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受体)在色素痣及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RT-PCR检测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中CB2受体在蛋白和mRNA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CB2受体在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均有表达;在色素痣主要表达分布于痣细胞和表皮层的基底细胞层,在皮下组织中表达不明显;皮肤恶性黑素瘤与色素痣表达CB2的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黑素瘤中CB2受体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升高,恶性黑素瘤CB2受体表达强度明显大于色素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otch家族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标本为患者组,同期收集28例表皮痣组织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信号受体、配体(Notch1-4、DLL1、3、4和Jagged1、2)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皮损标本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1Notch1、2、3、4,Jagged1、2,DLL1、3、4在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皮损表皮中增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otch1、2、3、4,Jagged1,DLL1、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皮损真皮中增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LL4和Jagged2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4,Jagged1、2,DLL1、3、4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ntegrinβ1和CD44v6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Integrinβ1和CD44v6蛋白在36例皮肤黑素瘤、34例色素痣及31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ntegrinβ1在正常对照、色素痣和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9%,47.1%和77.7%,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色素痣和正常对照( P<0.05) ;CD44v6在正常对照、色素痣和黑素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1.6%,58.8%和75.0%,三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ntegrinβ1和CD44v6在黑素瘤IV~V级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I~III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 (P<0.05);二者在黑素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463,P<0.05).结论 Integrinβ1和CD44v6的表达与皮肤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β联蛋白和Wnt5a在色素痣和黑素瘤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黑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色素痣、14例原位黑素瘤、21例侵袭性黑素瘤和18例转移性黑素瘤组织中CTHRC1、β联蛋白和Wnt5a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色素痣和黑素瘤组织中CTHR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联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5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6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HRCl、13联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黑素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wnt5a的阳性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黑素瘤中CTHRC1与β联蛋白之间以及CTHRC1与Wnt5a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98,P〈0.01;r=0.623,P〈0.01)。结论CTHRC1、β联蛋白和Wnt5a在黑素瘤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CTHRC1可能作为Wnt信号通路的辅助蛋白促进黑素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肢端恶性黑素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与干细胞因子(SCF)/c-kit途径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在93例MM、21例非肢端MM、39例肢端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并用15例肢端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同时检测c-kit在93例肢端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其与HIF-1α的相关性。 结果 在93例肢端MM中,81例(87.10%)阳性表达HIF-1α,在21例非肢端MM中19例(90.48%)阳性,39例肢端色素痣中6例(15.38%)阳性;15例肢端正常皮肤均为阴性。与肢端正常皮肤和肢端色素痣相比较,肢端MM中HIF-1α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在肢端MM和非肢端MM组间,HIF-1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IF-1α表达水平与黑素瘤Clark分级、Breslow厚度分级均呈正相关(rs = 0.442,P < 0.01;rs = 0.368,P < 0.01)。在原位、侵袭性、转移性肢端MM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rs = 0.420,P < 0.01)。在肢端MM中,HIF-1α表达与c-kit表达呈正相关(rs = 0.307,P < 0.01)。 结论 HIF-1α蛋白在肢端MM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进展、侵袭性均呈正相关,与c-kit在肢端MM组织中的协同表达,提示可能共同参与肢端M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及黑素瘤细胞株中BAG-1蛋白、P53、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皮肤恶性黑素瘤、20例色素痣皮损石蜡包埋标本中BAG-1蛋白、P53和Bcl-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AG-1蛋白在黑素瘤细胞株M14和B16F10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BAG-1蛋白在32例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25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8%;色素痣组20例中阳性3例,阳性表达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BAG-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与Clark分级呈正相关(r = 0.47,P < 0.05),与P53、Bcl-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 值分别为0.05和0.11,P > 0.05)。BAG-1蛋白在黑素瘤细胞株M14、B16F10细胞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BAG-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的Clark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析5例CMM和瘤旁组织及3例色素痣组织中TIMP-4蛋白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4在43例CMM和51 例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黑素瘤表面标志物CD63表达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MMP-2、VEGF和CD63表达。 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5例CMM组织中4例TIMP-4表达高于瘤旁组织和3例色素痣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TIMP-4在43例CMM和51 例色素痣中分别有37例和10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6.04%和1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55,P < 0.05)。TIMP-4表达水平与CMM的进展呈正相关(rs = 0.309,P < 0.05),随着肿瘤从原位到侵袭性再发展到转移性,TIMP-4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CMM中TIMP-4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厚度、Clark分级、溃疡与否等预后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与Ki-67亦无显著相关,但TIMP-4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 = 0.345,P < 0.05);CMM中MMP-2阳性组TIMP-4的表达明显高于MMP-2阴性组(P < 0.01);此外,TIMP-4表达与CD63表达呈正相关(rs = 0.555,P < 0.01)。 结论 TIMP-4在CMM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CMM的发生及发展,尤其与其转移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8.
