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联方案(螺内酯、培哚普利及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应用三联方案治疗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7%,不良反应发生率5.6%,死亡率为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方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实验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扩张型心肌病按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联合治疗组(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HR、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三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轻、中度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杨艳秋  喻卓 《当代医学》2010,16(6):36-3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用药情况相似,治疗组加服培哚普利、螺内酯,治疗8周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更为有效(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活素联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9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新活素联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螺内酯及培哚普利三者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培哚普利和螺内酯。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2.0%。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0%、1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使用螺内酯和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螺内酯、缬沙坦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164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螺内酯、缬沙坦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对照组(缬沙坦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心力衰竭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对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螺内酯、缬沙坦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是一种较好的抗心力衰竭疗法.  相似文献   

8.
丘佩青 《海南医学》2010,21(10):29-3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符合入选条件(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9例和治疗组100例。所有心衰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治疗量使患者心率不低于60次/min,收缩压〉90mmHg;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改善左室功能,延缓、阻滞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和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加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4 w后,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咪达普利与螺内酯联用治疗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与螺内酯联合应用治疗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单纯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咪达普利与螺内酯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咪达普利与螺内酯,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3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咪达普利与螺内酯联用治疗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 I,CTn-I)水平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和培哚普利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2例,女22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45例,心功能Ⅳ级19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培哚普利组32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2)常规治疗组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6 mg,治疗随访6周。(3)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应用彩色心脏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组间均数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血清CTn-I水平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的程度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常规治疗组及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培哚普利降低更明显(P〈0.01),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以培哚普利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 血清CTn-I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清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培哚普利有抑制心肌损伤,改善心室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螺内酯20-40mg/d,治疗3个月后评判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迸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集在本院治疗的5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临床抗心衰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2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再加用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指标较医治前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临床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与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LVEDD、LVESD显著下降,LVEF增加显著,与培哚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治疗老年性CHF较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预防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2例HF患者随机分成培哚普利组31例,接受治疗培哚普利。对照组31例,接受卡托普利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地高辛和利尿剂,结果:培哚普利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各项超声心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卡托普利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但以培哚普利组为明显(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高龄HF的治疗优于卡托普利,且培哚普利治疗HF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螺内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方法 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5mg,疗程均为4用,两组在其他基础治疗上完全相同。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刖是82.8%和6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采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岩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44-1844,184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与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服用培哚普利2~4 mg,每日1次,螺内酯20~100 mg,每日1次,经6周治疗后观察血压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均<0.01),降压总有效率90.0%,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3.3%,其中显效70.0%,有效23.3%.血钾可见正常范围的升高,未发现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连用1个月。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及6min步行试验评价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6.96%和26.09%;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68%和20%;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及6min步行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培哚普利治疗组(n=23)。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培哚普利2-4mg/d,治疗20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20周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E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培哚普利能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