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孔组与5孔组,每组各42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使用( ±s)表示,应用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5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且3孔组患者的升高程度小于5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孔组和5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具备与传统5孔法同样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在减少患者腹部创伤及恢复时间更有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观察研究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疗效及安全性。2011年3月—2013年4月右半结肠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结肠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64%(17/44)(P0.05)。结果表明,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孔加一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100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采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两孔组,采用传统多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多孔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Log Rank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48h VAS评分低于多孔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患者术后1年GQOLI-74量表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多孔组(P<0.05)。结论单孔加一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安全性与中远期预后相似,但前者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更轻,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孔组(45例)和5孔组(41例),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和病死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明显短于5孔组,术后第1 d、2 d、3 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5孔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5孔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近切缘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减孔腹腔镜辅助右半肠切除术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CME组67例、传统手术组52例,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等计量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术后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并发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E组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CME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标本切除长度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E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10.5%、远处转移率6.0%均低于传统手术组的30.8%、17.3%(P0.05),CME组的3年生存率86.6%高于传统组的69.2%(P0.05)。结论 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根治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并与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各项围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优势与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P-VATS)的45例患者为单操作孔组,行常规三孔法胸腔镜手术(MP-VATS)的35例患者为多操作孔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疼痛指数评分、住院天数均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引流时间、手术当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和多操作孔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5.71%,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安全有效,较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更为微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主操作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和近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腹腔镜手术主操作孔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下腹,38例)和对照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上腹,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415、1.646,P=0.065、0.200)。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左下腹主操作孔较采用左上腹主操作孔术后恢复更快,近期预后相当,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EM)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实施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103例、开腹组10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D3清扫+CEM手术,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率是13.6%(14/103)低于开腹组的29.0%(31/107)(χ2=7.372,P0.05)。结论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联合CEM治疗右半结肠癌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9例、传统组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0.2%,传统组为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0);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复发或转移率为35.6%、3年生存率为81.4%,传统组为33.3%、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良联合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13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实施完全中间入路的65例患者纳入中间组,将实施改良联合入路的72例患者纳入联合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QC-30)以■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内生存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中间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QLQC-30评分比中间组高(P0.05)。结论改良联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并发症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及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7)或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231)的2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1例, 女性127例, 年龄(60.3±12.8)岁(范围:17~86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 匹配后机器人组56例, 腹腔镜组17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近期结局, 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 总手术时间相近[(206.9±60.7)min比(219.9±56.3)min, t=-1.477, P=0.141], 术中出血量更少[50(20)ml比50(50)ml, Z=-4.591, P<0.01], 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36.0±10.0)枚比(29.0±10.1)枚, t=4.491, P<0.01], 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比较中间入路、尾侧入路以及尾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累积生存情况。 方法前瞻性单盲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9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2例:中间组(行中间入路)、尾侧组(行尾侧入路)和联合组(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累积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 结果中间组、尾侧组分别中转开腹3、1例。尾侧组和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中间组,且联合组优于尾侧组(P<0.05);联合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尾侧组和中间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累积OS和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0.714,P=0.893、0.700)。 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术中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分成传统术式组和系膜切除术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传统术式组患者的手术方案为传统术式治疗直肠癌,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方案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癌症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传统术式组患者分别为(175.5±57.6)min、(134.7±40.5)ml、(15.1±4.8)d、(87.1±23.5)h;系膜切除术组分别为(125.6±40.1)min、(91.2±34.9)ml、(9.4±4.1)d、(50.6±18.3)h,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术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8/32),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传统术式组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5%、65.63%,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3.13%、93.75%,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81,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良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可以减少手术、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癌症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n=60),通过术后展开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直接手术治疗(直接手术组,n=30)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治(联合治疗组,n=30)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相较于直接手术组患者其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χ2=3.880,P=0.049);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67%与80.00%,均较直接手术组的73.33%与53.33%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6.405,P=0.011;χ2=4.800,P=0.028);联合治疗组术后胰腺癌复发率及转移率分别为10.00%与43.33%,均较直接手术组的33.33%与70.00%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811,P=0.028;χ2=4.343,P=0.037);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较直接手术组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生存率等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22例)和姑息性切除术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年生存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占86.0%,其次是尿黄(81.4%)和皮肤瘙痒(72.1%);经过常规超声、CT及MRI联合检查,根治性切除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术组对肝门部胆管癌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5.2%;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阳性率(χ^2=7.379,P〈0.0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χ^2=14.321,P〈0.01),1、3、5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r=6.018、χ^2=2.842、r=17.483,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采取超声联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两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55例,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和Wexner评分等用( ±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系膜完整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远切端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相近(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壁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系膜完整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镇痛需求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困难、排便紧迫感和肛门满意的发生率相近,排便频率和Wexner评分相近,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开腹组为18.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 P=0.039)。 结论腹腔镜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达到和开腹TME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远期疗效相仿,因此建议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TME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8例、传统开腹手术92例(开腹组),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率、3年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2.2%低于开腹组的25.0%(χ2=5.137, P=0.023<0.05);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2.5%低于开腹组的60.5%;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平均时间31.2个月低于开腹组的32.6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TME组和ISR组,TaTME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ISR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术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指标和肛门失禁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aTME组患者在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低于ISR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 P=0.13);TaTME组患者术后1、3个月Wexner评分显著低于ISR组(P<0.05);TaTME组1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ISR组无差异(Log-Rank χ2=0.54、1.32, P均>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及麦滋林-S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胃溃疡患者S2期获得率和血清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13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泮托拉唑、橼酸铋钾治疗,替普瑞酮组患者(44例)和麦滋林-S组患者(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与麦滋林-S;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溃疡愈合、S2期获得率及血清三叶因子2(TF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 结果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反酸、腹胀、腹痛及烧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18%和97.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92,P = 0.605);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11、P = 0.013,χ2 = 4.593、P = 0.029)。麦滋林-S组、替普瑞酮组及对照组患者H. pylori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S2期获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82、P = 0.020,χ2 = 3.047、P = 0.049)。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血清SOD、TFF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麦滋林-S和替普瑞酮结合H. pylori四联根除法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较单独使用H. pylori四联疗效更好,替普瑞酮和麦滋林-S疗效近似,均可明显提升溃疡愈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