDE,说明LCBDE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可望取代绝大多数OCBDE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胆道探查器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组、腹腔镜组和联合组.开腹组患者58例,采用开腹胆道探查器行胆总管取石;腹腔镜组患者31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腹腔镜取石器行胆总管探查取石;联合组患者3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开腹胆道探查器行胆总管探查取石.采用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和医疗费用等.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总管取石量等方面,联合组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2,1.957,1.186,P>0.05);但联合组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胆总管取石量多、中转开腹率低(t=3.848,4.749,x2=8.592,P<0.05).在医疗费用方面,联合组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但联合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使用镇痛剂次数更少(t=3.581,2.893,4.749,P<0.05);与腹腔镜组比较,联合组医疗费用较低(t=4.517,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开腹胆道探查器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微创的优点,且应用范围广,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16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知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观察组行LC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5.927,P0.01)。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可首先考虑LC+LCBDE;对手术失败者,肝胆管结石较多且大部分位于Ⅱ级胆管以上者,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大、取石时间长者,胆总管直径1.0 cm者应直接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放胆总管探查术(OCBDE)加胆囊切除术(OC)治疗胆囊(GB)合并胆总管(CBD)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了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50例诊断为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诊疗记录。在纳入本研究的50例患者中,25例接受了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即微创组。25例接受开放胆总管探查术加胆囊切除术(OCBDE+OC),即传统组。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前的CBD直径(1.60cm vs 1.46 cm,P=0.093)、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出血量(29.68 mL vs 30.68 mL,P=0.072)、手术时间(129.64 min vs129.97 min,P<0.912)、结石复发率(8.0%vs 20.0%,P=0.415)、CBD完全清除率(96.0%vs 91.3%,P=0.9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1.00v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LCBDE)一期缝合与常规开腹取石及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行胆总管切开治疗胆结石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65例、EST组63例和开腹组59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用(x±s)表示,术后情况比较采用F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与EST组、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3.8±1.3)比(4.5±1.4)比(5.5±1.4)分],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更短[(25.2±3.8)比(28.4±3.5)比(38.3±7.2)h],住院天数更短[(7.2±0.5)比(8.0±0.5比(9.4±0.5)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术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施行的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腹腔镜组患者9例中转进腹手术。结石取净率97.88%(46/47)。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引流。完成LCBDE的患者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中完成LCBDE的病例和中转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98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LCBDE组与OCHTD组在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胆瘘、腹腔脓肿、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是安全、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可逐渐取代大部分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可耐受腹腔镜手术、ERCP且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危急重症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及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未纳入研究。分为两组: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30例行LC+LCBDE,其中2例中转开腹;46例行ERCP/EST+LC,其中2例因ERCP取石失败,不予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相当,但LC+LCBDE可能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不同特征,选择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OCBDE)、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胆囊切除(ERCP+LC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三种术式,评价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石的特征如数量、大小、位置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OC+OCBDE组43例,ERCP+LC组43例,LC+LCBDE组39例。比较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结石残留率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术后胆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残留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OCBDE、ERCP+LC、LC+LCBDE三种术式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式,OC+OCBDE组是经典的传统术式,虽创伤大但可以作为后两种术式失败的有效补救方式;ERCP+LC组保持了胆管的完整性,LC+LCBDE组保护了Oiddis括约肌的功能;因此术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自身技术和医院设备条件作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实验,随机将43例胆总管结石或可疑结石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18例)和T管引流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LCBDE过程中,由于术中缺少窦道支撑,经典的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相对较为困难,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反复的胆道镜取石也容易造成胆道镜损坏或胆管壁损伤。为了更好地提高取石效率,降低手术难度,笔者对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改良,即LCBDE术中采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配合胆道镜取石。本研究总结两个中心应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21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和福建省浦城县医院收治的313例LCBDE术中应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 313例患者中,男132例,女181例;平均年龄(56.3±13.2)岁;173例患者为胆总管单发结石,140例患者为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最多者为10枚);中位结石直径为0.5(0.2~3.1) cm,中位胆总管直径为1.2(0.6~3.3)cm。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281例(89.8%)患者使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取净结石,32例(10.2%)患者术中联合网篮取石。307例(98.1%)患者一期取净结石,6例(1.9%)患者残留结石;157例(50.2%)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56例(49.8%)术后留置T管引流。平均手术时间(109.3±2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2.5±8.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6±3.2)d。术后12例出现胆汁漏,12例出现腹腔感染,9例出现肺部感染,7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术后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无法一期取净结石患者均于术后1.5个月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净结石。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LCBDE术中应用自制腹腔镜胆道冲洗器安全可靠,取石效率高,故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10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5例,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3例,53例行LC+EST+LCBDE,并对比分析3组患者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结果:"三镜"联合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亦不延长。结论:"三镜"联合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比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ST+LC)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explorationof common bile duct/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LCBDE/LTCBDE)。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的临床资料,EST+LC组26例,LCBDE/LTCBDE组30例,2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和AS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对比2种微创治疗方式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结果 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9.0±3.5)d vs.(10.1±3.4)d,t=-1.191,P=0.256]。EST+LC组住院费用高于LCBDE/LTCBDE组[(20 017.5±4748.8)元vs.(16 249.5±3366.1)元,t=3.459,P=0.001]。2组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5.4%(4/26)vs.13.3%(4/30),χ2=0.000,P=1.000]。结论 EST+LC和LCBDE/LTCBDE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LCBDE/LTCBDE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先行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失败或不宜行EST者置ENBD(鼻胆管)再行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或开腹行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99例,91例LC术前EST取石成功,3例LC术后EST取石成功,3例EST取石失败。2例年龄小于15岁者未行EST改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3例EST取石失败,改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LC,或开腹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未置T管(已置ENB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软硬镜联合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与经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04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LTCBDE(LTCBDE组)与54例行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LTCBDE组手术时间(91.7 min vs.110.9 min)、术中出血量(15.5 mL vs.17.4 mL)、术后引流量(28.4 mL vs.44.6 mL)、带管时间(7.8 d vs.9.7 d)、住院时间(8.8d vs.10.6d)均明显减少(均P0.05);LT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CBDE+一期缝合组(2.0%vs.13.0%,P=0.036),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的,且较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更符合微创的目的,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均满足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