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对于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至今尚无十分有效完善的方法。髂骨钢板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持骨折端与植骨块的紧密接触,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提供更加坚强的固定。目的:观察应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置入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外科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5岁;全部患者采用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X射线平片观察骨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进行评定,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4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全部患者原骨不连处均在6~10个月(平均8.1个月)内完全愈合;所有患者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术后半年Neer评分71~96分,平均87分。无感染及患肢疼痛等并发症,无再发骨折及骨不连发生,肩肘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提示髂骨钢板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一种十分合理、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对肱骨干萎缩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21例肱骨干萎缩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6~63岁,平均43.2岁;骨不连病程12~28个月,平均14.1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术后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8~29个月,平均19.1个月。所有患者骨不连在术后8~17个月(平均12.7个月)牢固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从术前53°上升至94°,MEPS评分由术前平均51分上升至87分;其中优1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3例存在钉道感染,1例存在肘关节僵硬,在二次治疗后均得到改善。结论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萎缩性骨不连,虽然不能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供关节稳定性,在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肩外侧小切口入路行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4.8岁。按Neer骨折分类Ⅱ型患者6例,Ⅲ型患者23例,Ⅳ型患者5例。采用肩外侧小切口入路LCP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切口长度8.8cm,平均手术时间87min,术中平均失血量63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约20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约3.5个月。按照Neer评分法,其中优18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达94.1%。结论经肩外侧小切口入路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简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行断端清理、髓腔再通、植骨及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治疗,32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4.4%,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7.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准确复位、有效固定、配合自体和(或)异体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切口、三叶草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小切口,使用三叶草钢板结合植骨对62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进行治疗,采用Neer分类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 60例获得平均19个月(6~33个月)随访.60例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40例,良16例,可4例,总优良率为93.3%.结论 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符合AO内固定原则,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训练,采用小切口减少创伤,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致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如何预防其发生骨不连,以及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治疗锁骨骨不连接的疗效。方法对27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原因的骨不连,均采取髂骨取植骨术、坚强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为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月,平均2.5月。术后12~16w患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没有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钢板断裂。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12~18个月,取出后限制体力劳动6周,随访6~9个月,无再次骨折。结论应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选择不合适的内固定术,避免使用钢丝捆扎,术后及时发现、治疗感染灶,术后患肢制动,避免过早活动。出现骨不连时,选择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非峡部骨折、骨缺损等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患者,更换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目的:对18例应用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住院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保留原髓内钉,附加6-11孔动力加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远、近端各拧入2-4枚普通或锁定、单或双皮质螺钉,同期行自体髂骨植骨术。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根据Tohner-Wrnch标准评定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6个月。X射线片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骨性愈合率为100%;其中13例患者于治疗后6-9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另5例患者于治疗后10-1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Tohner-Wrnch标准评定结果显示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优良率为100%。且植入物无腐蚀、断裂等情况,无植入物宿主反应。可见保留原髓内钉、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不连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原因有手术操作不当、内固定材料选材不当、复位不正确或粉碎性骨折随意遗弃骨碎块、术后功能锻炼不当等。目前对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修复方式的选择仍存争议。目的:分析双钢板固定联合颗粒植骨修复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应用双钢板加颗粒植骨修复非感染性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2-49岁,平均36.2岁;其中多次内固定(包括钢板、髓内钉及髓内钉动力化)失败9例,初次内固定(钢板固定或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接5例。根据Judet分类法分型:肥大型8例,萎缩性6例。骨不连病程11-46个月,平均26.2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双钢板固定联合植骨对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10-25个月,骨不连均在4-7个月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双钢板固定联合颗粒植骨具有三维立体固定,稳定性强,可充分髓内植骨等特点,符合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力学环境,操作简便,术中软组织与骨膜剥离及血运破坏适当,术后并发症少。提示双钢板固定联合颗粒植骨能有效修复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相似文献   

9.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遵循了弹性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适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26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标准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以肩部X射线片、CT及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于伤后5~10 d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OsteoSet颗粒植骨治疗。 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治疗前采用放射吸收法测量骨量减少占4%(1例)、骨质疏松占96%(25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内固定及植骨后Neer评分,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骨折愈合时间为2.5~7个月。结果提示: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②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利于骨折患者术前骨质疏松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肱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优点。