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均行LC联合LCHTD治疗。对可能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中,术后1年累积复发率为2.43%,3年累积复发率为8.10%,5年累积复发率为14.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是否行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与术后结石复发有关(P0.05);性别、病程、胆总管结石类型、结石直径与术后复发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cm、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与术后结石复发无关(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联合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认真评估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后结石复发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LC联合LCHTD治疗的89例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率、1~3年累计复发率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18例患者出现结石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0.22%,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年2.25%(2/89),2年5.62%(5/89),3年12.36%(11/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症与联合术后结石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cm、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症是联合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部分因素会合并出现,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3 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LC联合LCHTD治疗。根据是否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结石复发组(24例)和结石未复发组(6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随访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分析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3例患者LC联合LCHTD治疗手术成功90 例,中转开腹3 例。手术时间(109.4±10.6)min,术中出血量(80.2±19.1)mL,总住院时间(9.2±1.2)d,住院费用(1.9±0.4)万元。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18个月,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25.81%),平均复发时间为(10.3±2.1)个月。结石未复发组剔除中转开腹3 例,单因素分析表明,结石复发组和结石未复发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结石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类型、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炎症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应用LC联合LCHTD疗效显著,术后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C+LT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LC+LCHTD)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70例行LC+LTCBDE,60例行LC+LCHT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胆漏、出血、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结果 LC+LTCBD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低于LC+L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TCBDE可作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难以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时,LC+LCHTD仍为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截至2019年10月公开发表的研究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章,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1 6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中有碎石手术史患者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4.41,95%CI=2.63~7.38,P<0.01);复发组中合并胆管炎、胰腺炎患者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3.40,95%CI=2.25~5.13,P<0.01);复发组中合并胆囊管扩张患者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4.08,95%CI=2.81~5.93,P<0.01);复发组中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4.12,95%CI=2.96~5.75,P<0.01);复发组中合并胆总管直径>1.0 cm患者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OR=4.96,95%CI=3.59~6.86,P<0.01);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的复发比例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组(OR=0.27,95%CI=0.09~0.81,P<0.05)。结论:既往碎石史、合并胆管炎与胰腺炎、胆囊管扩张、胆总管直径>1 cm、内镜乳头切开术均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9例患者(5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对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共1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9.19%。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结石复发与年龄、黄疸、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结石最大直径、结石数目、胆管、胰腺炎症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692,P=0.011)、胆总管直径(OR=2.249,P=0.022)、结石数量(OR=2.647,P=0.017)、结石最大直径(OR=2.348,P=0.009)、合并炎症(OR=2.801,P=0.013)、手术类型(OR=2.421,P=0.018)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为12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4例术后复发,复发率18.7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胆管炎、总胆红素异常、胰腺炎、结石残留、术后合并症、黄疸、结石直径及手术类型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相关。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胆总管直径、胆囊管扩张、胆总管扩张、结石数量、胆管炎、结石残留、术后合并症及手术类型是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沭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均行ERCP联合LC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者经验、胆道情况、结石情况。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87例患者术后随访3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未复发组66例,复发组21例,中位复发时间15.0(95% CI=12.5~20.0)个月,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8.0%、23.0%、24.1%,复发主要集中于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感染、胆道狭窄、胆总管夹角、结石数量、结石大小、乳头旁憩室情况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夹角(OR=0.196,95% CI=0.044~0.877)、胆道感染(OR=6.894,95% CI=1.698~27.984)、乳头旁憩室(OR=10.554,95% CI=2.134~52.197)、胆道口括约肌切开(OR=17.803,95% CI=3.342~94.845)是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合并胆总管夹角过小、胆道感染、乳头旁憩室及术中括约肌切开的患者,ERCP联合LC术后结石更容易复发,对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困难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为11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是否中转开腹、有无结石残留分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C联合LCBDE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容易组63例、困难组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大小、胆囊壁炎症严重程度、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显露情况、胆总管下段有无结石嵌顿及胆总管直径均是LC联合LCBDE手术难度较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胆囊三角显露不清(OR=14.090,P<0.001)、胆囊壁化脓坏疽(OR=20.057,P=0.011)、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OR=23.001,P=0.006)及胆总管直径≥12 mm(OR=3.950,P=0.008)是LC联合LCBDE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伴有胆囊三角显露不清、胆囊壁化脓坏疽、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胆总管直径≥12 mm时,LC联合LCBDE的手术困难、危险性明显增加,临床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中操作,以降低手术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218例行LC+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一期缝合,128例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术后结石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长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引流组(8.89%vs.2.34%,P=0.030),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1.11%vs.7.03%,P=0.040)。统计分析显示,一期缝合是术后胆汁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管引流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T管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发生。两者尚不能完全互相替代,需把握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 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1例行LC+LCBDE,156例行LC+EST;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残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LC+LCBDE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但住院时间稍长,两组中转开腹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联合LCBDE及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病情允许时LC联合LCBDE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 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对1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78例采用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49例采用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 +LC治疗.比较二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随访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4.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EST+LC组:手术成功率95.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5年,平均(3.2±0.8)年,LCBDE+LC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积气发生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ST+LC组(P<0.05).结论 LCBDE+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用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微创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 8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 (或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其中 7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治疗效果肯定 ,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胆道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105例患者依据检查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胆道探查方式:(1)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继发结石,胆囊管有明显扩张或经胆囊管扩张术可顺利通过胆道镜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c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后不放“T”管引流;(2)若胆囊管细且无扩张,或胆囊管存在变异,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胆道取石术(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其中若胆道内结石较少,结石无嵌顿则一期缝合胆道且不放“T”管,术后放腹腔引流管。若胆道下端结石嵌顿取石过程困难,或结石多、取石时间长则放“T”管引流同时放腹腔引流管。结果 共行LT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70例,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35例,其中放T管14例,不放T管21例。术后腹腔积液17例,其中LTCBDE组6例,LCBDE组11例。胆汁性腹膜炎5例,LTCBDE组1例,LCBDE组4例。腹部疼痛13例,LTCBDE组4例,LCBDE组9例。体温增高11例,LTCBDE组3例,LCBDE组8例。以上并发症均经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痊愈。LCBDE组术后T管脱出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当天和术后第2天,经再手术治愈。LCBDE组胆道残余结石14例,均经胆道镜完全取出;LTCBDE组随访43例,术后3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残余胆道结石。LTCBDE组中1例出现胆囊动脉夹脱落出血再次腹腔镜止血痊愈;LCBDE组术后放T管中有1例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10 d治愈。所有病例术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胆道结石可通过术前确切评估和术中正确处理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LCBDE+LC组49例和ERCP/EST+LC组49例;LCBDE+LC组给予LCBDE+LC手术治疗,ERCP/EST+LC组患者采取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结石残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分析;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CBDE+LC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复查后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相当。LCBDE+LC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ERCP/EST+L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RCP/EST+LC组,提示LCBDE+LC组手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相当,但LCBDE+LC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手术费用低,可作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6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胆管结石行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结果 610例中成功施行589例,成功率为96.6%.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 d.无胆漏、十二指肠漏、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胆管炎等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411例随访1~3年,平均13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胆管结石行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效果较好,无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先行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失败或不宜行EST者置ENBD(鼻胆管)再行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或开腹行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99例,91例LC术前EST取石成功,3例LC术后EST取石成功,3例EST取石失败。2例年龄小于15岁者未行EST改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3例EST取石失败,改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LC,或开腹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未置T管(已置ENB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软硬镜联合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