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应用酪氨酸酶表达肽TYR240-479作为抗原,检测654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抗体水平,分析白癜风患者病程与体内抗酪氨酸酶抗体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以TYR240-479作为包被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的滴度。不同病程患者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以及病程与抗体水平的关联性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多组率的两两比较应用Bonferroni校正。平均滴度差异比较应用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 各病程组抗体检测总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7,r=0.112。其中病程1~5年(含5年)组与5~10年(含10年)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病程是否超过5年与抗体水平的关联强度分析表明病程与抗体水平有关联,P=0.025,OR=1.473,95%CI(1.049-2.068),但各病程组间抗体平均滴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与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相比,病程5年之内的患者抗体阳性率更高,与抗体水平的关联更为紧密。白癜风病程与患者抗酪氨酸酶抗体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血清中抗酪氨酸酶抗体的检测与白癜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氦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抗酪氯酸酶IgG、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2(P〈0.001);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65(P〈0.001),②活动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白癫风患者(均P〈0.001);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均P〈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性呈正相关(均P〈0.001);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M抗体阳性呈正相关(均P〈0.001)。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结论:白癜风患并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乎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 ①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82(P<0.001);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65(P<0.001)。②白癜风患者进展期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P均<0.001),泛发型明显高于局限型(P均<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阳性及IgM抗体阳性均呈正相关(P均<0.001)。④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697.4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602.40ng/ml(P<0.001);进展期高于稳定期(P<0.001);泛发型高于局限型(P<0.001);稳定期和局限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82(P〈0.001);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65(P〈0.001),②白癜风患者进展期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P均〈0.001),泛发型明显高于局限型(P均〈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阳性及IgM抗体阳性均呈币相关(P均〈0.001)。④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697.4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602.40ng/ml(P〈0.001);进展期高于稳定期(P〈0.001);泛发型高于局限型(P〈0.001):稳定期和局限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及发病类型的关系。方法:通过体外黑素细胞培养,采用问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及正常人,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中泛发性患者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局限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支持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种表达肽TYR240-300,TYR240-479和TYR检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酪氨酸酶IgG抗体,比较三者的抗体检测差异,筛选优势抗原.方法 原核表达、纯化三种表达肽TYR240-300,TYR240-479和TYR,Western印迹鉴定纯化蛋白;以纯化的三种表达肽作为抗原,以提取的黑素细胞总蛋白作为阻断抗原,进行阻断ELISA分析;以纯化的三种表达肽作为抗原,检测10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IgG抗体,比较三种表达肽的抗体检测阳性率及滴度差异.结果 三种表达肽均能被天然的黑素细胞抗原所阻断,10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TYR240-300 IgG抗体与抗TYR240-479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0%和62.0%,不同型别患者两种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异较大,泛发性(8例)分别为4例和7例,局限性(8例)分别为3例和4例,散在性(48例)分别为31.3%和60.4%,肢端性(19例)分别为20.0%和52.6%,节段型(17例)分别为47.1%和82.4%.4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TYR240-479 IgG抗体与抗TYR IgG抗体的阳性率相近,分别为62.5%和60.0%.表达肽TYR240-479和TYR检测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最高滴度均为1:320,而表达肽TYR240-300检测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最高滴度均为1:160.结论 TYR 240-479是用于白癜风患者中酪氨酸酶抗体检测的优势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三种表达肽TYR240-300,TYR240-479和TYR检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酪氨酸酶IgG抗体,比较三者的抗体检测差异,筛选优势抗原。方法 原核表达、纯化三种表达肽TYR240-300,TYR240-479和TYR,Western印迹鉴定纯化蛋白;以纯化的三种表达肽作为抗原,以提取的黑素细胞总蛋白作为阻断抗原,进行阻断ELISA分析;以纯化的三种表达肽作为抗原,检测10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酪氨酸酶IgG抗体,比较三种表达肽的抗体检测阳性率及滴度差异。结果 三种表达肽均能被天然的黑素细胞抗原所阻断,10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TYR240-300 IgG抗体与抗TYR240-479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0%和62.0%,不同型别患者两种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异较大,泛发性(8例)分别为4例和7例,局限性(8例)分别为3例和4例,散在性(48例)分别为31.3%和60.4%,肢端性(19例)分别为20.0%和52.6%,节段型(17例)分别为47.1%和82.4%。4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TYR240-479 IgG抗体与抗TYR IgG抗体的阳性率相近,分别为62.5%和60.0%。表达肽TYR240-479和TYR检测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最高滴度均为1 ∶ 320,而表达肽TYR240-300检测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最高滴度均为1 ∶ 160。