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柱肿瘤占全身肿瘤的66%,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占20%~40%,脊柱转移瘤是脊柱原发肿瘤的4倍〔1〕。常见的脊柱恶性肿瘤:浆细胞瘤、脊索瘤、软骨肉瘤、淋巴瘤,脊柱恶性肿瘤的80%位于椎体上;位于脊柱后结构、特别是年轻患者,往往是良性的,常见的有:血...  相似文献   

2.
通力协作、共同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瘤是脊柱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因椎体和附件的广泛破坏导致脊柱不稳,引起临床上难以处理的疼痛;若侵犯椎管压迫脊髓,将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患者只能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脊柱转移瘤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然而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临床上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死亡多是由各种并发症所致。近年来,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3.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位于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少见,约10%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生于脊柱和骶骨,约80%的成人脊柱肿瘤是恶性肿瘤[1~3]。脊柱原发肿瘤中,骨髓瘤最多见,其次是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肉瘤、骨母细胞瘤等。由于  相似文献   

4.
血管栓塞后肿瘤切除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栓塞后肿瘤切除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邢更彦,姚建祥,陈克林,匡正达,李禾,孙炜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占转移瘤的20%左右。病人一旦发生脊柱转移,多为肿瘤晚期。常伴有剧烈疼痛、截瘫或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近年来,虽更多作者主张积极治疗,但碍于脊柱转移瘤切除...  相似文献   

5.
脊柱是多种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靶器官。随着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脊柱转移性肿瘤会造成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产生严重疼痛、瘫痪等症状。诊疗模式逐渐向关注带瘤生存下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转变。对于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其治疗选择仍然存在困难。采用全脊椎切除术局部复发率低,但手术创伤较大、风险高,只针对生存期较长的孤立性转移性肿瘤。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放疗技术(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出现使脊柱转移瘤的放疗也更加精准,对传统放疗不敏感的肿瘤治疗效果也有改善。脊柱转移瘤的分离手术由Bilsky首先提出。分离手术是通过手术切除压迫脊髓的那部分肿瘤,对脊髓减压,使肿瘤与脊髓神经隔开5~8mm足够的放疗安全空间,术后在不影响神经的前提下,对剩余肿瘤部分进行大剂量的精准放疗,减小对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分离手术在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是一种“控制创伤”的相对微创治疗策略,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96-1399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肿瘤作为近距离照射疗法之一,近年来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脊柱是全身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目前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在脊柱肿瘤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由于脊柱解剖复杂,125I放射性粒子对脊柱肿瘤的治疗有别于在其他器官组织肿瘤中的治疗,本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在脊椎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骼系统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列于肺及肝之后。而脊柱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超过40%的癌症患者可以发现脊柱转移灶。近十几年来外科手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原发肿瘤治疗的进步也使发生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期寿命得以提高。手术在脊柱转移癌治疗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最近的研究表明,对脊柱转移癌行切除术,同时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将使得超过95%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超过90%患者摆脱了长期卧床。作者就有关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的血液科恶性肿瘤。溶骨性病变是MM主要特征之一,部分患者常常因病变累及骨骼导致骨痛或自发性骨折首诊于骨科。脊柱是常见的受累部位[1],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约占脊柱原发性肿瘤的20%以上,是脊柱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2]。脊柱多发性骨髓瘤除了能引起明显的骨痛症状外,还能导致脊柱不稳、压缩性骨折、脊髓及神经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结果]术后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8级(Frankel分级),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4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9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术后1年复发。[结论]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数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脊柱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脊柱肿瘤患者术前行DSA检查,有主干血管供血或血运丰富的27例行管栓塞+手术治疗,11例无主干血管供血者直接行手术切除。结果:27例行栓塞后再手术者无术中,术后并发症,11例直接切除病例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平均随访13个月,栓塞+手术治疗组有1例转移患者术后1年复发;11例直接切除病例中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DSA在脊柱肿瘤治疗过程中对确定肿瘤部位,范围和区别肿瘤良恶性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术前应用血管栓塞治疗椎体血管瘤及脊柱恶性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有效地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