生存素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与VEGF和PC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与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人恶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组织中生存素、VEGF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①生存素在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黑素瘤中表达明显高于色素痣(P<0.01).②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有30例表达VEGF(阳性率83.3%),36例表达PCNA(阳性率100%),而色素痣组织不表达VEGF和PCNA.③生存素的阳性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但其表达与VEGF和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 生存素可能参与恶性黑素瘤的增殖和与VEGF相关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原发性恶性黑素瘤、17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20例色素痣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素瘤、转移性恶性黑素瘤、色素痣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82.4%,15.0%,前两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骨桥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均无关系(P均>0.05)。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的侵袭行为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及A375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皮肤组织、正常人色素痣以及恶性黑素瘤组织中PEDF的表达与分布.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PEDF的表达与分布.用RTPCR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A375中PEDF mRNA的表达.结果 ①PEDF在正常皮肤组织、正常人色素痣及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DF在正常黑素细胞中表达,而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缺失.③PEDF mRNA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黑素细胞.结论 PEDF的表达降低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4、CXCR7在两个组(黑素瘤组及色素痣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黑素瘤组与色素痣组免疫组化比较:CXCR4分别是20%(8/40)和50%(20/40)为(-);12.5%(5/40)和42.5%(17/40)为(+);32.5%(13/40)和7.5%(3/40)为(++);35%(14/40)和0%(0/4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XCR7分别是15%(6/40)和35% (14/40)为(-);10%(4/40)和62.5% (25/40)为(+);22.5%(9/40)和2.5%(1/40)为(++);52.5%(21/40)和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XCR4的表达水平在年龄、性别、Breslow厚度、溃疡情况、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部位、Clark分级、淋巴结转移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XCR7的表达水平在年龄、性别、溃疡情况、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部位、Breslow厚度、Clark分级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标本中,CXCR4和CXCR7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XCR4和CXCR7可能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在恶性黑素瘤(恶黑)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恶黑石蜡标本中CCL18、VEGF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同时检测20例色素痣石蜡标本中CCL18的表达水平。对CCL18的表达与恶黑临床病理及VEGF、Ki67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荧光方法验证CCL18在恶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CL18在恶黑组阳性率为84.48%(49/58),而在色素痣组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1)。CCL18在恶黑的表达与肿瘤Clark分级、Breslow厚度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09、0.644,均P<0.01);在有无溃疡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L18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肢端/非肢端恶黑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黑中CCL18阳性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727,P<0.05),与Ki67表达水平无相关(P>0.05)。免疫荧光显示,恶黑组织中肿瘤细胞胞质表达CCL18。结论 CCL18在恶黑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Cbl?b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9份黑素瘤、30份色素痣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bl?b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中Cbl?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69份皮肤黑素瘤标本中,52份(75.36%)表达Cbl?b;30份色素痣标本中,4份(13.33%)表达Cbl?b,两组Cbl?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5,P<0.01)。黑素瘤组织中Cbl?b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程度、Clark分级和Breslow厚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69、0.654、0.727,均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A375、M14、MV3细胞Cbl?b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37,P<0.01)。免疫印迹法显示,A375细胞Cbl?b蛋白表达水平最高,黑素细胞最低。结论 Cbl?b蛋白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其细胞株中均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素瘤(CMM)皮损中STAT3和活化STAT3(p-STAT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聚合物酶标二抗法,检测22例CMM皮损和23例皮肤色素痣STAT3表达和p-STAT3水平,分析其对CMM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结果 CMM皮损STAT3表达显著高于皮肤色素痣(阳性率分别为95.5%和56.5%,χ2 = 9.23,P < 0.05),且其p-STAT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皮肤色素痣(阳性率分别为90.9%和43.5%,χ2 = 11.38,P < 0.05)。CMM皮损STAT3表达增加对CMM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影响(P > 0.05),而p-STAT3水平升高为预示CMM淋巴结转移的危险信号(OR = 1.88,95% CI为1.05 ~ 3.38,P < 0.05)。 结论 CMM细胞STAT3的表达增加和活化水平升高在CMM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其活化水平升高有助于CMM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E2F6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皮肤科确诊的5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冻存组织及石蜡切片。通过 qRT-PCR分析 E2F6 mRNA在人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及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WM35、SK-MEL-1、Hs-695T、MDA-MB-435s)和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E2F6、β联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E2F6抑制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A375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E2F6基因的敲减效率。