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04/2013-06月就诊于本科的67例CTS患者测定环指-腕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运动波幅检测;并计算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值。结果 67例CT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异常75侧(88.2%),潜伏期延长79侧(92.9%),波幅降低33侧(38.8%),15侧未引出感觉诱发电位(17.6%)。运动传导异常20侧(23.5%),潜伏期延长25侧(29.4%),波幅降低22侧(25.8%)。CT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各项及运动传导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S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常率98.2%;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可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指标,且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可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指标,可提高腕管综合征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和波幅,以及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的变化。方法:对临床拟诊并经EMG确诊的CTS 42例患者的神经传导和EMG测定进行回顾。结果:本组42例CTS患者的主要异常表现为正中神经的SCV减慢、波幅降低、严重者波幅引不出来,尤以中指-腕的异常最为明显;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拇短展肌EMG表现为松弛时有纤颤、正锐波,部分有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柳霞  郑维红 《中外医疗》2016,(36):187-189
目的 分析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方便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月在该院中就诊的20例平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神经传导及针极肌电图检测,观察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情况,针极肌电图表现,对比单侧发病患者患肢、健肢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CAMP波幅、DML、ADM/APB.结果 20例患者中,均具正常SCV、SNAP波幅.8例尺神经DML延长,4例正中神经DML延长,1例桡神经DML延长;18例尺神经CMAP波幅降低,11例正中神经CMAP波幅降低,5例桡神经CMAP波幅降低.20例均患侧颈7,8~胸1节段支配肌异常,2例同时累及颈7节段支配肌;17例对侧上肢颈8~胸1节段支配肌异常,11例同时累及颈7节段支配肌.11例单侧发病患者中,患肢正中神经CMAP波幅(7.75±1.86)mV、DML(4.07±0.54)ms,尺神经CMAP波幅(3.75±2.45)mV、DML(3.45±0.38)ms,ADM/APB(0.48±0.32);健肢正中神经CMAP波幅(10.27±1.17)mV、DML(3.72±0.23)ms,尺神经CMAP波幅(10.46±1.99)mV、DML(2.80±0.29)ms,ADM/APB(1.04±0.24).患肢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波幅,ADM/APB低于健肢,正中神经、尺神经DML高于健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可为该病提供有助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101例113侧经临床及手术证实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及分析.结果 101例113侧肢体,尺神经感觉神经小指到腕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尺神经运动神经肘下5cm到肘上5cm传导速度和波幅、肘下到腕传导速度和波幅等6项指标异常率分别为:42.5%、46.9%、77.9%、78.8%(包括肘上5cm到肘下5cm MCV)、28.3%、14.2%.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判断愈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感觉神经电生理和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感觉神经即腓肠神经的临床电生理与病理改变特点,以明确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否伴有感觉神经的损害.方法选择确诊或拟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0例,行腓肠神经神经电生理及活检,观察神经传导速度及病理改变的特点.结果①电生理肌电图检查证实存在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部分患者可见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延长,正中神经为(3.21±0.76)ms,尺神经为(3.64士0.76)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为(8.62±7.20)mV,尺神经为(8.39±7.33)mV;CMAP波幅面积降低,正中神经为(18.12±10.21)ms×mV,尺神经为(17.22±16.91)ms×mV;所有患者感觉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正常.②周围神经活检病理检查感觉神经完全正常,或存在轻度轴索变性、有髓神经纤维脱失的病理改变.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电生理检查感觉神经正常,但病理检查可证实部分病例存在感觉神经轴索变性以及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的患者55例(84侧)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50侧).采用蚓状肌-骨间肌法测定蚓状肌(2L)和骨间肌(Ⅰ)潜伏期(DML)及其差值(2LIDML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此外常规记录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和CTS组2LIDMLD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0.13±0.07ms、1.07±0.55ms,CT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蚓状肌-骨间肌法和常规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CTS,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63.09%.结论:2LIDMLD是诊断CTS的敏感的的电生理指标,蚓状肌-骨间肌法为一种快捷方便、诊断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均行运动神经传导速速(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针极肌电图(EMG),肘段尺神经短段微移(SSCT),感觉动作电位波幅(SNAP)测定。结果:68例患者92条尺神经均出现运动传导速度减慢,52条尺神经出现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4例患肢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尺侧腕屈肌出现明显失神经电位,42例患肢肘段尺神经短段微移潜伏期差值异常。结论:肘管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MNCV、SNCV、EMG、SSCT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可作为肘管综合征定位诊断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22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大鱼际肌、小鱼际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在22例患者中,双侧上肢均有病变者7例,单侧上肢病变者15例,共有29侧上肢病变。22例CTS患者中29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均延长,29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21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28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28条正中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19块正中神经支配的大鱼际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掌支纤维(PCBm)肌电图检测及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探讨CTS患者PCBm的电生理异常,阐明PCBm肌电图检测在C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测确诊为CTS的50例患者为CTS组,并以3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NCS检测。记录正中神经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Amp)、远端潜伏期(Lat)、运动传导速度(MCV);记录指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Amp、Lat、感觉传导速度(SCV),同时进行PCBm肌电图检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TS患者(100%)均出现正中神经传导检测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远端Lat延长(P<0.01),指3 SCV减慢及Lat延长(P<0.01),显示为正中神经腕部损伤;其中20例(29只手,45.3%)患者PCBm SCV减慢(P<0.01),Lat延长(P<0.01),提示PCBm损伤。结论: CTS患者常出现PCBm损伤,PCBm损伤可作为传统CTS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补充,可做为CTS超出腕部损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邹艺  李莉 《海南医学》2012,23(23):88-89
