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早诊早治梅毒有利于减少传播、减轻系统损害.直接暗视野检查苍白螺旋体或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但有局限性.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苍白螺旋体靶序列诊断梅毒,而polA、tpp47基因为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苍白螺旋体常用靶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敏感性高于其他聚合酶链反应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一期梅毒拭子中苍白螺旋体敏感性可达60%以上,而检测血液及脑脊液苍白螺旋体敏感性不超过60%(胎传梅毒可达83%),特异性93%以上.患者HIV感染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梅毒螺旋体的巢式PCR检测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分布,确定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间连续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者进行巢式PCR扩增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和苍白螺旋体重复基因族(tpr),凝胶电泳分析arp基因重复序列个数和tpr基因的Mse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根据Pillay标准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62例疑似硬下疳病例,33例(53.2%)暗视野镜检发现梅毒螺旋体;54例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1%。47例arp基因分型以14型为主(36例占76.6%),49例tpr基因分型以d型为主(39例占79.6%),47例双重基因分型发现7个基因型,依次为14 d 31例占66.0%,13 d 5例占10.6%,14 b 4例占8.5%,12 b 3例占6.4%,12 d 2例占4.3%。15 d和14 i各1例占2.2%。结论巢式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以14 d型为优势型。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基因分型对于梅毒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巢式-实时PCR(NR-PCR)检测初诊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梅毒螺旋体(Tp)靶DNA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以Tp polA为靶基因,用NR-PCR检测梅毒患者初诊时皮损拭子、血清、全血、脑脊液、末梢耳垂血等样本中的靶DNA,用统计软件SPSS.13分析结果.结果 NR-PCR检测Tp polA靶DNA的极限为2个Tp/ml,总体阳性率为71.7%,检测不同类样本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耳垂血92.0%>脑脊液90.2%>拭子74.3%>血清66.9%>全血64.2%.NR-PCR结果与血清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76.0%(152/200).进一步分析显示:一期、二期梅毒拭子DNA阳性率(63.2%比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血清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一期梅毒(χ2=3.6,P=0.06);全血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类型梅毒;神经梅毒耳垂末梢血阳性率与脑脊液比较,P=0.06.隐性梅毒血清(RPR)滴度≥1:8组的Tp DNA阳性率高于RPR≤1:4组.结论 NR-PCR方法检测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Tp DNA是可行的,不同类型梅毒、不同类型样本以及其血清RPR滴度水平都影响Tp 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衡阳和江门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湖南衡阳和广东江门地区梅毒螺旋体(TP)基因亚型的分布.方法 收集衡阳和江门地区疑似硬下疳病例的标本85份,经TP polA PCR筛选后,阳性者用PCR扩增各标本中TP的arptpr基因,酶切tpr基因扩增产物,分析各TP菌株arp基因长度和tp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型.结果 TP polA PCR阳性者69例,可用于分型者57例,分为10个亚型,其中14d亚型为26例,其他亚型包括10d(1),12a(3),12g(2),13d(6),14a(5),14b(2),14f(6),15d(5),16d(1);衡阳和江门地区TP基因亚型分布大致相同.结论 衡阳和江门地区存在TP的多亚型,都以14d亚型为主(占45.6%),无明显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进入循环系统进行血行播散导致的多系统损害,但目前其全身播散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梅毒螺旋体黏附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骨架系统破坏、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等多方面探讨梅毒螺旋体血行播散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1998年建立基于梅毒螺旋体tpr和arp基因分子分型系统,世界各国均有梅毒螺旋体亚型菌株流行特征的报道并结合tp0548或rpsA基因以加强分型,发现了各地的优势亚型菌株及亚型菌株存在多样性,其中14d和14f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型.另外,某些特定亚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有研究发现,某些特定亚型菌株可能有亲神经现象,其中14a、14d/f、19d/c与神经梅毒相关.确定特定亚型菌株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治和判断梅毒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arp/tpr两个基因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不同血液成分及脑脊液标本都可用于梅毒螺旋体检测及基因分型,结合tp0548基因加强分型,发现中国梅毒螺旋体菌株主要为梅毒螺旋体14d/f型,而脑脊液中常检测到梅毒螺旋体19d/e型。23SrRNA基因A2058G突变是梅毒螺旋体耐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的原因,对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同时耐药的A2059G突变菌株在国外已经出现。梅毒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基因型别与梅毒类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监测梅毒螺旋体携带抗菌素耐药基因的情况,为临床选用抗菌素治疗梅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传染性较强。由于梅毒螺旋体无法体外培养,使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较为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梅毒螺旋体基因组序列全面解析,有关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梅毒螺旋体的外膜蛋白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是宿主保护性免疫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检测我院梅毒螺旋体(TP)的临床样本DNA基因型。方法:收集梅毒患者皮损棉拭子,提取其中的TP DNA。提取的D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证实为TP DNA;使用MLST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55例DNA标本,发现9种MLST分型,1.1.8分型为42例,3.2.3分型为5例,1.1.1分型为2例,24.1.8分型为1例,25.1.8为1例,1.52.8为1例,1.53.8为1例,1.1.17为1例,25.3.1为1例。其中24.1.8,25.1.8,1.52.8,1.53.8,1.1.17,25.3.1为首次报道的分型。所有分型都存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结论:我院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其中优势分型为1.1.8,各分型都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梅毒的病原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由于在体外不能人工培养,故在实验室难以对其进行研究。迄今尚无最好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以及征服该病的疫苗。现代基因研究将最终揭示它的秘密,为研究征服梅毒的方法打下基础。Norris等揭示了梅毒螺旋体基因序列,现将Norris等当代基因研究的结果和相关材料做扼要介绍[1]。  相似文献   

11.
梅毒螺旋体有着独特的基因和蛋白结构,对其基因分型有利于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梅毒螺旋体缺乏脂多糖与外膜蛋白,但可表达多种脂蛋白,这些脂蛋白同梅毒螺旋体的组织黏附及播散有关,同时可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机体对于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十分复杂,固有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在梅毒螺旋体的感染过程中参与了应答过程.Th1型细胞免疫在梅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梅毒患者在局部及系统免疫方面都存在细胞免疫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运用最新的三基因定位分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分别采用Nichols标准株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阴性的生殖器疱疹患者湿润性溃疡皮损DNA提取液作为阳性和阴性标本。分析arp基因60个碱基对重复序列的数目、tprEGJ基因MseI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型别和tp0548基因序列的型别,根据上述三基因的分析结果,分析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临床标本来自一期或二期梅毒患者的湿润性皮损。先经梅毒螺旋体特异的polA基因扩增,阳性者用建立的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Nichols标准株的基因型别为14a/a,阴性对照的三基因均无扩增。临床标本中三个基因的扩增敏感性分别是94.1%、91.2%和94.1%;91.2%的临床标本检测出完整的基因型别;3个基因的优势型别分别是14型、d型和f型。结论 改良的三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区分度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梅毒螺旋体IgM(TP-IgM)检测在先天梅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5例初诊儿童的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与其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学阳性率8.81%(107/1215),其中梅毒螺旋体IgM阳性率6.42%(78/1215)。107例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最后确诊为先天梅毒92例,TP-IgM阳性与先天梅毒确诊符合率为100%。结论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是诊断婴幼儿先天梅毒有价值的梅毒血清学指标,对鉴别先天梅毒和被动梅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