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波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性别、年龄及HbA1c水平进行1:1配对的糖尿病合并AMI患者(AMI组)和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CAD组)各30例,通过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获得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波动参数并比较。结果(1)AMI组与CAD组比,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83±1.38)vs(3.17±1.14)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2.62±1.08)vs(2.00±0.90)mmol/L]、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3.43±1.70)vs(2.34±1.64)mmol/L]和餐后3h平均血糖水平[3hMPBG,(10.49±2.44)vs(8.95±2.45)mmol/L]均升高(P〈0.05),平均血糖标准差有升高趋势[SDBG,(2.53±1.02)vs(2.16±0.85)mmol/L,P=0.051]。(2)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MI组中MAGE是独立于射血分数和年龄影响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积分的危险因子。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AMI时,其住院期间的日内、日间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大,MAGE还可能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般情况匹配且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进行治疗。在血糖达标前提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总量无统计学差异[(38.0±6.2)w(40.0±5.1)U/d,P〉0.05]。两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6.32±1.43)VS(6.86±1.51)mmol/L,P〉0.05]及血糖漂移系数[(1.35±0.22)VS(1.41±0.13),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低血糖事件少于门冬胰岛素3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vs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良好时,胰岛素总量、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8例,其中15例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13例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组)。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为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格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组进行连续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各组动态血糖参数特点。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控制组问基线差异,并处理血红蛋白对HbAlc的影响效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N组〉11.1mmol/L血糖百分比(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比0,P〈0.05],且〉7.8mmol/L曲线下面积(AUC)、〉11.1AUC、平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血糖最大值(MAX)、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有升高趋势(P值介于0.056~0.094)。而DN组上述指标则更高。此外DN组平均血糖水平(MBG)、24hAUC、透析相关指标如腹膜透析时血糖、透析后MAX也明显高于NDN组[(9.4±2.5)比(6.4±1.3)mmol/L,(7.0±2.7)比(4.2±1.3)mmol·L-1·d-1,透析时血糖(8.6±2.8)比(6.2±1.4)mmoL/L,透析后MAX(11.5±2.6)比(8.5±2.4)mmol/L](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7%的DN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如MBG、24hAUC、〉7.8AUC及PT、〉11.1PT,腹膜透析相关指标如透析后MAX也较NDN组显著升高(t值为1.808~3.627,均P〈0.05)。DN组的夜间低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于NDN组及正常对照组。在DN患者中,使用2.5%葡萄糖透析液与1.5%透析液的患者相比,各项血糖指标均有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CAPD时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可影响患者的血糖稳态,对DN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血清内皮素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54例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和60例正常高值血压不伴餐后高血糖患者(正常高值组)及4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ET和hs—CRP水平分别为(93.15±8.05)pg/ml和(4.51±1.85)mg/L,正常高值组分别为(85.27±14.71)pg/ml和(3.35±1.41)mg/L,对照组分别为(73.02±18.35)pg/ml和(2.26±0.94)mg/L;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组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正常高值组(P〈0.01,P〈0.05)。结论在正常高值血压时血清内皮素与炎症因子水平已开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出现异常变化,当合并餐后高血糖时,这种异常变化更加明显,提示对此状态应予以早期干预,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祝恒山  方汉军  漆秦  席晓 《心脏杂志》2016,28(3):302-304
