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亨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36-138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ACS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非诺贝特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用药效果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ACS,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48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晨起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对照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2.2%(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4-44,5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CS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比较效果。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及炎性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强化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CRP水平,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40mg/d)早期干预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程道金 《中原医刊》2011,(14):54-5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0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松森 《中外医疗》2012,31(21):6-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1(PPAR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9月在该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接受PCI的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治疗,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h和术后3d的血清hs-CRP和PPARγ/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PPARγ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并且可以显著提高血清PPARγ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较佳给药剂量、方法及对骨骼肌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1.8mg/(kg·d),晚间给药]、AFF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非诺贝特18mg/(kg·d),早晚分开给药]及AFH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非诺贝特18mg/(kg·d),晚间同时给药],造模4周,用药4周。采血检测TC、TG、LDLC、HDLC、CK、Mb及K^+。结果AFF组和AFH组较阿托伐他汀组更加有效的降低LDLC和TG(P〈0.01),升高HDLC(P〈0.01)。AFH组的CK、Mb及K^+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较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增强全面调脂疗效;二者早晚分开给药,可以减少对骨骼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降血脂药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123例混合性高脂血症,并用阿托伐他汀组94例、非诺贝特组86例作对照,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阿托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或非诺贝特相比,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的影响。方法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①对照组(22例);②阿托伐他汀20婵治疗组(22例);③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2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MMPs-9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加嘲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hsCRP及MMPs-9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d后,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患者hsCRP和MMPs-9水平分别下降39.3%,31.4%;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则分别下降25.8%,19.4%。40mg治疗组较20mg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ACS具有明显的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18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疗效。方法79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斯匹林基础上。观察组病例在发病24h之内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连用6个月,入院24h及治疗后8周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TC、TG、HID—C、LDL-C,同时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半年内心血管发生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对ACS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烟酸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d,n=50)、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mg/d+阿托伐他汀10mg/d,n=50),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mg/d)与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情况。方法:确诊为ACS患者90例为研究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t组)患者45例人院后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1次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样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UAP组和AMI组血清MMP-9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16.
杨平 《中外医疗》2012,31(29):116+118-116,1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皮下注射,每天睡前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疗程4周。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Q波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率,改善心肌供血,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刘萍 《中外医疗》2011,30(18):113-1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所有入选者治疗前均停用原降脂药物,并服用2周安慰剂作为洗脱期,然后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观察组晨口非诺贝特100mg,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结果 2组血脂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后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P〈0.05),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比较无差异,同时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80.00%,高于对照组66.67%(χ2=6.89;P〈0.05);无肌病发生,或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蒋翎 《广西医学》2013,(9):1212-12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CS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60mg/d)口服,对照组加用常规剂量(20mg/d)口服,均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30),对照组为10.0%(3/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较常规剂量更能改善ACS病人血脂、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安全性与常规剂量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入院后24h内予常规治疗(溶栓剂、抗凝剂、ACEI、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的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正常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d后检测血浆BNP、血脂。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ACS患者入院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HDL及LDL-C水平无差别(P〉O.05)。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5d后,常规治疗组及强化治疗组血浆BNP水平有差别(P〈0.01),且强化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ACS急性发病期存在心功能障碍;阿托伐他汀强化及常规短期治疗对ACS患者均能降低血浆BNP水平;这种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可能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强化调脂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红彦  杨静 《疑难病杂志》2010,9(8):575-577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2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均每天1次。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TC、LDL-C、hs-CRP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性良好,抗炎、调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