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热药配伍是最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 ,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1 寒热药配伍的几种形式寒热药并用 寒热药并用 ,常见于治疗寒热互见之证 ,主要针对病机复杂寒热药互见之病症而设。例如用于治疗上热上寒 ,寒热错杂之蛔厥证的乌梅丸 ,本证病机为胃热肠寒。方中黄连、黄柏苦寒以清上热 ,干姜、附子温热以祛下寒 ,寒热药并用 ,使寒热之证得以并治。寒热药佐制 佐制药是针对方中药物 (君臣 )发挥治疗作用时出现某些偏性、峻性和毒性等副作用而设。所谓寒热药佐制是病无热症用…  相似文献   

2.
王付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5):213-214
佐药虽然不是针对病机进行治疗的要药 ,却往往能在方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试将自己对佐药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关佐药应用中的一点体会简介如下。1 佐药的配伍意义由于某些疾病在其演变过程中 ,可能因其固有矛盾的特殊性而导致用常规的组方用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因此组方用药就必须配伍峻药或具有毒性的药物。如此用药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但其治疗效果往往非同一般 ,也就是说 ,在某些情况下 ,非用峻药或有毒药 ,不能起到疗效。为了避免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出现毒副作用 ,特设佐药 ,以冀增强方药功效而不出现毒副作…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脾胃论》中使用了七个含有巴豆的处方,详细阐释了胃肠寒冷积滞及虚证实证均可使用巴豆治疗。巴豆七方涵盖了巴豆众多传统炮制方法,核心在于制熟减毒,并根据临床需要配伍辅料。巴豆配伍人参、白术治疗虚中积冷;配伍干姜、丁香等温里药温下扫邪;配伍木香、陈皮调畅气机;配伍黄连、大黄、百草霜制约巴豆辛热燥烈峻下之性;配伍三棱、莪术、神曲活血祛瘀、行气消积。通过对巴豆的炮制、灵活把握服用剂量以及经验配伍,达到峻药缓投、攻药虚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方剂组成有一定原则,药与药之间的配伍,有以药性、功效相似的几种药互相辅佐,使其药效相得益彰;有以药性作用相反的几种药彼此配合,以奏其功者。这两种组方用药在中医临床上都是较为常见的,而后者这种即属相反相成的配伍方面,从它表面上看,药与药之间,因药性相反,似乎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但实质上正由于性能、效用相反,却起到互相补充和促进作用。综观相反相成配伍方法的特点,每以寒与热,补与消、散与敛、升与降、利与涩、润与燥、峻与缓等等相反药物着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病情上和用药上的矛盾,如证有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线索,筛选茵陈蒿汤治疗黄疸文献52 篇,抽取其中所用茵陈蒿汤加减方,采取Excel 数据透视表及SPSS 19.0 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茵陈蒿汤治疗黄疸的方药配伍规律。结果显示,其方药主要由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峻下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理气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7.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倾向,可纠正机体异常。《金匮要略》下利篇所载方剂组方灵巧,结合《金匮要略》下利相关方证的特点,可从用药及配伍、服法、煎法方面进一步理解基于四气五味的组方思路。不同的炮制状态可使药物的偏性有所不同,处方的性能可通过用药的选择调整;全方性味的效力与归属可通过应用不同用量的单药或部分组合药物实现;性能功效相仿的药物配伍可相辅相成以增强功效,相反者可相互牵制、相反相成,针对有毒或药性峻猛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制约之品以减毒纠偏,不同性味特点的方剂可通过同一药物的不同配伍实现。除用药配伍方面外,药性的实现有时需配合特殊煎煮方法。处方性味效能的有效发挥还需配合适合的服用方法。如此可助临床组方更具针对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中方剂组方简洁、配伍严密,用药精当,全书方剂中药对,可分为相互协同作用药物配伍和相互制约作用药物配伍两大类,相反药物配伍,较相辅药物配伍更为复杂,故文章拟对相反相成配伍关系作一探讨,通过分析相反相成的配对药物,计有升降、补泻、燥滋、散收、寒热、峻缓、刚柔、动静等九项。从此九项来探讨《金匮要略》方剂,揭示其组配规律,丰富中医药对的理论,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药之四维"为明代医家张景岳之著名理论,指具有峻性的大黄、附子、人参、熟地黄四味药。介绍仝小林教授临床运用此四药治疗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配伍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附子、桂枝、肉桂是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中的三味药物,因其药性峻猛,故能治愈多种疑难痼疾。通过探讨附子与桂枝、肉桂的配伍特点,便于我们厘清桂枝、肉桂与附子配伍的不同性能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大黄作为泻下类中药的代表,具有泻积热、下瘀血、涤肠胃、退黄疸、消痞满等多种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性沉降峻猛,用量多易伤正,用量不足又难达疗效。通过分析经典方剂发现,大黄用量主要与病邪性质、药物炮制和配伍有关。病邪性质方面,当大黄用于攻伐有形实邪时,用量较重;用于消减无形之邪时,用量较轻。炮制方面,若单纯取大黄炭止血之性、酒大黄清上焦热邪之功、熟大黄活血化瘀之能,三者用量由轻到重依次为大黄炭、酒大黄、熟大黄。配伍方面,大黄与泻下药、活血药配伍用量重;与和解药、温里药配伍用量轻;与清热药、理气药相配,则需根据病情深浅轻重、病邪寒热虚实决定用量。此外,大黄用量还与患者体质、年龄、地域及剂型等因素有关,临床需遵循三因制宜原则,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是方剂配伍的两种基本思维。相辅相成是将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作用的药物进行组合的配伍方法,其意义一是加强方剂的某种性质或治疗作用,二是补充方剂的某一特定功效的不足,三是减少某些峻猛药物的用量,以避免由于大量使用某一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反相成是选择性质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进行配伍,通过相互制约而达到某种预期功效的配伍方法,其意义一是能够减轻药物的某些偏性甚至毒性作用,二是使方剂主要发挥某种特定的治疗作用,三是可获得单味药或相辅相成配伍所不具有的新功能。由于一味药物常有多种性质和功效,所以在临证配伍应用时,往往表现为在相反相成中存在着相辅相成的意义,或者在相辅相成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温里药配伍活血药后活血药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角度揭示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以活血药赤芍为例,用一类温里药分别与之配伍后,对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目的是从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角度阐明和发现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同时对复方配伍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在本研究中,将活血药赤芍分别与温里药胡椒、吴莱萸、肉桂、小茴香、花椒配伍后灌胃小鼠,用HPLC法测定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的芍药苷血药浓度,结果显示,以上5味温里药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对照组(赤芍)与实验组(温里药配伍赤芍)比较,芍药苷血药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1,P<0.01)。通过本研究,还得到了适合活血温里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并常用角药配伍法,调节状态。所谓角药配伍,就是以三味药物为基本组合单位的一种药物配伍方法,亦可是三个基本单位的药物组合。如当归、苦参、贝母;知母、贝母、瓜蒌等。角药配伍强调三种药物的合力,并不区分主药与辅药。这种配伍形式对状态的调节有很好的作用。笔者侍诊姜良铎教授三年余,受益匪浅,现仅撷其部分角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温里药配伍活血药后活血药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角度揭示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以活血药赤芍为例,用一类温里药分别与之配伍后,对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目的是从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角度阐明和发现活血温里复方中活血药与温里药的配伍内涵,同时对复方配伍药物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在本研究中,将活血药赤芍分别与温里药胡椒、吴莱萸、肉桂、小茴香、花椒配伍后灌胃小鼠,用HPLC法测定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的芍药苷血药浓度,结果显示,以上5味温里药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对照组(赤芍)与实验组(温里药配伍赤芍)比较,芍药苷血药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1,P<0.01)。通过本研究,还得到了适合活血温里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机理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相似文献   

