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0~6.5)cm,平均3.9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例,肾中部16例,肾下极30例。TNM分期:T1a 42例,T1b 23例。透明细胞癌58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结果:肾部分切除术65例,术中阻断肾蒂血管47例。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围手术期无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64例肾细胞癌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4个月,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3.8%。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小肾癌切除术,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直径0.8~3.0cm,平均2.3cm。透明细胞癌38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囊性肾癌1例。术后定期行腹部CT、超声、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结果47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45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17个月,4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直径2.7~5.1 cm,平均3.6 cm.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3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5.8±34.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8±3.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6.9±41.5) ml.术后病理为32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切缘均阴性.3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3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黄蔚山  林灼怡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63-326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2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8例,对侧肾正常肾癌9例,肿瘤平均直径3.3cm。21例中13例行肿瘤剜除术,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16例,颗粒细胞癌3例,混合性细胞癌2例。术后20例(95%)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0个月,平均随访56个月。5a、10a生存率分别为90%、81%。4例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安全有效,尤其适于局限性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偶发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偶发性肾癌施行NSS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期。11例行术中低温下肾动脉阻断,平均阻断时间11 min(6~20 min),5例未阻断肾动脉。手术切缘距肿瘤1.0 cm。术后均注射IFN-α及IL-2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6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中平均出血180ml(80~300 m1)。平均随访28个月(6~72个月)。术后继发性血尿3例,1例出现远处转移,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偶发性肾癌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保留患肾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效果。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2年12月~2010年4月期间诊断为肾细胞癌并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3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4岁(28岁~72岁),平均肿瘤直径2.75 cm(1.5 cm~5.0 cm),病理分期均为T1N0M0,评估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等情况。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肾癌根治手术进行比较。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8天出现肾创面出血,输尿管损伤术后狭窄肾积水l例,其余28例术后无尿瘘、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无肿瘤转移或复发,未发现肾功能不全。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组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肾窝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细胞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方法: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2例,其中肾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6例。肿瘤直径2.0~3.7 cm,平均2.7 cm。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25~150 mL,平均106 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18~43 min,平均28 min。术后住院4~7 d,平均5.7 d。6例肾细胞癌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3个月,复查B超及CT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患侧残肾显影良好。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小的肾肿瘤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43~61岁,平均(54±1.8)岁;对侧肾脏正常39例,对侧肾脏存在疾患9例;肿瘤直径1.5~4.0cm,平均(2.3±0.6)cm;28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0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每3个月行腹部CT、肾脏ECT、超声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 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110±15)min;热缺血时间16~40min,平均(25±4)min;出血量50~500ml,平均(150±22)ml;术后留置引流管3~7d,平均(5±0.6)d;术后住院8~12d,平均(10±0.8)d。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3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肾嫌色细胞癌3例。术后无尿漏、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0~25个月,平均(16.8±3.5)个月,5例术后1个月双肾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出现轻度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48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局部低温、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11例.肿瘤直径1.3~2.8cm,平均2.3cm.Roboson分期均为Ⅰ期.11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1例随访12~65个月,平均38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5 min;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发现肾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是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是局限性小肾癌特别是对侧肾脏病变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5年8月~2005年7月在我院实施NSS的66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为双侧肾肿瘤,分别施行了两次肾部分切除术。结果肾部分切除术63例,肾肿瘤剜除术6例,术中阻断肾蒂45例。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围手术期无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42例肾细胞癌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5·4个月,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0·7%。结论对于适合的肾肿瘤患者,NS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患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1例儿童RCC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2~10.8岁,中位年龄6.1岁;性别:男14例,女7例;发病部位:左肾13例,右肾8例。患儿中6例以无痛肉眼血尿、3例以腹痛、2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其余10例由健康检查彩超发现。结果 21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1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6例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其中4例肿瘤最大径<4 cm,1例肿瘤最大径7.8 cm;2例仅行肾肿瘤活检术。术后病理分类为:RCC 9例,囊性RCC 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RCC 11例。TNM分期为:T1aN0M0/Ⅰ期7例,T1bN0M0/Ⅰ期3例,T1aN1M0/Ⅲ期1例,T1bN1M0/Ⅲ期1例,T2aN0M0/Ⅱ期3例,T2aN1M0/Ⅱ期1例,T2bN1M0/Ⅲ期1例,T3aN0M0/Ⅲ期1例,T3aN1M0/Ⅲ期1例,T4N1M0/Ⅳ期2例。前期术后有4例RCC患儿接受α-干扰素治疗,后均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无化疗病例。患儿随访0.4~8.7年,中位随访时间1.3年。1例失访,15例存活,5例死亡,接受NSS的5例患者均存活。结论 儿童RCC较少见,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术前病理诊断较困难,术后需要进行TFE3基因检测以明确病理类型。治疗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对于肿瘤局限的合适病例亦可选择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以尽可能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adical nephrectomy (RN) with nephron-sparing surgery (NSS)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Methods

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PubMed, MEDLINE Springer,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Cochrane Library, and Google Scholar up to December 2012. The software Review Manager 5.1 and the STATA software package v.11.0 were used for analyses. The odds ratios (ORs) and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were calculated for comparison. Subgroup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tumor size of RCC.

