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病历摘要患儿男,藏族,40分钟,体重2.6kg。主因“哭声弱、全身青紫、吐沫30分钟”由外院转入急诊就诊。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吸人性肺炎”诊断紧急抱入病房,经予吸氧、清理呼吸道等处理后患儿全身青紫有所缓解,但仍有吐沫、流涎,准备洗胃清理咽下羊水。下管时有阻力,胃管在口腔内有折回现象,故考虑有先天性食管闭锁,决定做食管造影确诊。与影像师合作,采用5F硅胶胃管经鼻腔放入10—12cm,有受阻、卷曲, 相似文献
4.
胃管误入气管超过1小时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46岁,因胆囊结石入院。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晨7点,行胃管置入。用普通硅胶胃管按胃管置入法操作方法插入50cm,回抽出1ml白色粘液样液体,固定胃管。插入过程中患者曾出现短暂(约2秒钟)呛咳,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无呼吸困难。于7点30分钟送入手术室,8点30分钟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发现胃管位于气管内。例2:患者,女,61岁,因头皮肿瘤(浸及颅骨和脑膜外层)收入院,拟在全麻下行头皮肿瘤切除术。患者神志清楚,生活能自理,术晨7点行胃管置入。用普通硅胶胃管按胃管置入法操作方法插入45cm,回抽胃管未抽出液… 相似文献
5.
曹翠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9):7-7
插胃管为临床常用护理操作,在插胃管过程中常会遇到插入困难的情况,当胃管通过患者的咽喉时常常会刺激患者产生恶心感,引起患者不适,如果插入困难,反复操作,无疑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为了降低胃管的插入困难的机率,减轻患者的不良刺激,笔者对插胃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索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患儿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本院接受洗胃的100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作研究对象,根据胃管插入长度将上述病例分为两组,50例(A组)按照常规方式插管(插入长度鼻尖-耳垂-剑突)后洗胃,50例(B组)按照常规方式插管再深入4.0-6.0cm后洗胃,观察比较两组的洗胃效果。结果A组的平均洗胃时间(22.5±2.5)min,B组的为(15.6±1.6)min,A组洗胃总有效率为80%,B组洗胃总有效率为92%,两组的洗胃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例黏膜出血,B组未见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洗胃时适当的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提高了洗胃效果,缩短了洗胃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危重病人监护中 ,除及时建立各种治疗管道外 ,适时对患者采取鼻饲法 ,对加强营养、维持生命、密切配合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操作过程中 ,个别病历插管十分棘手。本文就一例胃管插入所遇到的问题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5 8岁 ,于 1998年 12月 3日以“失语 ,二便失禁 ,右侧肢体瘫痪 5h”为主诉收入我院 ,时患者神志清 ,精神差 ,入院中医诊断为“中风” ,西医诊断为“脑出血” ,经采取降颅压、吸氧、醒脑开窍、导尿管等抢救措施 ,4 8h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12月 5日医嘱给予鼻饲饮食 ,经胃管注入药物 ,护理措施即遵医嘱… 相似文献
8.
9.
艾海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3):235
<正>患者男,55岁,主诉入院诊断:上消化道穿孔。入院后给予常规下胃管,患者取平卧位,按《护理学基础》中所述方法置入胃管[1],置管深度约65 cm,注射器回抽抽出混浊黄绿色液,证实胃管在胃内,胶布固定。保守治疗6 h后病情不见好转,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患者为胃溃疡并穿孔,胃管自穿孔处穿出并插入腹腔约5 cm,腹腔内?穿孔附近?积存黄绿色混浊脓液约300 mL,穿出胃管浸泡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作新生儿胃管插入辅助器,避免经口腔新生儿胃管置入时,胃管在患儿口腔中盘绕、呛咳、引起血氧饱和度变化等造成的不良后果。方法制作出新生儿胃管插入辅助器;24例早产儿分为对照(自然吸吮)和实验组(经胃管喂养,喂管置入时使用新生儿胃管辅助器),从每天体质量增加量(g)、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数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每天体质量增加量较对照组多、硬肿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胃管插入辅助器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小儿胃管应用于新生儿吸痰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中,由于新生儿呼吸道较窄,炎症时粘膜水肿,渗出物较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影响正常换气,造成呼吸困难,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因此,给患儿进行电动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或维持正常呼吸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护理呼吸系统病人的首要任务。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很多,可单独采用或联用,吸痰是其中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那么,就需要用吸痰管将分泌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抽出,吸痰时通常选用的吸痰管为尖端平头的导管,小儿用8~12号[1],而临床应用中,我们采用尖端圆头、细软的一次性小儿胃管(6号)进行吸痰… 相似文献
12.
