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DNA载量与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8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疱液中VZV DNA载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不同病情组(F=16.599,P<0.05)、病程组(t=3.313,P<0.05)、年龄组(t=2.26,P<0.05)的VZV DNA载量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ZV DNA载量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病情评分与其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5月-10月在本科住院的50例急性期HZ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按HZ病情评分标准进行病情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并与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比较HZ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S100β,NSE的相关性。随访出院后1个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情况。结果 HZ组治疗后病情评分明显低于其治疗前(P0.001)。HZ组治疗前后血浆S100β,NSE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均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前后血浆S100β,NSE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均0.001)。随访1个月PHN发生率为12%;发生PHN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评分、治疗后血浆S100β,NSE均较未发生者高(P均0.05)。结论 HZ患者病情评分与其血浆S100β和NSE含量明显相关,其对HZ患者神经损伤病情评估和临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液、唾液、皮疹和接触皮疹处衣物中VZV DNA,用χ2检验比较头面颈部与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VZV DNA阳性率,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标本VZV DNA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86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52.65 ± 14.83)岁,病程(5.23 ± 2.10) d。24例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10例(41.67%)VZV DNA阳性,62例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中8例(12.90%)阳性,两组比较,χ2 = 7.63,P < 0.05。治疗前后,37例采集了血液标本,35例采集了唾液标本,28例采集了皮疹标本,27例采集了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治疗前,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中VZV DNA阳性分别为32例(86.49%)、8例(22.86%)、26例(92.86%)、24例(88.89%),治疗(6.82 ± 2.23) d后,这4种标本的VZV DNA阳性率分别下降为51.35%、8.57%、89.29%、85.18%,仅血液标本治疗前后VZ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60,P = 0.003),其余标本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急性期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VZV DNA阳性率高于其他部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衣物处VZV DNA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和疱液标本,通过PCR的检测外周血细胞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并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病理进行验证。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外周血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PCR能检测外周血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用于带状疱疹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例带状疱疹水疱和治愈后皮肤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16例所有水疱损害中均可检测到385bp的VZV DNA片断。6例痊愈2个月内活检组织中2例(33.3%)检测到VZV DNA。10例超过2个月的临床治愈皮损内均未检测到VZV DNA。VZV可在带状疱疹治愈皮损中短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无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17例伴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内c-FLIP蛋白表达阳性率和CD3+T细胞阳性率。结果急性期伴有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c-FLIP表达明显低于无恶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无恶性肿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无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c-FLIP表达明显增加,与急性期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但恢复期的伴恶性肿瘤和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B细胞内c-FLIP表达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带状疱疹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CD3+T细胞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与c-FLIP有相似的表达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6和0.534,P均<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低表达,恢复期则高表达,且与T细胞数量明显正相关,表明其可能参与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的增殖,在带状疱疹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血浆可溶型CD100(sCD100)和外周血T细胞中膜型CD100(mCD100)表达变化, 观察外源性CD100对带状疱疹患者CD8+ T细胞的功能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53例以及入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25例。采集受试者静脉抗凝血,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CD100水平, 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mCD100表达。纯化CD8+ T细胞, 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和对照CD8+ 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差异。使用重组人CD100和重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刺激带状疱疹患者纯化的CD8+ T细胞, 观察重组人CD100对CD8+ 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带状疱疹组血浆sCD100水平[(1.12 ± 0.23) ng/ml]低于对照组[(1.31 ± 0.28) ng/ml, t = 2.97, P = 0.004], mCD100+CD8+ T细胞比例(17.41% ± 4.26%)高于对照组(14.69%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家族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中S100A6、S100A8和S100A9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探索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从家族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自动测序法测定S100A6、S100A8和S100A9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结果: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S100A6、S100A8、S100A9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均相同,未发现基因多态性。结论:S100A6、S100A8、S100A9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与家族性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玫瑰糠疹与人类疱疹病毒-7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玫瑰糠疹(PR)与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检测了22例PR急性期患者的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皮损、唾液、尿液,14例恢复期患者的唾液、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14例正常人的唾液、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HHV-7特异性序列。结果急性期唾液与单核细胞中HHV-7DNA检出率(95.5%,45.4%)明显高于正常人(64.3%,21.4%),唾液中HHV-7DNA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恢复期(57.1%),但单核细胞中HHV-7DNA检出率与恢复期(28.6%)无明显差异。8例皮损组织(36.4%)检测到HHV-7DNA。1例血浆中检测到HHV-7DNA(4.54%),其外周血单核细胞、皮损、唾液中亦均检测到HHV-7DNA,其恢复期唾液、单核细胞中HHV-7DNA仍可检测到。恢复期HHV-7DNA在唾液和单核细胞中的检出率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结论有一部分玫瑰糠疹的发生可能与潜伏的HHV-7活化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酶标SPA法对68例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及HZ半年后无PHN的患者的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和非HZ患者血清对照.