17.
姚佳音 《江苏中医药》2021,53(11):72-75
《普济方·水病门》涵盖了多种与水肿相关的病证及其治法、方药,书中治疗水肿相关病证的主要原则为祛邪为先,以利为度,攻补兼施,调补善后.多采用发汗、利尿、逐水相结合,以祛除水邪为先;峻猛之剂采用少量频服或逐量递增的方法,徐徐轻取,以利为度;于峻药中配入温补药物,攻补兼施;使用峻药之后,正气受损,常以平和调补之方药善后.在治法及用药方面:注重理气活血,以使津液通利;配伍香药,开窍透络;合用风药,辛散宣通,畅达津液.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治疗水肿相关病证的外治法,如外洗、摩熨、脐疗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嵌 《西部中医药》2006,19(12):5-6
益气活血药由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而成.药物配伍的理论主要源于"七情",相须、相使为其基本配伍关系,另外还有协同增效配伍、拮抗与协同并存的配伍.  相似文献   

19.
升降同用药物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同用药物配伍是方剂药物配伍的特殊形式,通过升浮药与沉降药的共同使用,有效调整脏腑气机,对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咳喘、便秘、腹泻等病症确有良好疗效。本文介绍了升降同用常用药物配伍形式及其功效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殷陶  李军  刘宇  朱英英  丁霞 《环球中医药》2022,(11):2163-2166
风药味辛质轻性走散,通及全身上下,是具有风之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的一类药物,可以治疗各类复杂多变的疾病。首都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尤擅妇人经带胎产疾病的诊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常考虑风药特性与妇人生理病理相应,紧扣不同妇科病种的病因病机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体化治疗。湿浊带下可用清热燥湿药物配伍风药防风、白芷祛风止痒;妇人腹痛可用活血化瘀药物配伍风药桂枝、水蛭活络止痛;月经紊乱可用健脾益肾药物配伍风药柴胡、羌活等疏肝开郁,活血调经;胎动不安可应用补肾固胎药配伍风药防风、葛根等调达气血;妊娠恶阻时应用风药苏叶、陈皮降逆止呕;妇人郁证可用滋补肝肾药配伍风药柴胡、白芍柔肝疏肝;宫颈癥瘕常用解毒抗癌药物配伍风药蜈蚣、水蛭攻通邪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