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Klotho(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8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格列美脲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测定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KL水平。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患者KL水平变化。结果 1T2DM组KL水平低于A组〔(2.62±0.51)vs(5.21±0.72)ng/ml,P<0.01〕;2血清KL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2、-0.616、-0.517、-0.598、-0.526、-0.638、-0.512,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23,P<0.05);3经二甲双胍治疗后KL水平明显升高(P<0.05);4HOMA-IR、TNF-α是影响K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KL水平降低。二甲双胍增加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加KL水平。  相似文献   

2.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们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现二甲双胍除了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外,还能起降脂、改善血液的流变性等有益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浆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04例老年T2DM患者的资料,按有无使用二甲双胍分为两组: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者51例(老年双胍组);未使用二甲双胍者53例(老年对照组)。同时收集使用二甲双胍的中年T2DM患者91例作为中年双胍组。比较三组血浆乳酸水平。结果老年双胍组血浆乳酸水平较老年对照组(t=0.902,P=0.369)及中年双胍组(t=0.359,P=0.720)无显著差异;老年双胍组及对照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低于中年双胍组(t=8.924,P=0.000和t=2.865,P=0.005);老年T2DM患者二甲双胍的用量与中年患者无显著差异(t=0.686,P=0.494)。结论二甲双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用于治疗老年T2DM患者不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钙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二甲双胍干预下骨钙素与糖、脂及胰岛素代谢的关系。方法将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23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非二甲双胍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每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2组予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非二甲双胍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腹腔注射25μg/g链脲佐菌素,正常对照组注射25μg/g无菌柠檬酸一柠檬酸钠溶液。第10周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二甲双胍干预组予100mg·kg-1·d-1二甲双胍灌胃4周,其他2组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4、8、10、14周末取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骨钙素水平。14周末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组织骨钙素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第10周末,非二甲双胍干预组大鼠成模10只,二甲双胍干预组大鼠成模9只。第8周末,非二甲双胍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值分别为86.04、74.25、13.12、157.65,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F值分别为12.13、24.01,均P〈0.01)。第14周末,非二甲双胍干预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胰腺组织骨钙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分别为0.84±0.09、2.55±0.24、3.17±0.08,F=12.1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胰腺骨钙素含量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11、-0.699、-0.733,均P〈0.05),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6、0.414、0.706,均P〈0.05)。结论骨钙素能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甲双胍干预后血清和胰腺骨钙素含量增加,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进骨钙素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R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BMI、FBG、PB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6.
7.
刘维瑞  张晓红 《内科》2007,2(4):537-537
本文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以评价二甲双胍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病人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男性18例,平均年龄(42±4.2)岁,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5.0)岁;平均病程(10±6)年;体重指数(26.78±2.06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多是因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引发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下降以及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弱等原因,发生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以及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2],即使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但仍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的需要,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3].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如何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是治疗的重点[4].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对5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BMI、FBG、PB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44例(T2DM+NAFLD组),老年T2DM不合并NAFLD患者40例(T2DM组),老年糖耐量正常的NAFLD患者40例(NAFLD组)与老年正常对照41名(NC组)的Vaspin水平。结果T2DM+NAFLD组、T2DM组、NAFLD组血清Vaspin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1.46±0.43、1.03±0.27、0.76±0.28vs0.36±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ins、内脏脂肪厚度(VFT)、HbA1c是Vaspi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Vaspin、VFT和TG是老年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可能在老年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水平与T2DM及肥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4名糖耐量正常(NGT组)者和44例新诊断T2 DM(T2 DM组)患者按BMI各自分为超重(Ob)和正常体重(Nob)亚组.ELISA法测定血清CNTF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CNTF的浓度较NGT组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中CNTF与TC、HbA1c、FPG、HOMA-IR呈负相关.HOMA-IR是血清CNTF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CNTF水平降低,与TC、HbA1c、FPG、HOMA-IR呈负相关,HOMA-IR是CNTF.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水平与T2DM、肥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46例和NGT者(NGT组)42名按BMI18.5kg/mz%BMI%24.9kg/m2或≥25k/m2又各自分为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亚组。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GAS6水平。结果T2DM组血清GAS6浓度低于NGT组[(10.63士1.95)VS(14.27±3.82)ng/m1](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AS6与BMI、WC、FPG、Hb&c、C-RP、TNF-a、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235、-0.266、-0.362、-0.427、-0.268、-0.442、-0.380,Pd0.05或P〈0.01),与HDL-C呈正相关(r-0.23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HbA1c、TNF-a(β分别为-0.190、-0.483、-0.580)为血清GAS6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清GAS6水平低于NGT者,BMI、HbA1c、TNF-a与GAS6呈独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2DM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二甲双胍对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检测研究对象FPG、血白蛋白(Alb)、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TG、TC、HDL-C、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观察结直肠癌病理分级、结直肠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 结果 按照患者诊断结直肠癌时是否服用二甲双胍进行分组后发现,二甲双胍组低分化腺癌比例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无二甲双胍组(P<0.05). 结论 T2DM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口服二甲双胍降糖,其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拜糖平和美迪康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拜糖平和美迪康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人80例,随机分为拜糖平组48例和美迪康组32例,疗程为16周。结果与结论美迪康对降空腹血糖的疗效率主同于拜糖平,耐糖平对降餐后2小时血糖的疗效高于美迪康;  相似文献   

16.
选取 94例新诊断青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0~ 44岁 ) ,分别接受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 3 6周 ,结果显示 3组药物有相似的降糖效果 ,但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 ,安全性及依从性更好 ,适合初诊断的青年 2型糖尿病人服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100例初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0例,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50例,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24周。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统计学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吡格列酮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老年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141例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测定血清25(OH)D,并比较缺乏组(〈25nmol/L)和不足组(25-74nmol/L)BMI、WC、F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脂及C-RP。另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以25(OH)D为因变量,与上述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以25(OH)D缺乏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4%的老年T2DM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下降。缺乏组BMI、HbA1C、HOMA-IR、C-RP高于不足组,HDL-C低于不足组(P〈0.05)。肥胖组血清25(OH)D与FPG、HbA1C、HOMA-IR、C-RP呈负相关,与HOMA-β、HDL-C呈正相关;而非肥胖组25(OH)D仅与HbA1c、C-RP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25(OH)D缺乏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HbA1c和C-RP(P〈0.05)。结论25(OH)D水平下降在老年T2DM患者中十分普遍,25(OH)D下降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补充25(0H)D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关性。 方法 将176例受试者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合并有微血管病变组组(A组,n=58例)、无、未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n=64例)和与正常对照组(C组,,n=54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SP-1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 A组及、B组的血清TSP-1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TSP-1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TSP-1水平与FBG、HbA1Cc、hs-C-RP呈正相关(P〈0.01),与HOMA-β指数及FINSns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A1Cc、FPG、HOMA-β及FINSns是血清TSP-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TSP-1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清TSP-1的水平对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