目的 探讨短段传导时间测定(Short segment conduction time,SSCT)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 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测定以下电生理检查:(1)测定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2)测定尺神经(小指-腕、腕-肘)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感觉电位(SNAP);(3)对轻度、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即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MNCV≥40 m/s)进行短段传导时间测定(SSCT);(4)肌电图(EMG)检测:采用同芯针分别在患者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屈腕肌记录.结果 25例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MNCV< 40 m/s,肘管综合征阳性率为58% (25/43).18例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MNCV≥40 m/s有15例SSCT异常,肘管综合征阳性率为93% (40/43).结论 对肘下5 cm-肘上5 cm MNCV≥40 m/s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短段传导时间测定能提高肘管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探讨腕管综合征(CTS)与尺神经腕部卡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22腕)CTS患者(CTS组)和20名(20腕)健康成年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远端潜伏期,计算并比较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远端潜伏期差值,对CTS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TS组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慢(P<0.05或P<0.01),尺神经感觉远端潜伏期较长(P<0.05);两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其运动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远端潜伏期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S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802,P=0.002)。结论 CTS与尺神经腕部卡压存在相关性,对CTS患者诊治时应充分考虑尺神经卡压并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吴超 《医学综述》2014,(8):1505-150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不同上肢神经受累情况及分布。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DPN组,62例无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所有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波幅(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比较不同组别、不同神经的传导指标。结果 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S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5±3.9)m/s vs(54.3±4.3)m/s]、[(44.2±4.8)m/s vs(51.2±5.8)m/s]、[(46.1±4.0)m/s vs(53.3±6.1)m/s](P<0.05);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M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6±5.5)m/s vs(54.3±4.2)m/s]、[(48.5±3.9)m/s vs(55.0±5.1)m/s]、[(48.9±4.6)m/s vs(53.1±4.8)m/s](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尺神经、桡神经(P<0.05),尺神经、桡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运动神经(P<0.05)。结论 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上肢神经以正中神经受累最为严重,而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并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的2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及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术中观察并记录尺神经卡压的部位、范围、粗细及质地等;术后观察患者感觉恢复、肌萎缩恢复、爪型手恢复及手指内收、外展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肘管综合征病例均获随访,23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恢复,运动无恢复;1例运动、感觉均无恢复。结论:尺神经外膜松解并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时肘管综合征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者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正常大鼠脊髓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建立本研究大鼠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取40只SD大鼠,麻醉下分别行SSEP及CMEP检测。SSEP检测:电刺激一侧胫神经,在T12-13棘间韧带处记录感觉诱发电位。CMEP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大鼠相应的人体头部C3、C4,记录电极置于大鼠后腿大鱼际处。结果:SSEP由一个正向波(P)和一个负向波(N)组成,潜伏期为P:(3.17±0.43)ms和N:(6.58±0.77)ms;波幅为P:(2.15±0.43)μV和N:(1.42±0.82)μV,P-N峰峰波幅(3.57±1.70)μV。CMEP由P1、N1、P2、N2组成,P1N1较为清楚,潜伏期为P1:(8.60±0.87)ms和N1:(9.81±1.02)ms;波幅为P1:(229.85±247.12)μV和N1:(143.15±130.41)μV,P1-N1峰峰波幅(373.00±342.53)μV。结论:大鼠SSEP及CMEP测定正常值潜伏期较稳定,可以作为病理实验对照参考,而波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肘部尺神经卡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40例经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拟诊为肘管综合征(CTS)的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相同节段水平尺神经高频超声检查,测量比较双侧尺神经的厚度、横切面积(CSA),观察患肘部尺神经声像图变化,并将患侧尺神经超声检查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健肘与患肘尺神经局部厚度和横切面积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肘尺神经的CSA与运动传导速度(MNCV)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3。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痛无创、方便快捷的优点,能实时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并明确病因,对肘管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临床术式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分为神经端侧缝合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端侧缝合组切断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后内侧方外膜开窗,将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开窗的尺神经外膜做端侧缝合,正常对照组仅显露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1年后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Fluoro—Gold荧光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和计数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和大鼠脊髓C5-T1前角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未发现运动神经纤维,端侧缝合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是正常对照组的23.0%(P〈0.01),运动神经纤维占有髓神经纤维的比例为0.34±0.16(P〈0.01)。神经元逆行荧光示踪结果显示,正常组脊髓前角未发现荧光标记阳性的神经元;端侧组脊髓前角荧光标记神经元数目为150.9±104.8(P〈0.01),运动神经元比例为0.27±0.11(P〈0.01)。结论:感觉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后应用诱发电位对脊髓运动传导功能进行判断的价值和疗效.方法 采用Mag-2磁刺激仪对90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EP检查,分别记录双侧拇短展肌和胫骨前肌,同时检测F波和M波,计算中枢传导时间.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