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术式的中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行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组),4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二组),4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IFC)(三组)。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问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一组融合率为82.69%,二组融合率为92.86%,三组融合率为95.24%。终访时,一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二组和三组则无明显性差异。一组与二、三组之间中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二组与三组之间中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时带锁钢板固定和界面固定均可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骨性融合率,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效果,与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尽早进行外科干预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三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三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和钛网融合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骨性融合率,且能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和脊髓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术式结果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84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第Ⅰ组 1 54例为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 ,第Ⅱ组 1 0 2例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 ,第Ⅲ组 2 8例为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三组优良率、椎间融合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手术效果第Ⅲ组最好。Ⅰ组最差。短暂性并发症 3组间无明显差异。永久性并发症Ⅱ组明显高于Ⅰ、Ⅲ组。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多平面减压植骨融合结合AO带锁钢板固定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 ,更适合于伴有颈椎不稳或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1月 ,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 (通用公司专利器械 )治疗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经随访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4 0~ 6 5岁 ,平均 5 9岁。术前X线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 ,CT、MRI检查示脊髓受压节段为C4~C5 3例 ,C5~C6 5例。 8例患者均感手或上肢无力 ,5例有肢体麻木感 ,1例有胸部紧缩感 ,3例走路足底有踩棉花感 ,手内在肌萎缩 2例 ,截瘫 2例 (1例为外伤后颈椎间盘突出致完全性瘫痪 ,FrankelA级 ;1例为不全性瘫痪 ,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 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ACIFC)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微创小切口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中老年单节段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横行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ACIFC单独置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手术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VAS和JOA评分)及影像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角变化,判断椎间稳定性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55±10) min;术中失血(35±10) ml.住院时间(5.2±1.2)d,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2.3%.术后随访(18.5±4.5)个月(13 ~26个月),43例患者术前VAS评分(6.5±1.5)分,JOA评分9.2±1.7分,末次随访VAS评分(1.2±0.8)分,JOA评分(15.6±1.8)分,JOA评分术后:优23例,良15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0.7%.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间隙高度和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及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末次随访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X线片判断椎间融合率65.1% (28/43).[结论]ACIFC单独应用于单节段CSM微创小切口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达到微创化手术效果,可有效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病变节段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能,临床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ZeroP行椎间固定融合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且颈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ERO-P钢板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零切迹钢板固定并椎间融合术,分析手术过程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吞咽情况,临床疗效(VAS和JOA评分)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氏角变化,判断椎间稳定情况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85.8±26.6 min;术中失血83.7±32.7 mL。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13%。术后随访12月,23例患者术前颈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3.2±1.5分、6.5±1.6分,JOA评分9.4±1.9分,末次随访颈及上肢VAS评分2.8±1.6分,1.2±0.7分,JOA评分14.8±1.9分,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氏角度明显改善(P0.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间隙高度和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末次随访颈椎动力位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 ZERO-P钢板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低,并可有效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病变节段生理曲度和间隙高度,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 、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58.1±4.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肩肢体疼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钛网等内固定情况,测量C2~C7颈椎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72个月,平均52.7±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为1.6±0.6分,低于术前的7.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6.1±4.2分,高于术前的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椎体高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2-01行ACDF、ACCF和CADR手术治疗的7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44例,ACCF组22例,CADR组13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60个月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SF-12评分及颈椎曲度。结果 79例均获得61~88(69.8±12.7)个月随访。ACDF组与ACCF组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ACCF组JOA评分均高于ACDF组及CADR组,ACDF组与ACCF组颈椎曲度优于CA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VAS评分、NDI指数和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时,ACDF组与CADR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ACCF组,而SF-12评分高于ACCF组;ACDF组颈椎曲度优于ACCF组与CADR组,且CADR组优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在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CDF和CADR,但在随访中期ACCF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颈椎曲度的维持方面却差于ACDF和CADR。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26-1932
[目的]比较分析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Zero-p ACIF)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31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Zero-P ACIF 17例(A组),传统钛板联合Cage 14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透视次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椎间融合率。[结果]A组随访102014年1月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31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Zero-P ACIF 17例(A组),传统钛板联合Cage 14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透视次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椎间融合率。[结果]A组随访1028个月,平均23.1个月,B组随访828个月,平均23.1个月,B组随访825个月,平均19.9个月,两组随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吞咽困难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随访节点NDI指数及JOA评分与各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颈椎X线片见A组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B组有1个节段未见明显融合,融合率为96.43%,未见内固定物及螺钉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颈前路Zero-P ACIF及传统钛板联合Cage治疗双节段CSM,近期临床疗效显著。Zero-P ACIF较传统钛板联合Cage具有术中出血更少、术中透视放射剂量更小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更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椎间融合器和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高位颈椎采用椎间融合器、低位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86例C3-4、C5-6或C6-7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及C3-4椎间融合器和C5-6、C6-7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 术后进行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良好;症状明显改善者75例(占87%);无椎间融合器下沉、脱位,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结论 高位颈椎采用椎间融合器、低位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石膏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 (CSM)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变化情况 ,探讨变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CSM前路手术后 10年以上的患者 10 2例 ,至少 2次随访 ,其中 32例行颈椎动力X线拍片和CT扫描检查 ,2例行再手术治疗。结果 :远期疗效变坏率为 2 1 6 % ,其中 81 8%为轻度变坏。 32例中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为 75 % ,影像学异常者 33 3%变坏。结论 :CSM前路手术远期疗效变坏的主要原因为减压区骨质再增生、相邻节段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椎体滑移或以上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两种不同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9年6月治疗的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融合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B组),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椎间高度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自体植骨或钛网融合器+锁定钢板固定牢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对13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42例(A组)、前路减压Cage植入46例(B组)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8例。结果A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为71.3%,B组为85.5%,C组为73.6%,A组和C组JO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或C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路减压结合Cage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 C S M) 影响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 例 C S M 共56 处椎间盘行前路减压及常规椎间融合,其中12 例共15 处椎间盘以椎间固定融合器( T F C) 取代髂骨块植入。结果:经过6 个月~2 年,平均92 个月随访,按肢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优良率807 % 。结论:术中实现圆满、彻底减压并重建颈椎稳定性,是确保前路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以 T F C 植入作颈椎固定、融合,较传统骨块植入法更具优点;对术中如何实现圆满、彻底减压,作者介绍了一些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在各类颈椎病中引起功能障碍最严重,对其早期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 。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已得到肯定[2 ,3] 。我院自1995年开展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治疗4 2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 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36~70岁,平均5 7岁。病程2 1天~8年,平均16月。1.2 影像学表现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颈椎动力位摄片及MRI检查。X线示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7例,节段性不稳10例,局灶性后纵韧带骨化5例,10例为退行性变。MRI提示1个椎间盘退变、突出9例,2个椎间盘退变、突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手术治疗的327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A组)、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B组)和ACDF+ACCF"混合式"减压术(C组),其中A组男性69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3.48±8.50岁;B组男性51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54.36±7.82岁;C组男性61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3.68±7.80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年(1.5~5年)。共有69例在手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植骨未融合11例,其中C组3例(2.75%),B组8例(8.51%),B组植骨不愈合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声音嘶哑12例,其中A组5例(4.03%),B组3例(3.19%),C组4例(3.67%);吞咽困难26例,其中A组11例(8.87%),B组7例(7.45%),C组8例(7.34%);C5神经根麻痹12例,其中A组2例(1.61%),B组5例(5.32%),C组5例(4.59%);脑脊液漏5例,其中A组3例,C组2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B组2例,C组1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4%,B组为26.60%,C组为21.1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中,ACDF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ACCF术式应慎用,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