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总结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如身心健康问题,肿瘤化疗药物配置,意外针刺损伤,理化因素,医用设备等,认为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的防护措施、舒心的工作氛围可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门诊与住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对药学知识水平掌握状况,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及相关药物使用说明书,设计问卷,进行实名制,对门诊与住院配置中心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配置护士平均得分为(73.8±10.1)分,住院配置护士平均得分为(65.7±9.9)分,其中最高分为86分,最低分为52分;不同职称护士的知识得分有显著差异;而职称对护士知识得分的影响是通过护龄起作用;对药物配伍禁忌及药物稳定性的药学知识掌握较好,而对药物说明书知识掌握较差。结论很有必要提高配置护士药学总体知识水平,从各个环节加强年轻护士学习和培训。  相似文献   

3.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将原来存在于病区治疗室开放环境下配置静脉用药液,在万级洁净以及局部百级洁净的封闭环境下,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的地方以保证病人的输液安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细胞毒性药物的大量集中配置以至于药物配置中心的护士的健康受到极大危害。所以,配置中心的操作人员及护士需要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并且在配置中心制定严格的规章安全制度,配备有效的防范设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选拔带教,采用多种形式带教和培训考核。结果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岗前培训模式使护士培训更加规范、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药物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引入品质管理概念,采用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手法,引导护士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责任心。结果护士冲配差错由原来的7.5件,周降低为2件,周,冲配差错率下降了73%,护士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冲配差错率中效果显著,提高了配置药物的质量,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兼职护士管理体系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小组,开发兼职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准入资质、培训策略、质量监督管理、药物耗损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统筹安排等方案,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体系,比较两组药物冲配平均时间、药物配置近似错误发生率及兼职护士、静配中心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体系实施后,药物冲配平均时间从(122.20±4.95)min缩短至(101.06±10.91)min(P<0.001);药物近似配置错误发生率由实施前0.125‰降至0.058‰(P<0.05);兼职护士满意度、静配中心满意度及临床科室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01)。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高效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林漓  林银喜  李慕改 《吉林医学》2013,34(16):3239-3240
目的:探讨注射室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进行整合排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注射室患者需求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排班,将整合后的2013年1月与整合前的2012年3月的门诊输液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全科护士对排班模式相关项目的满意度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整合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整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P<0.01,P<0.01)。结论:注射室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整合排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全体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值得不断完善及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8.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条件下,医院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药物配置操作环境,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护士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用药、全肠外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工作。1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静脉输注药物是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比例高达70%以上,比国外高出20%~30%[1]。由于传统的配液加药过程是在没有任何空气净化装置、完全开放的操作环境下进行,易被污染,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而且由于护士对药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相对薄弱,对于多种药物混合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了解…  相似文献   

9.
静脉配置中心是为了保证输液质量,节省资源,对输液进行集中管理及配置的新型工作模式,保障了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减少了药液污染的机率,有效预防了输液反应的发生,可是静脉配置中心护士长期进行药物配制,机器的噪音,药物颗粒,锐器损伤等给护士造成了职业危害,重视并预防职业危害,加强职业防护和自我保护,以保证护士的健康。1职业危害因素1.1药物危害大量研究证明,许多药物对人体是有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比较上述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的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和未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人员在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方面、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中积极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能降低药物配置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爱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临床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儿童静脉药物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处方医生、药师及配液护士工作中任一环节的失误均能导致差错的发生。结论: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的应用及人为因素控制实施,以降低儿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过总结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如利器损伤、噪音及紫外线危害、密闭的工作环境,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毒性,心里,生理常见等的职业危害。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护理人员身体造成多方面的损害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减轻配药过程中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2004年9月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它的建立改变了开放配置的环境,使护士在百级净化间更为安全地配置,减少了药物对配置者的危害。然而由于长期的职业性接触,所以在护士配置时仍要加强规范操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方法和意义。方法: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暴露。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按照GMP标准建立,减少了药物对护士的直接损害,但长期处于密闭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配置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身心有一定影响。结论:要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其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保障静脉用药配置安全,减少输液反应及配置间的差错.方法对静脉配置中心的护士在配置时进行差错分类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0.0199%,常见差错主要在未按药物使用说明要求进行稀释,排水,减量漏做标记,药品摆错及剂量错误.结论配置护士须加强药学知识和药品说明书及责任心的学习,提高责任心,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并采用专业的软件,可降低工作中的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配置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 ,临床护士既担负着病人的基础与专科护理又担负着临床静脉药物的配置。依据大夫的医嘱及护士的经验及所掌握的有限的药理知识在治疗室里进行着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及其他常规静脉药物的配置 ,完成了大量的药物治疗工作 ,使病人康复。近年来 ,一种新型的静脉配置模式已经兴起。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医学及护理学现代化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求 ,为患者和临床医疗提供优质的静脉滴注药物和药学服务 ,省立医院按照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澳大利亚药物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7.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115-1116
目的: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现状及实际操作中如何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探讨,使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步入良性轨道。方法: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的各个环节分别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建设。结果:落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的各个环节,对静脉输液的无菌性及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医疗纠纷、职业暴露、专业分工与合作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利于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也有利于分工明确。  相似文献   

18.
静脉药物无菌配置岗前培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配置中心入岗护士进行无菌配置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岗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护士105名,按入岗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45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现场讲授和操作示范来实施岗前培训,观察组护士在采用传统的现场讲授和操作示范的基础上,增加《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作为教材发给护士来实施岗前培训。培训后两组护士均按《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自评掌握程度,确认完全掌握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比较两组入职无菌配置护士的工作效果。结果《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两组100%正确完成的有9项,观察组护士最高的出错率10%,对照组护士最高的出错率29%;观察组执行操作规范正确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配置药物错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作为教材应用于配置中心无菌配置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的教材,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力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了护理队伍的执行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药物集中配置、管理是我国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长期以来,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加药工作一直是由护士在治疗室独立完成,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这种环境污染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预防和控制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及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国家颁布 GB/T24001~ 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和使用指南>,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此项工作由药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以期达到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流失和浪费,科学配置、降低输液反应.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把静脉药物配置从普通环境的治疗室转为在具有洁净条件的配置中心进行集中管理配置,保证配置出来的药品安全无菌、有效.需要输液的患者在舒适、整洁和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输液,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的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这为顺利实施静脉配置中心的项目提供了保障,确保了输液中心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