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对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来咸阳医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患者血糖水平,将其分为3组:非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7.0 mmol/L,n=30〕、糖尿病低血糖组(8.0 mmol/L>FPG≥7.0 mmol/L,n=50)和糖尿病高血糖组(FPG≥8.0 mmol/L,n=40)。记录临床资料以及分析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水平、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尿酸(UA)水平〕,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高血糖组TC、LDL-C、载脂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水平分别为(4.9±1.4)mmol/L、(3.3±0.9)mmol/L、(1.6±0.5)mmol/L和(55±7)mm,显著高于糖尿病低血糖组的(4.1±0.8)mmol/L、(2.7±0.5)mmol/L、(1.1±0.4)mmol/L、(51±8)mm (均P<0.05),糖尿病低血糖组相应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3.7±1.2)mmol/L、(2.2±0.6)mmol/L、(0.7±0.1)mmol/L和(44±7)mm(均P<0.05)。3组TG、Fib以及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非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AMI并发心衰以及病死率分别为:13%、10%、10%和3%;糖尿病低血糖组为:24%、26%、24%和8%。糖尿病高血糖组为30%、32%、30%和12%。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低血糖组和糖尿病高血糖组相应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糖尿病高血糖组指标水平较糖尿病低血糖组高(均P<0.05)。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血糖的OR值(95%CI)为4.6(0.8~21.7),P<0.05,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血清内皮索1(ET-1)和高敏C反应蛋白(h-CRP)的关系。方法选择69例EH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6.8±6.2)岁。应用B超对所有病例的颈动脉、肱动脉进行筛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ET-1、h-CRP的浓度。结果ET-1、h-CRP与IMT呈正相关,IMT增厚组ET-1[(75.49±6.10)pg/L]、h-CRP[(9.96±1.69)pg/L]分别高于IMT非增厚组ET-1[(52.44±6.52)pg/L]、h-CRP[(4.53±1.52)mg/L],P〈0.05。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Flow—MD)与ET-1、h-CR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07、-0.661,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ET-1—1、h-CRP浓度增高与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7例GDM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连续3d的皮下组织葡萄糖监测。GDM组和NGT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与41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25kg/m^2。计算比较2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三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DMMG),并统计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组间及组内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DM组MAGE、PPGE及DMMG均较NGT者升高,分别为MAGE(4.3±0.2)比(1.6±0.3)mmol/L,早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BPPGE)(5.5±1.1)比(1.8±0.4)mmol/L,中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LPPGE)(3.1±0.3)比(1.3±0.2)mmol/L,晚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DPPGE)(3.4±0.4)比(1.5±0.2)mmot/L,DMMG(6.0±2.7)比(2.9±0.2)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6、2.3、2.8、6.1,均P〈0.05)。2组MBG、SDBG、MO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4、0.3,均P〉0.05)。GDM患者BPPGE较LPPGE和DPPGE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均P〈0.05)。GDM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占一天胰岛素总量15.0%,早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占一天胰岛素总量的33.5%。结论CGMS是GDM监测血糖波动的有效手段,GDM患者以三餐后高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为主,早餐血糖波动最为显著,餐时胰岛素用量为主,早餐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正常阶段肾皮质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肾皮质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研究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肾皮质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IR大鼠模型肾皮质ET-1、eNOS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IR大鼠SBP、TG、FFA、Ins水平升高(P均〈0.01),胰岛素敏感指数、HDL-C降低(P均〈0.01)。FBG、2hBG在正常范围。HE染色IR组大鼠肾皮质出现组织学的异常改变,肾皮质ET-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eNOS蛋白和mRNA表达减低。结论IR大鼠模型在血糖正常阶段已存在肾皮质ET-1与eNOS平衡的异常,表明在IR早期已存在肾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介素-7(IL-7)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实验组分为高血压病1级组25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2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各组血清IL-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测定,同时测定血糖、血脂,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1)高血压组血清IL-7含量(105.30土15.77)pg/ml及VEGF含量(13.58±3.55)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L-7含量(70.14±6.45)pg/ml及VEGF含量(2.58±0.66)ng/ml(P均〈0.01);(2)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IL-7含量(119.62±6.41)pg/ml与VEGF含量(16.18±2.57)ng/ml,均高于高血压病1级组的IL-7(90.91±4.89)pg/ml与VEGF(6.98±2.25)ng/ml,以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3)高血压病1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VEGF水平与IL-7浓度呈正相关(r=0.481,P〈0.05;r=0.558,P〈0.01)结论:血清IL-7水平升高与VEGF水平升高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65例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的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79例)和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86例)。