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相似文献   

3.
T1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2例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62例T1肺癌患者中2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N2转移率为13.6%(22/162)。瘤体直径≤1.5cm组和1.6~3.0cm组的N2转移率分别为2.8%和22.2%,其中瘤体直径≤1.5cm鳞癌组未见N2转移。T1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5.6%和20.0%,差异显著。T1高、低分化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4.3%和23.2%,差异显著。结论:T1肺癌中,N2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相关,且存在跳跃式转移的特点。故针对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对85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结果:85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26个,N1转移率33.3%,N2转移率19.8%.T1、T2、T3患者淋巴结总转移率分别为9.2%、27.1%、62.5%(P〈0.005).中央型肺癌及周围型肺癌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9%、23.6%(P〈0.005).病理类型不同,N2转移率分别为:小细胞肺癌79.1%、肺癌43.1%、大细胞肺癌33.3%、鳞癌22.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是十分活跃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类型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在实施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时,对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肺癌经支气管壁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向近侧支气管壁侵袭与向纵隔内侵袭的规律。方法 :对 15 1例中心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与 16 0例N2 肺癌的 35 2组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癌细胞沿管壁粘膜下层或多层面直接侵袭是肺癌扩延的主要方式 ,96 6 %的癌侵袭发生在距瘤缘 1 5cm以内的管壁上 ,其侵袭距离与病理类型、侵袭方式及TNM分期因子相关。肺癌N2 转移可呈现单组、多组和跳跃式转移 ,其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依次是第 7、4、3、5组淋巴结 ,N2 转移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也是癌扩延不容忽视的形式 ,尤以腺癌为突出。结论 :为获得根除性切除 ,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原则上应超过 1 5cm ;并应重视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 ,必须主动、系统清除同侧胸腔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探讨NSCLC术后放疗靶区的合理勾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Ⅲa(N2)NSCLC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35个病人共清扫5976个淋巴结,阳性为1970个,转移率为28.7%.原发肿瘤T1,T2,T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2%,33.2%,41.8%;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中央型与周围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6%,22.4%;原发肿瘤部位不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同:左上肺癌最易出现4L,5,6,7,10,11区,左下肺易出现5,7,9,10,11区;右上肺易出现1R,2R,3,4,10,11区;右中肺易出现2R,3,7,10,11区;右下肺易出现2R,3,7,9,10,11区.发生跳跃式N2转移107例(31.9%),其中上叶肺癌多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结论 Ⅲa(N2)期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有关,术后放疗临床靶区范围要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选择高危淋巴结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7.
林海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6):724-724,726
目的:探讨系统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清除在肺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按Naruke肺淋巴结分布图对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除。结果:30例手术患者中心型肺癌19例,周围型11例;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10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清除淋巴结170组,阳性94组(55.3%)。其中病理证实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76.6%)。结论:系统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除在肺癌根治手术中具有降低术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理T1期(pT1期)孤立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681例pT1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1期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pT1期NSCLC淋巴结转移率为10.1%(69/681),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2.3%(16/681)。男性、肿瘤为中央型、位于右下肺及左下肺、pT1b和pT1c、侵犯肺膜、静脉内有癌栓、侵犯支气管、组织学类型为鳞癌和其他型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周围型、右上中肺及左上肺、pT1a、未侵犯肺膜、静脉内无癌栓、未侵犯支气管、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为中央型、pT1c、侵犯肺膜、静脉内有癌栓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女性及肿瘤位于左上肺的NSCLC患者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率较男性及肿瘤于其他部位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类型、侵犯肺膜及静脉内有癌栓。对于周围型、肿瘤直径≤1.0cm、未侵犯肺膜的NSCLC建议采用淋巴结取样或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广泛廓清纵隔淋巴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肺腺癌临床资料。全部肺腺癌均按Naruke肺癌淋巴结的分布图施行手术切除,进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肺腺癌T分期与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清除淋巴结1695组。N1转移率8.9%,N2转移率20.1%,N1 2转移率23.9%,跳跃转移45.6%。T1期的N2转移2例。T2以上转移112例。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但不存在因果关系。结论:T1期肺腺癌早期淋巴转移,所以有必要广泛廓清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61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清除淋巴结922枚,阳性率40.8%。原发性肿瘤大小(T)因素中T1、T2、T3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38.4%和55.2%(P〈0.01)。中、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7%和42.1%(P〈0.01)。中、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7%和55.9%(P%0.01)。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8%和36.3%(P〈0.01)。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251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清除的2535枚淋巴结(LN)中,434枚(17.1%)发生转移。第1l、10、8、7、6、4、2组淋巴结转移率(LNR)均较高,第9、5、3、1组LNR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期患者LNR较低。中央型肺癌LNR(50.5%)较周围型(27.1%)高(P<0.01)。上叶肺鳞状细胞癌纵隔LNR较下(中)叶高。原发病灶位于上叶者易发生上纵隔组转移;原发病灶位于肺下叶者除下纵隔组外,亦可出现上纵隔组转移。跳跃性纵隔LNR为19.5%。结论: 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且伴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中对原发病灶位于上叶者,应重点清扫上纵隔组LN和下纵隔第7组LN;对下(中)叶者,除下纵隔组LN外,也应清扫上纵隔组LN。  相似文献   

12.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达  刘继先 《吉林医学》2008,29(19):1627-1629
目的:探讨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12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I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N2,占14.3%,腺癌、鳞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9.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A期、IB期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5%、1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上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7.8%在上纵隔,下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1.4%在下纵隔,上、下叶肿瘤均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I期周围型NSCLC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隔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手术治疗的140例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探讨不同病理参数情况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结果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6.4%(65/140),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密切相关,T1、T2、T3、T4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6%、43.3%、75%、83.3%(P=0.008);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越高,组织分级为I、Ⅱ、Ⅲ级的肺腺癌和鳞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2.2%,42.3%,73.5%(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鳞癌和腺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临床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需辅以放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2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7.
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术前对22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CH40)混悬液,术中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作为标记来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结果:术中可见颈淋巴结有广泛不同程度的黑染,甚至包埋在脂肪组织内的直径1mm大小的淋巴结;注炭组黑染及未黑染的淋巴结转移比率无显著差异;注炭组平均每侧颈部清除42.5个淋巴结,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26.2个淋巴结(P<0.01);注炭组根治性颈清扫与功能性颈清扫清除的淋巴结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对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