通过CCK8、软琼脂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3D细胞培养实验检测E2F6基因敲减对A37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总β联蛋白、活化β联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等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皮肤恶性黑素瘤中E2F6和β联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E2F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色素痣细胞(均P < 0.001)。qRT-PCR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 mRNA的相对表达(0.000 55 ± 0.000 17)高于色素痣组织(0.000 18 ± 0.000 09,t = 3.22,P < 0.001)。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色素痣组织(均P < 0.001),而β联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色素痣组(均P < 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蛋白与β联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化:r = -0.56,Western印迹:r = -0.63,均P < 0.01)。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后,E2F6抑制组E2F6 mRNA、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 = 3.38、2.76,P < 0.001)。CCK-8实验显示,继续培养后48 h,E2F6抑制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 = 4.58,P < 0.01);软琼脂平板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相对克隆比低于对照组(t = 2.26,P<0.001);迁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165 ± 23)低于对照组(376 ± 22,t = 3.14,P < 0.01);侵袭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96 ± 11)低于对照组(315 ± 31,t = 2.12,P < 0.01);3D细胞培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侵袭性伪足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2F6抑制组G0 - 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Western印迹显示,E2F6抑制组β联蛋白水平、活化β联蛋白水平及其下游靶基因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P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E2F6抑制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波形蛋白、神经钙黏着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01),而上皮钙黏着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 核转录因子E2F6在恶性黑素瘤中高表达,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可能通过拮抗β联蛋白信号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在皮肤黑素瘤30例、交界痣30例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皮肤黑素瘤中乙酰肝素酶(63.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73.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痣(6.6%)和正常对照组(0)(P均<0.05),交界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皮肤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作为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2例MM组织、20例色素痣中MMP-2、MMP-9的表达,用χ^2检验分析MM组织与色素痣组织中二者表达的差异性,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其预后关系,单因素Kaplan-Meier法和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M组织中MMP-2(90.4%)、MMP-9(78.8%)表达均显著高于色素痣组织(P<0.05);MMP-2、MMP-9表达阳性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MMP-2阳性表达的MM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者(均P=0.004),MMP-9阳性表达的MM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者(均P<0.001)。结论MMP-2及MMP-9在MM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和HIN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HINT1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56例黑素瘤及瘤旁组织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黑素瘤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HINT1蛋白的表达。结果 MSP显示,黑素瘤组织、瘤旁组织及色素痣组织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76.8%(43/56)、33.9%(19/56)和35.3%(18/51),黑素瘤组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组和色素痣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0、18.749,均P<0.05),瘤旁组织组与色素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免疫组化显示,56例黑素瘤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分别有12例(21.4%)和42例(82.4%)HINT1蛋白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3,P<0.01)。12例HINT1蛋白阳性的黑素瘤组织中,有6例HIN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44例HINT1蛋白阴性的癌组织中HINT1启动子甲基化率高达84.1%(37/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13)。56例黑素瘤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在Clark分级Ⅰ~Ⅱ级组(59.1%,13/22)与Ⅲ~Ⅴ级组(88.2%,30/3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5,P=0.012)。结论 HINT1在黑素瘤组织中低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有关;HINT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KK3 在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转染DKK3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析DKK3在人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SK?MEL?1、Hs?695T、MDA?MB?435s、WM35)及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14 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集的58例恶性黑素瘤(包括原发性黑素瘤与转移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组织中DKK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转染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和pcDNA3.1(+)?Flag?DKK3 质粒(转染组)至恶性黑素瘤 A375 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 DKK3 的过表达,及DKK3过表达对黑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平板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DKK3对A375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DKK3蛋白在人黑素瘤细胞系中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在色素痣组织中高表达。原发性黑素瘤、转移性黑素瘤与色素痣中DKK3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分别为(0. 325 ± 0.150) × 10?3、(0. 142 ± 0.210) × 10?3、(0. 634 ± 0.120) × 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57,P < 0.05),转移性黑素瘤表达水平低于原发性黑素瘤和色素痣 (LSD?t分别为2.48、3.12,均P < 0.05)。A375 细胞转染DKK3后,细胞划痕迁移率(22.11% ± 5.11%)低于对照组(54.36% ± 23.22%)(t = 2.36,P < 0.001);迁移及侵袭实验中,转染组穿出小室细胞数(265 ± 33、76 ± 18)低于对照组(429 ± 41、135 ±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1.35,均P < 0.001)。转染组A375细胞过表达DKK3后,上皮钙黏着蛋白和mRNA表达上升,神经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MMP1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 DKK3在黑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下调,DKK3过表达后A375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明显抑制,DKK3可能是抑制皮肤恶性黑素瘤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