EECP组,于支架术后2周时开始进行20次EECP。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术后2周和7周时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术前比较,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后2周时FMD[(6.39±2.20)%∶(4.41±2.12)%]和NO[(43.51±9.32)μmol/L∶(37.00±9.11)μmol/L]水平显著降低,而ET-1[(61.32±11.25)pg/ml:(82.24±21.10)pg/ml]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1);(2)EECP组20次EECP后与术后2周、支架术前比较,FMD水平[(9.85±3.74)%∶(4.18±2.06)%∶(6.42±2.22)%]和NO含量[(50.38±15.24)pg/ml∶(35.86±8.96)pg/ml∶(42.45±9.54)pg/ml]均明显升高,而ET-1含量[(46.38±10.23)μmol/L∶(84.55±21.90)μmol/L∶(60.85±11.10)μmol/L]均明显降低(P均〈0.01);(3)支架术后7周时,常规治疗组FMD水平、NO含量和ET-1含量与术后2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较术前更差(P均〈0.05);(4)EECP组7周时FMD、NO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障碍加重;经20次增强型体外反搏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障碍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取住院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传统动态血糖监测(传统组,n=61)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实时组,n=61).进行72 h持续血糖监测,安装当天为设备调试日(d0),其后第1天(d1)和第2天(d2)为观察时限.传统组每日3次根据指尖末梢血糖调整血糖;实时组每日3次根据实时显示血糖曲线,调整降糖,并设定高低血糖报警界限.统计分析组内(d1和d2)和组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低血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组内比较:实时组d1与d2的MAGE、MBG、SDBG、LAGE分别为(5.3±3.2)比(4.2±2.1)、(8.6±1.7)比(8.2±1.5)、(2.1±0.9)比(1.8±0.7)、(8.6±3.3)比(7.5±2.8)mmol/L(F=9.797、5.852、20.625、11.057,均P<0.05),低血糖持续时间为40(32.5 ~135) min比25(15 ~ 40) min(Z=2.456,P<0.05).传统组d1与d2的MAGE、MBG、LAG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9、0.246、0.635,均P>0.05);SDBG为(2.4±1.1)比(2.2±1.0) mmol/L(F=5.615,P<0.05).(2)组间比较:实时组和传统组d1、d2MAGE、LAGE差值之间的比较分别为0.7(-0.3 ~2.0)比0(-1.0~1.5)、0.9(-0.7~2.1)比0.1(-2.5 ~1.9)(Z值分别为2.002、2.023,均P<0.05);组间MODD比较1.8(1.3 ~2.6)比2.1(1.4~2.9) mmol/L(Z=1.572,P>0.05).结论 依据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策略,能减少血糖波动,使血糖更稳、更快达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诱导大鼠低血糖后,血糖升高水平对大鼠低血糖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4月龄雄性大鼠,体重(300±50)g,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20只)、正常血糖对照组(A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B组,5只)。实验组根据血糖再灌注水平分为1〈血糖≤3mmol/L组(C组)、3〈血糖≤6mmo]/L组(D组)、6〈血糖49mmol/L组(E组)、血糖〉9mmol/L组(F组),每组5只。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Fluoro—JadeB(FJB)染色观察神经元轴突和胞体的退变。染色组问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TUNEL染色:与A组及B组相比(海马CAl区:3.2±1.9、2.8±0.8;海马DG区:4.1±2.4、3.4±1.2),C组、D组、E组、F组海马凋亡细胞数(海马CAl区:40.2±3.1、38.7±2.4、36.8±2.6和76.4±6.3;海马DG区:62.4±4.2、59.8±3.7、68.1±2.8和125.4±5.8)凋亡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13.52,P〈0.05;海马DG区:F=14.29,P〈0.05);F组(海马CAl区:76.4±6.3;海马DG区:125.4±5.8)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数目比C组、D组、E组(分别为海马CAl区:40.2±3.1、38.7±2.4、36.8±2.6;海马DG区:62.4±4.2、59.8±3.7、68.1±2.8)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5.08,P〈0.05;海马DG区:F=6.52,P〈0.05);(2)FJB染色:与A组及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海马退变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18.49,P〈0.05;海马DG区:F=11.37,P〈0.05);F组大鼠海马轴突退变神经元数目比C组、D组、E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马CAl区:F=7.83,P〈0.05;海马DG区:F=14.29,P〈0.05)。结论在同一低血糖水平且持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脑损害程度与低血糖后血糖升高水平有关:血糖升高水平过高,脑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Ⅱ)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方案治疗儿童T1DM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T1DM患儿72例随机分为CSⅡ组32例和MSⅡ组40例,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 c、24 h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治疗后,两组F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CSⅡ组24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MSⅡ组[MAGE:(1.9±0.5) vs (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 vs (4.1±1.5) mmol/L,P<0.05];(3)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结论 CSⅡ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T1DM患儿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MS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2DM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患者不同HbA1c水平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T2DM合并HBLC患者65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及血糖控制欠佳组,检测两组血清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INF-γ)及TNF-α水平. 