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德克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判定和TC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正常人40例,偏头痛患者185例,其中典型偏头痛30例,普通型偏头痛155例。研究发现典型偏头痛在发作期和间歇期头痛侧TCD示MCA、PCA的Vp、Vm、Vd与对用组比明显加快(P<0.05),健侧无明显变化。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TCD示双侧MCA、ICA的Vp、Vm、V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而PCA之血流速度正常(P>0.05)。海德克治疗组其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P<0.05),且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头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与苯噻啶和氟桂嗪治疗组比(P<0.05),海德克对偏头痛的缓解率(63.49%)、总有效率(95.2%)远高于两个治疗对照组(P<0.05)。本研究证实了TCD对典型偏头痛与非典型偏头痛的诊断价值和海德克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确诊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复方丹参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43例给予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1次/d,7d后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明显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改善脑微循环血流量,从而消除病因,减轻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t=4.328~6.356,P0.05),且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55~4.759,P0.05),2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均出现显著上升(t=3.987~5.035,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394~4.358,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3.703,χ~2=4.882,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1.010,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P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小儿偏头痛患儿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及血流变化诊断价值。方法比较86例儿童偏头痛患者和71例健康儿童的TCD检测指标(两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经颞窗探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两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两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血流速度,患儿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TCD检测指标。结果患儿组TCD异常率为98.8%(85/86),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的1.4%(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3,P=0.011);与健康组同龄段相比,患儿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PI值、RI值与健康组一致(P0.05);治疗后患儿组MCA、ICA、ACA、PCA、BA和VA的Vm显著下降(P0.01),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TCD能够准确反映头痛患儿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和血流变化,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咯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同样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丁咯地尔注射液,对照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晕缓解情况,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2-08收治的11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潘生丁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1.8%,总有效率76.4%;对照组显效率29.1%,总有效率60.0%。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TC、LDL-C、MCA/Vs、VA/Vs、MCA/PI及VA/P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效果理想,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对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蛋白激酶C(PK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n=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行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行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抑郁状态(SDS)、焦虑状态(SAS)评分、血浆CGRP,PKC水平,并检测大脑前动脉(AS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2.00%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组差异显著(χ2=21.491,P<0.005); 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28±2.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7±1.87)分(P<0.005); 观察组的PKC为(42.59±8.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37±9.61)(P<0.005); 观察组的CGRP为(58.37±6.6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62±5.99)ng/L(P<0.05); 观察组的ASA,MCA及PCA的VM,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降低CGRP及PKC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可有效调节血管流变学指标,对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维生素B1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头痛积分、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头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615,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U=2.836,χ2=10.981,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CA、MCA、BA的V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5、5.027、4.169,P0.05)。结论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脑血流速度,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血塞通治疗组103例;(2)对照组9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血塞通组基本痊愈24例(23.3%),总显效率51.5%,总有效率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6%、68.3%)(P<0.01).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显著差异(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作期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及其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70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及65名健康对照纳入研究。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划销测验(cancellation test,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的认知功能,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基底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大脑前动脉与右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T各阶段净分及总净分低于对照组,而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大脑基底动脉(r=0.25)、左中动脉(r=0.46)、右中动脉(r=0.25)、右后动脉(r=0.26)平均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正相关(P0.05),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WCST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基底动脉、左右后动脉与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受损。认知功能受损可能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急性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尼莫地平片,实验组在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2周后的临床疗效、颅内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头痛持续时间缩短、头痛程度亦减轻,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CD检测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可明显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方法 测定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6-Keto)及血浆和脑脊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同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法(transcranial Doppler nltrasonography,TCD)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TXB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Ket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发病后血浆ACE活性无明显改变,但脑脊液中ACE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4~5d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血浆TXB_2、6-Keto与脑脊液ACE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结合TCD检测结果,推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 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 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 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30 min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神经因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131例符合偏头痛诊断的患者,同时进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检测,根据TCD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velocity,Vp)作为分组指标,分析不同脑血流速度下交感活性改变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脑血流速度增高者(高流速组,Vp≥120 cm/s)87例,正常者(正常流速组,80cm/s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对成人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尼麦角林治疗,而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变化。结果(1)156例偏头痛患者服药前头痛侧与非头痛侧比较,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有显著差异;两组头痛侧之间及非头痛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明显,试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头痛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56倒患者服药前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增快。治疗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尼麦角林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防止偏头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7.
脑白质疏松症的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脑白质疏松症 (LA )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以探讨LA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6 7例LA患者行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 ,并对其中 19例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检查 ,观察局部脑血流 (rCBF)灌注情况。结果 轻、中、重 3组L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动脉平均峰值流速 (Vm)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重度LA组椎 基底动脉系统V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轻度LA组 (P <0 0 5 ) ;轻、中、重 3组LA患者脉动指数 (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中、重度组LA患者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组 (P <0 0 1,P <0 0 0 1)。SPECT检查发现LA患者灰质rCBF减少者为 5 2 6 % ,白质rCBF减少者为 78 9%。结论 LA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 ,并有随脑血流低灌注程度加重而LA病变加重的趋势 ,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是LA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脑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进而研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别对216例脑出血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等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分析,记录包括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脑出血组有164例患者(7.93%)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其中51例(23.61%)发生于脑出血早期,以舒张期末流速降低为主,113例(52.31%)发生于脑出血的中、后期,表现为普遍性流速降低。另有52例(24.07%)脑血流速度基本正常。结论 多数脑出血患者脑组织处于低循环状态,其程度与病情相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儿童偏头痛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诊断儿童偏头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4例偏头痛患儿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颅内主要大动脉如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基底动脉(VBA)的平均血流速度,并与60名正常健康儿童的TCD进行比较.结果 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变化多样,表现为双侧或单侧颅内主要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速度不对称.间歇期TCD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增快.检出异常率为92.3%.结论 不论处于发作期或间歇期,TCD均可检测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由此可判断脑血管功能状态,为偏头痛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有助于偏头痛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55例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尿激酶75~150万单位。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应用经颅三维多普勒(TCD)超声仪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依据溶栓后1h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显效者40例(72.7%),疗效不明显者15例(27.3%)。溶栓治疗前,显效组TCD表现异常者37例(92.5%),非显效组15例(100%),均表现为梗死侧脑血管血流速度下降或无信号,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正常,部分患者可闻及血管杂音并可见湍流表现。治疗后1h,显效组梗死侧血流速度增快,血管数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非显效组则无明显变化。显效组有7例患者于溶栓后24h内出现反复。结论TCD可以客观地观察和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并可作为疗效判断和血管再闭塞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