Results

In total, 10 studies with 10,174 RCC patients (7,050 treated with RN and 3,124 treated with NSS) were selected. The pooled estimate (OR = 1.58, 95% CI = 1.15–2.15, P = 0.004)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of cancer-specific deaths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NSS compared to RN. However,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 (OR = 0.84, 95% CI = 0.67–1.06, P = 0.14) and complications (OR = 0.91, 95% CI = 0.51–1.63, P = 0.74) betwee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NSS and RN. In addition, all the subgroup analyses presented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e overall analyses.

Conclusions

NSS ha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RN in tumor recurrence and complications for localized RCC. However,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of cancer-specific deaths supported the use of NSS not only for RCC with tumor size >4.0 cm but also for tumor sizes ≤4.0 cm compared with R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9例60岁及以下不同类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的表达情况,分析F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筛选出11例FH-RC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6~53岁(平均36.7岁)。4名女性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仅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有肾癌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无皮肤平滑肌肿瘤的病史及家族史。肾细胞癌的肿瘤直径2.1~12.0 cm(平均8.83 cm), 9例患者有肾窦或肾周脂肪侵犯,6例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7例有淋巴结转移,4例侵犯肾上腺,1例侵犯脾脏被膜。11例患者中7例(7/49例,14.3%)原诊断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2/9例,22.2%)原诊断为集合管癌,2例(2/51例,3.9%)原诊断为未分类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病理学大多表现为乳头状、管囊状、实性片状等不同结构的混合,最常见的组织结构为乳头状(9/11例,81.8%)及管状(8/11例,72.7%)结构,3例伴有肉瘤样分化。肿瘤细胞均可见灶状分布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Ⅲ~Ⅳ级)及核周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癌组织CA9、CD10、CK7染色大多阴性,2例TFE3阳性表达的病例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TFE3基因均未发生易位或扩增。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1~82个月,确诊后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9~31个月(平均19个月)因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已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 FH-RCC在组织形态学上与多种肾细胞癌有重叠,乳头状及管囊状排列方式的混合存在是FH-RCC最常见的生长方式,癌细胞中灶状出现大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是该类型肾细胞癌的重要组织学特征,F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患有平滑肌瘤的年轻女性肾细胞癌患者,需警惕FH-RCC的可能。部分FH-RCC的诊断缺少临床证据,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1b期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行各种保留肾单位手术 (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50 例行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下NSS的T1b期RCC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行NSS,手术时间 (70~210) min,平均 (122.8±44.1) min。阻断肾血流38例,热缺血时间 (20~47) min,平均 (29.0±8.5) min。术中出血量 30~1 100 mL,平均 (196.6±212.8) mL,肿瘤RENAL评分4~10,平均7.3±1.6,术前血肌酐42~150 μmol/L,平均 (77.4±22.0) μmol/L;术后住院5~46天,平均 (8.4±6.5)天。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45例,嫌色细胞癌3例,乳头状癌2例。50例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肾功能复查,肌酐分别为 (87.3±11.6)μmol/L、 (82.5±10.8)μmol/L和(79.7±12.1)μmol/L,血尿素氮分别为 (5.7±1.6) mmol/L、 (5.2±1.3) mmol/L和(5.1±1.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S既能有效切除肿瘤,又能保留部分肾单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T1b期RCC可行的选择,尤其对双侧肾肿瘤或者孤立性肾脏肾肿瘤。  相似文献   

16.
贺胜龙  孙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13-1615,1618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RN)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腹腔镜NSS治疗的33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NSS组),并与同期行后腹腔镜RN治疗的20例T1b期肾癌的临床资料(RN组)进行比较。结果: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RN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NSS组(P<0.01)。NSS组患者术后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低于RN组(P<0.05),而术后6个月NSS组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高于RN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1b期肾癌患者,如若病例合适、条件许可,后腹腔镜下NSS是安全可行的,可考虑作为优先选择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9~81岁,平均56.2岁。肿瘤位于左侧48例,位于右侧34例。肉眼血尿6例,腰腹部疼痛11例,体检超声发现65例。所有患者腹部均未触及肿物。超声示肿物直径1.7~8.0cm,平均3.8cm。82例均行CT平扫加三期增强检查,肿物大小与超声基本相符,术前分期:T154例,T218例,T310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300min,平均126.6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116.3ml;术后24h引流量20~500ml,平均141.3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d,平均1.3d,肠道恢复时间1.5~3.3d,平均2.1d,住院时间8~27d,平均12.6d,4例患者肿瘤最大直径>7cm,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中改开放手术,2例患者肥胖,体重指数大于30,术野暴露困难,中转开放。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7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嗜酸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肾腺癌1例。随访6~64个月,平均22个月,2例患者因肾癌肝转移,术后12、14个月死亡,其余病例仍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