结果 血糖控制良好组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42.7±20.5)pg/ml、(30.5±20.2)ng/ml]低于血糖控制欠佳组[(58.2±23.8)pg/ml、(43.5±33.7)ng/ml],血糖控制良好组IL-4、IL 6、IL-8水平[(3.2±1.1)、(7.1±3.7)、(58.3±50.8)pg/ml]高于血糖控制欠佳组[(1.1±0.5)、(3.0±1.3)、(35.5±17.6)pg/ml,P<0.05].血清IL-8、INF-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2DM合并HBLC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对比血糖控制欠佳组辅助性T细胞1和2(Th1/Th2)细胞因子差异明显,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ET-1、VEGF、HIF-1α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OPD稳定期患者(实验组)和20例无肺动脉高压的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予超声多普勒进行肺动脉压力检测、肺功能试验、动脉血气分析,并检测血浆ET-1、VEGF、HIF-1a水平。结果: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实验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动脉血氧分压(60±6mmHg)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血浆ET-1(271.7±33.5pg/ml)、VEGF(261.4±49.2pg/ml)、HIF-1a(278.4±79.1ng/ml)浓度显著高于无合并肺动脉高压组(P0.05)。结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存在着ET-1、VEGF、HIF-1a等因子的升高,ET-1、VEGF、HIF-1a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形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而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均予以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其中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5mg 组、10mg 组、20mg 组予以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随访6月,观察血栓素 B2(TXB2)、6-酮-前列腺素 F1α(6-Keto-PGF1α)、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前后 ABI 和 IMT 无显著变化(P 均>0.05)。与基线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5mg组 TXB2、baPWV 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显著降低;与之相反,10mg 组、20mg 组 TXB2、baPWV 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 <0.05~<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和5mg 组比较,10mg 组、20mg 组的 TXB2[(148.3±29.2)pg/ml,,(142.3±30.6)pg/ml 比(111.5±22.8)pg/ml,(104.9±17.4)pg/ml]、baPWV [(1621.1±136.1)cm/s,(1597.7±125.3)cm/s 比(1232.9±132.3)cm/s,(1178.2±155.1)cm/s]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1α[(104.7±66.1)pg/ml,(102.2±70.3)pg/ml 比(132.8±48.3)pg/ml,(139.1±66.3)pg/ml]水平显著升高(P <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有保护的作用,10mg 阿托伐他汀可能是血管保护的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影响。方法:雄性SHR16只,随机分为两组,即安静对照组(8只)和运动组(8只),另正常雄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SHR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训练。8周后,分别测定3组鼠血浆UⅡ、前列腺素Ⅱ(PGI2)含量。结果:SHR游泳组大鼠血浆U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加[(1.17±0.17)ng/ml∶(1.09±9.77)ng/ml,P0.05],SHR游泳组血压较SHR对照组显著下降[(157.6±7.06)mmHg∶(185.9±6.64)mmHg,P0.01],血浆PGI2含量较SHR对照组患者增加[(183.25±43.46)pg/ml∶(135.43±22.13)pg/ml,P0.01]。结论:适度运动能提高SHR血浆VⅡ、PGI含量,从而使舒血管物质增多,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得时联合拜唐苹和诺和锐30治疗高龄(8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口服降糖药物疗效较差的高龄T2DM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和诺和锐30组(每组60例)。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每日早餐前注射1次来得时加三餐中口服拜唐苹,诺和锐30组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1次,共16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bA1c的下降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TG、TC、LDL-C、HbA1c下降明显,其中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HbA1c从(8.8%±2.0%)下降至(7.1%±1.2%);诺和锐30组HbA1c从(8.9%±2.4%)下降到(7.0%±1.2%);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锐30组(3.3%vs 13.3%,P<0.01)。结论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和诺和锐30组都具有明显降低FBG、2hPBG、TG、TC、LDL-C、HbA1c的作用,来得时联合拜唐苹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锐30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