4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鼻胃管插入最佳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烧伤伴有头面颈部烧伤后,因为头面颈部血液、淋巴液循环丰富,软组织疏松,头面颈部水肿特别严重,渗出多,伤后4~6小时即明显肿胀,24~36小时达高峰[1]。现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7月,4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插入鼻胃管成功率与伤后时间关系,探讨置管最佳时机。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3.
洗胃是清除胃内毒素快速、有效、彻底的方法 ,而洗胃关键的第一步是插入洗胃管 ,在喉镜直视下给重症中毒病人插入洗胃管会更及时、准确和顺利。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共接诊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 1 85例 ,其中口服鼠药中毒者 1 2 0例 ,均经胃管洗胃。其中 85例重症患者因插洗胃管困难 ,改在喉镜直视下插洗胃管后 ,一次成功率 1 0 0 %。2 方法备齐洗胃用药时 ,另备喉镜 (视病人情况备用大、中、小镜片 ) ,润滑胃管前端备用。病人仰卧、头后仰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顶部的位置上 ,右手启开口腔 ,左手持喉镜从右侧口角伸… 相似文献
14.
<正>插胃管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胃管置入过程对患者的鼻咽、食管和胃又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胃管不能一次性置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使广大医护人员深感无耐。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将影响胃管插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是20世纪医学重要成就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革.肠内营养不仅是提供人体营养物质多少能量及大卡,更主要是帮助胃肠道功能尽早的恢复.肠内营养简单、方便,符合生理性,能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和胃内正常的pH 值,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改善门静脉循环,尤其是能防止因胃肠黏膜缺血导致的黏膜萎缩[1],帮助危重患者尽快康复,最终节省医疗费用.肠内营养途径有很多种,如经鼻胃管、内镜引导下经鼻肠管、经皮内镜胃造口等,其中经鼻胃管是被医生、患者及家属最容易接受的,因此在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方法还是经鼻胃管.本组于2003年6月至2012年3月对ICU的16例,家庭病床14例困难胃管插入患者采用徒手置入胃管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多孔胃管在胃肠减压中延长插入长度。随机选取来我院诊治的134例腹部外科的患者,在通过传统胃管于多孔胃管的插管长度的比较。多孔胃管插入可加快胃内容物的吸出,缓解负压对胃黏膜的吸引力,能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次性双管喉罩(LMASupremeTM)在鼻胃管插入困难的患者的应用,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方法临床工作中鼻胃管插入困难的患者15例,去枕平卧,半嗅状态插入一次性双管喉罩(LMASupremem),经一次性双管喉罩的引流管插入鼻胃管,插入成功后,取出一次性双管喉罩。取另一只润滑的鼻胃管经合适的鼻孔插入,并从口腔中拉出鼻胃管头部,将两支胃管头尾相连,从鼻腔拉出,分开两鼻胃管并听气过水声,最后固定。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有13例一次插入成功,其余2例经调整二次插入成功。在操作过程中未发生喉痉挛、反流误吸、舌唇及牙齿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使用一次性双管喉罩对困难患者进行鼻胃管插入操作是一个安全有效且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孔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插管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插入10~15 cm的最佳洗胃效果.方法:将48例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和插入长度;观察组采用多孔胃管并延长插人长度10~15 cm.结果:总洗胃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了11 min(P<0.01);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胃内残留液发生率都降低.结论:采用多孔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的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发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2种润滑胃管长度对胃管插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肝油润滑胃管插入段的优点。方法将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4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4例,分别按传统法(润滑胃管前端)和改良法(润滑胃管插入段)插入胃管,比较2组胃管插入时间、插入顺利与否。结果改良法患者胃管插入顺畅,用时短,患者配合好。结论改良法确保了胃管插入过程快、安全,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