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淑慧 《吉林医学》2012,(10):2125-212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祛聚、抗凝治疗8例,溶栓治疗5例,3~9 d后患肢肿胀逐渐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切除1例。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肺栓塞。结论:及早预防与治疗可以降低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探讨临康使用价值.方法 将本科80例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西药尿激酶静脉滴注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活血通络汤,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愈率80.0% (32/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5%(2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EBN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DVT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7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确定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循证护理。结果本院67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无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温远辉  赖海燕  张剑 《海南医学》2009,20(5):157-158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护理的方法。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和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是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盆腔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郝爱琴  温登彪 《中外医疗》2012,31(15):109-109
本文通过妇科手术的常规治疗和术后配合使用步长脑心通的临床对比,分析了妇科术后并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步长脑心通在妇科术后对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对在我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1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综合治疗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并预防.结果16例患者的患侧肢体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周径减少.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工作,随访时间3个月到半年以上,随访经B超检查,患者的患侧肢体的血流情况明显改善,2例患者为轻度肿胀,其余14例患者肿胀基本消退.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的负担,手术前后的预防以及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我院4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1例肺栓塞及1例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例1例合并急性肺栓塞死亡,另3例其中1例合并脑梗死,确诊后即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完全溶解1例,部分溶解2例。结论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分析9例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并对其早期诊断、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总结防治方法。方法对卫辉市华新医院收治的20例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中,10例血液高凝状态,占50.0%;5例静脉血流缓慢,占25.0%;3例静脉壁损伤,占15.0%;2例术后活动较少,占10.0%。根本原因是术后处理措施不当。结论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较多,应做好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分析9例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并对其早期诊断,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各种因素有关.结论 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702-4703
目的:分析中医西结合治疗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以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雅丽 《中外医疗》2014,(32):40-41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与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8月4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注射用丹参和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T、APTT较对照组更长,血流速度更快、下肢周径更短(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患者血流的改善,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本组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我院1987~1998年收治妇科手术患者1468例,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0.27%,患者年龄30~45岁,其中子宫全切、一侧附件...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科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施行妇科腹部手术2185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形成6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诊治手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32例,3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于急性肺栓塞。结论中老年人、肥胖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肝素和尿激酶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7例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病例,对其发病年龄、手术种类、发病高危因素、时间、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本病可发生于剖腹术或阴道手术后,是妇科手术后并发症之一。结合文献及本文临床资料,作者着重讨论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综合性预防措施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患者.本文作者对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爱霞  刘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966-968
目的讨论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年间68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特别是其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患者的诊治并提出早期诊断体会。结果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栓子脱落引起的肺栓塞。结论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患者预后,为治疗争取时间。结合静脉超声和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大大减少静脉造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