结果显示HZ在发病一周内其抗VZV抗体大都处于低水平,抗体滴度与年龄无关,仅与疼痛程度有关.HZ在发病一周后其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该滴度与患者年龄、疼痛程度均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抗VZV抗体滴度越高,疼痛程度也越剧烈.无PHN者在发病半年后其抗VZV抗体均降至正常水平,而有PHN的HZ在一年后抗体仍呈高滴度,显示PHN的发生与抗VZV抗体有密切关系.而对照组抗VZV抗体呈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47例各种大疱及水疱性皮肤病疱液及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的测定,发现天疱疮(P)、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及带状疱疹(HZ)疱液中FN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烫伤疤液中的含量;RDEB血浆中FN含量低于对照血浆中拿量,而P、BP及EBA血浆中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血浆中含量,且P、BP组血浆中含量与疱液中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玫瑰糠疹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巢式PCR检测了22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的血浆、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皮损、唾液、尿液及14例恢复期患者的唾液、血浆、PBMC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DNA,以探讨玫瑰糠疹与HHV-6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则及其可溶性Ⅰ型受体(sTNF-RI)在类天疱疮(BP)、天疱疮(PV)患者疱液和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比研究31例BP、9例PV患者血液和疱液中TNFα和sTNF-RI的含量。并以15例正常人吸疱液和3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BP、PV患者活动期癌液和血液中sTNF-RI水平均高于对照,且疱液中浓度更高;BP缓解初期血中sTNF-RI水平高于活动期;BP患者血液和疱液中均未测到或有极少量TNFα,PV患者血液中仅测到低浓度的TNF。而疱液中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细胞因子sTNF-RI和TNFα可能参与了BP和PV的发病,sTNF-RI在BP中可能对机体起保护作用,有望成为病情好转和治疗有效的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介素-22(IL-22)和S100A7,A8,A9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6例正常人皮肤中IL-22,S100A7,A8,A9mR-NA进行检测。结果①IL-22和S100A8,A9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呈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为阴性;S100A7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为1.133±0.0403,较正常对照组0.744±0.0371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IL-22mRNA与S100A7,A8,A9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1=0.543,r2=0.774,r3=0.621,P均<0.01。结论IL-22和S100A7,A8,A9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明确相关,可能成为银屑病治疗新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血清S100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判断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心搏骤停(CA)后CPR成功的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A组(19例,GOS1-2分)和B组(9例,GOS3-5分)。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12、24、48、和72h测定血清S100蛋白质、NSE水平,入ICU后24h内完成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计算存活概率(Ps)。分析ROSC时间与各时间点S100、NSE水平是否相关。结果A组的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均P〈0.05),A组的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Ps显著低于B组CP〈0.01);A组的ROSC后2、12、24、48、72h血清S100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在72h时点的S100水平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ROSC后12、24、48、72h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ROSC后2h时A组和B组的S100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B组在ROSC后24h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所有患者的ROSC后2、12hS100水平与ROSC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1,而12、24、48h时患者血清NSE水平与ROSC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S100、NSE可以作为判断CPR后缺氧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物,且S100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TGF-β1在带状疱疹病程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2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7d复诊时采外周静脉血,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6,IL-17,TGF-β1水平。结果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中Th17,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亦显著高于治疗后(P均0.05),治疗前IL-6,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增高,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与二者相关的细胞因子也相应变化,提示二者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这在带状疱疹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及疱液中Eotaxin-2的含量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BP患者的疱液及不同时期血清中Eotaxin-2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BP患者血清S1(治疗前),S2(稳定期)中Eotaxin-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清中Eotaxin-2含量在S1,S2阶段与S3(消退期)相比也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P患者疱液中Eotaxin-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Eotaxin-2浓度与病情的活动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血清中Eotaxin-2的水平来检测评估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皮损部位单纯疱疹病毒-Ⅱ(HSV-2)载量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定量检测28例现症GH患者皮损部位HSV-2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监测28例现症G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比例,用线性相关和回归方法分析现症GH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GH患者皮损内疱液HSV-2检出率为100%,病毒载量为6190714±1962085拷贝/μgDNA。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复发次数呈显著正相关。②GH患者CD3^+、CD4^+、CD56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低(P〈0.01),但B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患者皮损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CD4^+/CD8^+细胞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GH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由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NK细胞减少,以及Th及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造成,这种状态不利于机体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造成GH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可溶性Ⅰ型受体在类天疱疮疱疹(PV)患者疱液和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比研究31例BP9例PV患者血液和疱液中TNFα和sTNF-RⅠ的含量。并以15例正常人吸疱液和30例下沉人血清作对照。结果BP、PV患者活动期疱液和血液中sTNF-RⅠ水平均高于对照,且疱液中浓度更高,BP缓解初期血中sTNF-RⅠ水平高于活动期;BP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某疾病防治所医治的30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50例采用刺血拔罐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150例采用火针+刺血拔罐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停止出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疱结痂时间以及水疱脱落时间均较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火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