结果 17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异物反应发生,术后6个月愈合5例,6~12个月愈合10例,12~18个月愈合2例,无骨折不连病例发生,肩肘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逆行带锁髓内钉为中心型固定,符合骨的生物力学原理,不但能有效支撑和固定骨折,而且具有发生骨折不连、桡神经损伤机率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存在很多争议,桡神经损伤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还很高,如何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是医生头痛的问题。 目的:综合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靠性。 方法: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10例。骨折均为外伤导致的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2例,B型骨折3例,C型骨折5例。采用麻醉下闭合复位或骨折端小切口复位,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1,4,8,12,20,24周和1年拍肱骨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评分及Mayo评分评估肩、肘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外固定支架治疗后12-24周,平均16.1周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于治疗后12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77.3分;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平均为81.8分。结果证实,外固定支架治疗各型肱骨干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应用肱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结合肱骨内、外双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23例,男10例,女13例;年65~85岁,平均78岁。按照Riseborough—Radin分型Ⅱ度6例,Ⅲ度12例,Ⅳ度5例。结果术后约6~8周见骨痂生长,4~10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无1例出现无畸形愈合、断钉及感染。肘关节未出现骨性关节炎表现,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行肱骨髓内钉固定后12周摄片示骨折愈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其中优8例,良10例,中5例,优良率80%。结论肱骨内、外髁双钢板固定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牢固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折不愈合,并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结合应用MIPPO技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端的显露及固定均比较困难。 目的: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47岁,按AO/OTA分型:C1型8例,C2型15例,C3型13例。 结果与结论: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分,优15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9.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口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平均3.5个月。固定后钢板未出现松动现象。结果显示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显露范围广,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不愈合,可指导患者早期在CPM机上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臂前外侧入路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行上臂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并随访获得完整资料的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左侧4例,右侧9例;年龄21~75岁,平均50.2岁;肱骨干上1/3段骨折3例,中1/3段骨折8例,下1/3段骨折2例;10例患者钢板断裂失效,3例钢板完好。增生性骨不连9例,缺血性骨不连3例,萎缩性骨不连1例。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结果,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患侧上肢DASH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3例患者随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10.7个月(9~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4~11个月),1例出现术后一过性桡神经麻痹,该患者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67.2±5.7、术后末次随访81.2±4.4),肘关节Mayo评分(术前74.2±5.4、术后末次随访80.2±3.2),患侧上肢DASH评分(术前8.9±2.7、术后末次随访7.97±2.3)。该三项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臂前外侧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MIPO of the humerus via the posterior approach and to observe the tension of the radial nerve in different elbow positions. Two separate incisions were made on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humerus in ten fresh cadavers (20 humeri). The radial nerve was identified at the proximal incision and the distances through which the nerve could be elevated from the bone with the elbow in flexion and extension were measured. A 10‐hole extra‐articular distal hume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as inserted and fixed through the submuscular tunnel. The tunnel was then explored to identify any entrapment of the radial nerve and to observe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radial nerve to the plate and bone. There was no entrapment of the radial nerve or its branches. The distances through which the radial nerve could be elevated were greater with the elbow in extension than in flexion (P < 0.01). The radial nerve crossed the medial and lateral borders of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humerus at 80.1–132 mm (average 104.7 mm) and 116.6–175.5 mm (average 142.7 mm) of its total length, respectively. The axillary nerve was located at 38.7–61.7 mm (average 47.9 mm) of total humeral length. MIPO of the humerus using the posterior approach is an alternative option for treating distal humeral shaft fracture. The risk of radial nerve injury can be minimized by careful dissection in the proximal incision. Clin. Anat. 32:176–182, 2019. © 2018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利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7年12月共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内、外侧双重建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29例,男17例,女12例,左18例右11例。年龄23~61岁,平均37.5岁,按AO/ASIF分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1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术后48小时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及鹰嘴截骨处全部愈合。皮下感染3例,经换药3周后愈合,神经损伤在3月内均恢复。骨化性肌炎2例。按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9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以充分显露肱骨远端,有利于解剖复位粉碎的关节面,内、外侧双钢板固定骨折块,牢固可靠,可满足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科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车祸伤17例,摔伤25例,坠落伤8例;C1型骨折12例,C2型骨折28例,C3型骨折10例;按骨折伤机制伸直型34例,屈曲型16例。外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 d。术后随访采取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7月。所有病例未出现骨块移位及内固定失效,尺骨鹰嘴截骨处均得以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评价,优25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 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 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 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关键词: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老年人;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0  相似文献   

19.
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及术后肘关节功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住院行手术的3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Mehne和Matta分类法A型11例,B型8例,C型4例,D型5例,E型4例,F型4例。行经尺骨鹰嘴手术^、路切开复位重建双钢板内固定、髁间行螺钉固定,手术后软组织条件好即行肘关节功能练习,对伤后待术时间、骨折分型与手术后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标准,优11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1%。结论尽量缩短伤后待术时间,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肘关节功能恢复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