结论 TYR 240-479是用于白癜风患者中酪氨酸酶抗体检测的优势抗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癜风白斑处黑素细胞分布及酪氨酸酶(TYR)等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吸疱法所取白斑皮肤以免疫组化染色识别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HMB-45,以Mias99彩色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图像分析阳性表达的强弱。结果:白斑处黑素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患者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损处黑素细胞树突减少,平均为3.4个,低于对照组(P<0.05)。残留黑素细胞各抗体呈强阳性染色。白斑毛囊之间可见黑素细胞散在、呈围管样分布。白斑处阳性细胞HMB-45图像灰度值低于正常着色皮肤(P<0.05),而TRP1高于正常皮肤(P<0.01),TYR与正常皮肤无差异(P>0.05)。结论:白斑处仍然有黑素细胞。残存黑素细胞树突回缩、数目变少,而且黑素细胞中黑素细胞标记分子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大容量随机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单链抗体并进行鉴定及基因测序分析。方法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TRP1为抗原,通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从大容量随机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TRP1蛋白的单链抗体,分别通过ELISA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其抗原结合活性和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18个能与TRP1蛋白结合的阳性克隆,其中3个克隆的噬菌体抗体能与TRP1特异性结合;基因测序分析表明,所获抗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抗体克隆。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不经免疫过程制备出高特异性的人源性抗TRP1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的变化及驱虫斑鸠菊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儿为进展期组,1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儿为稳定期组,1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各组儿童均抽取空腹外周血3mL离心分离血清样本,进展期组患儿接受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抽取血清样本,以ELISA法检测抗酪氨酸酶抗体滴度(光密度值)。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儿童未接受任何干预治疗。结果进展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期组(P〈0.01)。治疗3个月后,进展期组IgG抗体滴度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稳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6);IgM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期组(P〈0.01)。进展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抗体滴度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儿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升高,驱虫斑鸠菊治疗可降低其血清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7例白癜风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ATG、ATPO、游离T3、游离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按年龄、性别分层进行比较。结果 白癜风组的血清ATG和ATPO阳性率以及TSH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且ATG和ATPO阳性者均为寻常型白癜风。白癜风组11 ~ 20岁和21 ~ 40岁年龄段ATG和ATPO阳性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正常人对照组,且白癜风组女性ATG和ATPO阳性率均为34.1%,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女性(8.5%和10.6%),χ2值分别为8.90和7.29,P值 < 0.01和0.05;在白癜风患者中,11 ~ 20岁年龄段ATG和ATPO阳性率最高,达53.3%,其次为21 ~ 40岁年龄段,为34.5%;20例ATG和ATPO阳性的白癜风患者中,14例(70%)随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显著高于ATG和ATPO阳性的正常人对照组发病率(16.7%),χ2 = 5.4,P < 0.05。结论 ATG和ATPO出现在青少年女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中,并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及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负压吸疱移植治疗,收集白斑及正常皮肤的疱液,用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液中MCP-1及sICAM-1的水平;收集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液与正常人比较,流式细胞仪观察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吸引疱疱液MCP-1及sICAM-1水平比较均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节段型白癜风白斑与非白斑处MCP-1及sICAM-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皮肤微环境仍处于免疫异常状态,移植治疗的失败可能与局部微环境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白癜风血清中的抗黑素细胞抗体类型和反应模式以及对黑素细胞的损伤作用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IgM抗体 ,并以吖啶橙 /溴化乙锭细胞染色法观察补体介导的白癜风血清对黑素细胞损伤作用。结果发现 2 5例活动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有 19例检出IgG型抗体 ,2 1例检出IgM型抗体 ,明显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清 ;2 5例活动期血清 9例出现对黑素细胞的明显细胞毒作用 ,高于正常人血清 ,对照的成纤维细胞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提示白癜风患者血清内有抗黑素细胞IgG、IgM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补体选择性的损伤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 ,支持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14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3例银屑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14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将银屑病组中58例IgG抗体检测阳性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进行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调整6个月,然后再次检测两组IgG抗体水平。结果银屑病组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92.06%,健康对照组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1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数与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标PASI评分呈正相关,rs=0.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禁食/轮替调整6个月后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相关性,饮食调整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